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四川省委党校2012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1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复习纲要一、多项选择题,(内容全在书中),重点有以下: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162、社会意识形式的两个部分。P2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主要体现。P284、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P285、商品的二因素。P3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P357、价值规律的作用。P368、用来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P439、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P4610、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的三个方面基本含义。P541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P55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P123二、简述题。1、意识的起源、本质、能动作用。P8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2、意识为什么是社会的产物。P8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是猿进化成人的决定因素,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是生产劳动中,并与生产劳动一起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劳动促进意识内容日益丰富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3、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应反对什么样的观点。P9一种是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它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另一种是唯心主义观点,它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方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说成是脱离物质、决定物质的东西。4、简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14-15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表现在: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二、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具有特殊性,三、矛盾解决方式具有特殊性。5、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16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它们相互联结;第二,它们互相区别;第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16第一,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世界运动、发展的内在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的中学线索,是理解整个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是否承认并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7、社会意识的含义及构成。P22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总和。社会意识有着复杂的结构。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来看,可以区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的层次看,可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社会意识和经济基础的关系看,可区分为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8、社会心理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P22社会意识形式同社会心理属于高低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1)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具体的直接的反映,是一种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形式是经过人们的思维加工,从社会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思想体系,是一种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社会意识。(3)社会心理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意识素材,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心理起指导作用。9、如何认识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P23从本质上讲,社会意识形态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反映着经济基础的内容、性质和发展要求,是社会经济关系在人们观念上的深刻表现。10、简释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P23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相对独立性,即有自己独立发展形式和自己特殊的规律。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是以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为前提,具体表现在:(1)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2)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3)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P27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特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决。12、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P2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13、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P28杰出人物对于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杰出人物提出的先进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前导。(2)杰出人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3)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4)杰出人物虽然对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是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的。14、人民群众与物在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关系。P28一、人民群众的作用二、杰出人物的作用三、二者关系: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15、中共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28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把上述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16、劳动二重性理论及其意义。P32含义: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意义: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是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2.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钥匙,是建立剩余价值论的基础。3.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7、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作用以及贯彻规律的必要条件。P35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础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包括: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3、商品交换根据价值对等的原则,实行等价交换。必要条件:市场竞争,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1、通过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现价值规律;2、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价值规律18、企业资本正常循环需要具备的条件。P41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1、并存性是指一个生产企业的全部投资,依据购买条件、生产条件和售卖条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2、继起性是并存的三种形式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各自相继进行循环,形成三个循环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19、资本家在再生产中为什么总是力图加快资本周转速度。P42-43(1)生产企业的投资,经过一定期间的反复循环,又回到生产经营者手中的远动,叫资本周转。通常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表示资本周转速度,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一年的经营额/企业的投资额。(2)资本周转速度受生产资本的构成和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①生产资本的构成中,固定资本的比重大,则周转慢;流动资本的比重大,则周转快。②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与周转速度成反比。(3)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提高资本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20、马克思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P42(1)构成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划分的。(2)这两种资本比重不同,资本周转速度和效果也就不同。①生产资本的构成中,固定资本的比重大,则周转慢;流动资本的比重大,则周转快。②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与周转速度成反比。2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规律。P44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保持这种协调关系,才能实现简单再生产。可以把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概括为以下三个平衡公式:(1)I(V+m)=IIC(2)I(C+V+m)=IC+IIC(3)II(C+V+m)=I(V+m)+II(V+m)2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P4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协调地都要积累和扩大,既要追加生产资料,又要追加消费资料。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三个平衡公式:一是I(V+@V+m/x)=II(C+@C)…….23、简析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P46(1)利润和剩余价值都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部分,把它看成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就叫剩余价值;把它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就叫利润。(2)可见,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实质;(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它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不是劳动的产物。24、简述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P46(1)正是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2)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利润,叫做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X平均利润率。其源泉仍然是剩余价值。25、为什么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而没有否定价值规律。P47(1)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商品就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加平均利润,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2)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了市场价格波动的核心。2(3)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①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26、简述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47(1)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利润的实质和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指明了方向。(2)是理解剩余价值分割问题的关键,为研究商品利润、借贷利息、资本主义地租奠定了理论基础。(3)对于我国价格体系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7、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的基本含义。P54一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二是指社会劳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社会实践;三是指思想理论,即指导这个社会实践,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论证的思想理论。28、简述三大空想家的历史作用和积极贡献及根本缺陷。P54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来源。历史作用和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第二、对未来新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根本缺陷在于其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第一、他们还不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不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为自己学说的客观依据。第二、他们把无产阶级仅仅看作是一个值得同情、怜悯和应当拯救的劳苦阶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没有找到实现新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第三、他们否认阶级斗争,幻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理想社会制度,而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2
本文标题:四川省委党校2012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