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课:节日的餐桌教材分析: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中国的食品,不仅讲究味道,而且讲究造型与色彩。尤其在节日,一顿丰盛的菜肴,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那洋溢着浓郁亲情的欢快氛围更是使人难忘。作为一节综合探索课,本课不仅要让学生设计菜单,“制作”菜肴,更要以节日的餐桌为切入点,综合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及中国食品造型的特点,感受美好的亲情友情。本课有两个学习活动:1、在“制作”节日的菜肴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表现色、形俱美的“菜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餐桌旁欢乐的气氛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运用色彩、构图等表现出节日的餐桌旁的欢乐气氛。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3.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4.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一周浏览课本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动手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如: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同时请学生注意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翻看家中菜谱方式等主动了解中国食品的一些特点。师:精选一些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菜肴图片准备课上使用。二、课题引入:师生谈话:说说节日的餐桌生:展示自己通过电视节目或翻看菜谱了解到的知识与图片资料。(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丰富学生的感受)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教学气氛。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你家是怎样过节的?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及时补充典型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三、设计制作菜谱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食品造型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如何把它变废为宝。2师:对学生提出挑战,“敢不敢尝试利用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提示学生“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在个体创作中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人格。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实践创新。(通过学生对媒材和表现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探索。(由一盘盘美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生活中已有的体验及资料的查阅和有趣的制作活动来多方位感受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面貌。)●学生集体交流想法。2、动手制作菜肴师: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最终来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进行创作学习。)●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学生创作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等。(训练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创新和与他人愉快合作及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上。)四、作业展评进行与游戏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可在模拟进餐的活动中进行隐性评价.比如,哪道菜让你看了流口水?谁做菜的想法最奇特?谁的菜名起的最美等。(师要注意将知识技巧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表演一家人过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的礼貌等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五、课后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用画一画节日里聚餐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欢乐。(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还可以通过模仿自己亲人的动作及表情来加深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理解。)师:重点从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这两个方面和学生进行探讨。注:创作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3表现形式: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表现形式以外,还可采用水粉、水墨、版画等平面造型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自己感受到的“节日的餐桌”,避免千篇一律的创作。另外,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辅导,例如,人物的造型、动态上的困难等,有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示范。)注明:两个活动(制作和绘画)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创作也是可取的第二课:脚的经历教材分析:美术教学中,写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是比较难把握的。传统单调的教学内容以及过于专业化的技法训练,往往使处在转型期的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兴趣。“脚的经历”一课在解决兴趣与技法学习的矛盾上做了很好的尝试。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将写生和学生的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另外,不管是对脚的写生还是侧重于鞋的描绘,其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也极易形成较生动的画面。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线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对写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应侧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注意锻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线条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能力。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穿着鞋的脚的实物照片,给学生创设了一些情景。运动鞋的造型设计简洁大方,装饰丰富,便于学生看图片进行创作。本课的学生作品主体突出,有的联想丰富,有的写实生动。景物的添加给学生的创作做了很好的提示。教学目标:1.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2.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3.愿意进行趣味写生练习。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并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生:观察脚的结构,尝试用流畅的线条对脚进行写生。师:准备脚的各种姿态的图片、各种样式的鞋的图片。(图片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本课教学,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对线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二、课题引入: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得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说说在观察与课前写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注:这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坡度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本课将写生和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在写生训练的同时,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本课定位于想象画的创作。三、展示图片,观察脚、鞋的外部特征1、结合图片,集体交流脚的外部特征的把握2、观察各种鞋子的特征●可以让学生三四人一组,相互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拿来鞋,放在桌子上观察。4观察不同于一般被动的视觉感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活动,因此教师要予以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提示学生思考:鞋从整体看是什么形状,从上、下、侧面看有什么不同?鞋由几部分构成?每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如,鞋带是怎样穿入鞋眼的?两根鞋带是怎样交错变化的?鞋上有哪些花纹?针脚是怎样的走向等等。(通过观察,学生会对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好的观察可以为写生做好铺垫。如果学生写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部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在创作内容的选择和表现上会宽松一些。)注: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四、学生写生创作采取先写生后想象添加的方法。(这样有利于突出训练的主体,也会使学生把握写生和想象的区别。)1、师:提示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起,线条大胆流畅。尽可能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结构画出来。在刻画细节时,线条要富有变化和节奏。2、师示范特别是线条的组织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示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魅力,以便有意识地加以运用。3、学生写生创作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感受入手,至于比例、构图等问题不必过多的强调。(在创作中,教师还要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写生还停留在想象和概念化模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尽快理解写生的含义,投入到写生的创作中来。)4、让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想象添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添画部分的线条组织,线条的组合要和鞋、脚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主体突出,富有变化。五、作业展评:●教师可以组织作业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讲讲脚的经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关注线的使用,通过作业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线的魅力。●结合画面让学生谈谈写生和想象创作的不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写生,以及写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三课:朋友你好教材分析:对于相处了几年的孩子们来说,学校是孩子们的“大家庭”,同学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一起过幸福的集体生活,共同努力学习,人人健康成长。本课题目“朋友你好”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将冰冷、枯燥的技能练习,融入了人文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构建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本课教材出示的示范作品,有的侧重人物头像写生,有的则从整体把握,表现人物动态。教学的空间、自主的空间都相对较大,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选择和侧重,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另外,本课人物写生主要以线描的形式为主,要求学生利用线条表现时要大胆流畅,能够利用线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对人的理解和感受。5教学目标:1.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的能力。3.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教学重点: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教学难点:人体动态的写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以“照镜子,对号入座”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要求:每个同学在小镜子里观察自己,当老师指出某一种脸形时,这种脸形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的同学可以评议,看看谁的“座位”找得准。二、关于人物头像的写生:1、师:课前收集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照片,上课展示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脸形、五官、发型、服饰等特点。(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可以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2、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要求:认真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特征,然后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努力刻画出人的表情、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师提示:面对写生对象,我们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特别要对脸上的五官进行分析:比如他的:●眉毛是怎样长的?●是不是有很多根的小眉毛组成?生长的方向如何?●他的眼睛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双眼皮?●他的鼻子长得怎么样?鼻梁高吗?鼻头是圆的还是尖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嘴唇上下一样吗?是薄还是厚?●还有耳朵的位置在哪儿?耳朵的形状有哪些特点?●都有哪几种脸形?脸形特点是怎样的等。喜、怒、哀、乐要怎样表现?●最后看看他的发型和着装的特点。(目的是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另外
本文标题:四年级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