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十则南极趣闻(2008-12-1108:23:12)南极是地球上最为奇特的地区之一,有着很多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一、南极点用什么时间?地球的南、北极点是地面上所有经线的交点,那里只有明确的纬度(南、北纬90度),而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南、北极点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区,也就没有自己的区时。我们知道,地方时因经度而异,南、北极点没有明确的经度,因此也没有自己的地方时。总之,从理论的角度看,南极点既无区时也无地方的。那么,在现实当中,南极点采用的又是什么时间呢?美国南极点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为方便本站进行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需采用一个规定的时间。由于他们的物资和人员都从新西兰基地用飞机直接运来,因而他们采用的是新西兰时间,即东12区的区时。这比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中写到:“我们全体于智利彭塔时间(注:1989年12月11日下午5时到达南极点。极点使用的新西兰时间,为12月12日上午9时。”秦大河是徒步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国第一个把南极点时间告诉国人的人。二、南极点上怎样记风向?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由南极点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北,不论什么风向都是北风。可是气象观测和科学研究上不能那么记,那样记是毫无意义的。科学家们规定:在南极点,风向是以0度经线为基本方向,按顺时针方向量度的,共分为360度。按照这样的规定,从0度、东经90度、180度、西经90度吹来的风,其风向依次是0度、90度、180度、270度,余可类推。南极点上风向比较稳定,多数来自东经26度~东经54度那个方位,即风向多为东经26度~东经54度,年最多风向为东经38度。南极点上盛行26度~54度风的原因,是因为它位于大约向东经38度方向升高的坡上,在重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缘故。据长年观测资料,南极点年平均风速为4.8米/秒。极夜期风速大些,极昼期间风速小些。三、为什么南极大陆无地震?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仅有感地震就有近5万次,能造成灾难性破坏的7级及其以上的大地震,本世纪就发生了1200多次。然而到目前为止,南极大陆却从本记录到什么地震。这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巨厚的冰层是南极大陆无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南极大陆冰雪莫盖面积达95%以上,冰层平均厚度为1880米,最厚处达4000米以上。由于巨厚冰层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熔点状态。此外,由于冰层面积大、分量重,在垂直方向产生了强烈的压力,分散和减弱了地壳的形变,从而使地震无从发生。所以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安全岛”。顺便指出,地处北极地区的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没发生过大地震。四、为何南极地区多陨石?随着人类对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活动的回益频繁,科学家们发现,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陨石最为丰富的地区。据统计,迄今为止,各国考察队在南极找到了近3万多块陨石,占全世界陨石回收总数的90%以上。那么,南极为什么有如此丰富的陨石呢?据我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地质队长刘小汉博士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冰盖对陨石的搬运收集作用;二是黑色的陨石在白色的冰雪中易于辨认及被人发现。陨落到冰层深处的陨石,随着冰盖不停地向较低的地方移动。当冰盖受到隆起山脉的阻挡时,厚厚的冰层便会)顺着山坡向上推起。翘起的冰层表面在狂风中不断汽化消融。冰层边推起边消融,久而久之,就会把冰层里面的陨石送到表面。而冰层表面继续消融,陨石却留在原地不动。于是冰层又渐渐把后面的陨石推出来,就好像天然传送带一样,把损石收集在一起。一般采说,只要发现一块陨石,很有可能就有一大片。据有关资料,日本考察队曾在仅仅几平方千米的冰面上找到上千块陨石。由于南极陨石污染程度低,又长期保存在冰层内不易风化,较好地保留了作为宇宙物质带来的信息,所以南极陨石有着很高的科研价值。五.为什么南极没有熊?南极和北极是地球纬度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却有不同的动物群。北极有令人畏惧的凶猛的北极熊;南极有数量庞大的企鹅家族,南极洲附近海域还游弋着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然而,细心的读者却会发现,北极没有企鹅;而南极大陆也没有北极地区常见的现存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北极熊,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与熊类的起源和演化、动物地理学、地质学、冰川学以及生态学有密切关系。追溯熊类的起源,现代熊的祖先是距今2400?D?D5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的犬熊。熊类在地球上出现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在距今500?D100万年的上新世和更新世便很繁盛,足迹几乎遍及全球各角落(南极洲除外)。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地质发展史也有密切关系。南、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不同。北极是被大陆围绕的洋盆,处于欧亚大陆、北美洲大陆中间的大洋的陆生哺乳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与其周边的大陆生物和海洋生物,在生物史上有密切联系,形成呈环北极分布的动物区系。南极则完全不同,南极洲是一个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陆。在3亿年前,即石炭纪末和二迭纪初,整个地球的陆块曾经组合为两个联合古陆。大约距今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末,联合古陆开始分裂,到了至今6000万年前,南极洲便完全与周边大陆分离,从此成为独立的大陆。熊类是杂食、适应性强的陆生动物,从北极到热带均有分布。第三纪由于地球上出现寒冷气候,南北极形成冰川。来不及由极地往温暖地区迁移的喜温动物都灭绝,仅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在冰川边缘生活。原来以北极植物为主食的穴居熊绝迹了,而一种毛皮厚、肉食,并且体温调节能力、越冬生理以及生物化学都适应严寒的熊类在北极生存下来,这便是以后的北极熊。它们以海豹、幼海象、鱼类、鸟蛋以及搁浅鲸的腐肉为主食,成为严格食肉动物。而南极洲早在熊类祖先出现之前便是一个海洋环绕的大陆,不与其他大陆相连。大洋的隔断使陆生熊类根本不可能往那里迁移,所以南极不可能发现北极熊的踪影。在这个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上,却没有大陆区系的动物,所有动物均划归海洋动物区系。七.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在获悉R.E.彼利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Fram)从挪威出发,1911年1月3日到南极大陆的鲸湾,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发,12月14日到达。阿蒙森在南极进行了观测研究,于12月17日离开。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U.诺比莱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了北极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极》(1912)、《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等。八.为什么会在南极形成臭氧层空洞而不在北极南极上空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呈反气旋运动,这样在南极上空有一个深厚的涡旋,气流沿着南极高原作顺时针旋转,把南极大陆封闭起来。从赤道来的富含臭氧的气流进不了南极上空。而在旋涡中上升的空气,因为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的速度要比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分布的速度快得多。加上南极高原本来就海拔高气温低,因而形成极低的低温环境。臭氧层所在的20公里高度上气温常常在-80℃以下(比北极要低得多)。南极大气涡旋中的空气上升过程中还会生成大量的冰晶云,云中的冰晶不断吸收氯氟烃气体,浓度越来越高,氯氟烃与臭氧在此外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臭氧层因大量损耗臭氧而出现臭氧洞九、几千万年前南极洲曾是微小生物生存家园据国外媒体9月29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南极洲在数千万年前曾是微小生物和植物的家园。这项研究颠覆了早前研究人员所认为的南极洲在冰河时代是一片荒芜冰冻大陆,生物无法在该地区生存。英国南极洲测量协会多米尼克•霍奇森博士说,“即使在冰河时代,南极洲仍有一些非冰冻陆地可为某些生物提供生存环境,而且气候要暖和一些。”据悉,英国和新西兰科学家通过回顾研究南极洲化石和当前生物迹象得出此项结论,具体的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期刊上。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数千万年前南极洲大陆曾生存着针状大小的螨虫、蠕虫、无翼昆虫和针尾鸭,以及苔藓等植物。这些生物曾在南极洲大陆已生存了数百万年,而并非由于气候转暖才移居到南极洲。霍奇森说,“之前科学家认为南极洲大陆生物种类非常稀少,只有海豹和企鹅。”目前,南极洲大陆仅有0.3%面积属于非冰冻地区,即便是在2万年前冰河时代末期气候较温暖时期,南极洲非冰冻地区也非常有限。科学家之前曾推测冰河时代南极洲所有陆地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盖,这层冰盖还延伸进入南部海域200公里,足以杀死所有陆地能够生存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霍奇森说,“然而这项最新研究却证实了冰河时代的冰原要更加复杂,而且存在一些非冰冻地区。”这项研究显示,在4000-6000万年前冈瓦纳古陆分裂时,许多微型生物曾在南极洲隔绝进化发展。霍奇逊指出,近年来全球气候转暖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这将严重影响南极洲本土物种。目前,像南美洲的草丛和海洋螃蟹已移居到南极洲。此外,英国《科学》杂志报道的另一项研究报告称,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并不是导致冰河时代末期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暗示着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洛厄尔•斯科特说,“二氧化碳和气候的相应变化都在记录在冰核上,科学家们应不再将冰河时代末期气候变化归咎于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碳并不是气候变化起始和结束的主要原因。”10.英国评选十大濒危景点南极北极均入选“在极地旅游以及濒危景点旅游热中潜藏着双重风险:一方面是游客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就是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专家预言,一些景观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于是,很多人希望在美景消失前大饱眼福,“末日旅游”成了时尚。就在近日,英国媒体也对“末日旅游”十大濒危景点作出了评选,包括:南极冰冠、北极冰盖、乞力马扎罗山雪帽、马尔代夫群岛、威尼斯、阿拉斯加冰河、澳大利亚大堡礁、奥地利基茨比厄尔、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巴塔哥尼亚冰原。记者从北京的几家旅行社了解到,目前国内极少开辟前往阿拉斯加冰河、基茨比厄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巴塔哥尼亚冰原的路线。但对马尔代夫群岛、威尼斯、澳大利亚大堡礁等地,几乎每个月都会组团前往。一些旅行社也定期组团去北极旅游。下个月,前往芬兰的破冰之旅正受到中国国旅、众信国旅等旅行社热推。众信国旅告诉记者,到达芬兰后,游客将乘坐破冰船航行在冰雪覆盖的波的尼亚湾上,感受北极的别样风情,看破冰船如何破碎几米厚的冰层;还可装着“漂浮衣”在冰海中漂浮……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理事长鄂栋臣告诉记者,极地旅游热中潜藏着双重风险:一方面是游客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就是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南极为例,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而风速在每秒30米以上就可以把人刮起。冰雪和大风交融在一起,难以判别方向,无论多坚固的船都存在危险。鄂栋臣说:在南极,喝水都要考虑哪种方式。南极淡水主要有3种来源:淡化海水、冰雪融水、取自冰盖下的天然“水库”。前两者要消耗大量能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即使从冰盖下取水,把水加热也要消耗能源。因此,水基本上只用来喝,每天用湿毛巾擦一下脸都是奢侈。“在常规环境下生活的旅游者,能否会考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很难保证。这无疑给南极环境的恶化雪上加霜。”目前,去南极旅游的人数正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上升,专家预计今年将突破4万人次。神舟国旅就曾组织过南极旅游。其工作人员透露,当时很少有人报团,而且价格较高,大约在14万元左右。不过现在,国内已极少开展南极旅游了。“像南北极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及环境已遭到破坏的群岛,人们应该避免前往。”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李皓博士说,人们应该考虑景点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排放量,即“环境容量”。那么,南极能容纳多少旅游者呢?李皓说,目前尚无准确数据,但如果游客的数量以这个速度增长
本文标题:十则南极趣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