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标准(试用)
1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标准(试用)第一部分前言教师培训是有计划、有目的、分步骤地组织、引导教师进行终身学习,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的学习、研究、反思及实践活动。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具体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的通知》等部署,落实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川战略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对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我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健康实施,实现我省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整体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标准(试用)》。本培训标准既是各级培训机构制定培训方案的依据,也是组织实施培训和检查培训质量的标准。一、培训的性质我省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等组织实施,按省、州、县(市)、校四级分级培训、分级管理的初中语文教师的学习、研究、反思和实践活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为非学历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应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育及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以“三新一德”(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及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初中语文学科评价及考试,以及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的专业水平。二、培训的理念(一)重视民族地区的适应性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应充分研究民族地区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特殊性,针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状况、语文课程资源及教师专业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二)关注培训对象的主体性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应积极引导培训对象主动参与培训的学习、研究、反思和实践活动,注重培训者与培训对象以及培训对象之间的互动,强调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使培训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培训对象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发展的过程。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还应关注培训对象因地区、年龄、学历及个性等因素造成的主体差异,以丰富的培训内容、多样的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专业发展需要,为培训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2(三)提升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应以“三新一德”(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解决本地区语文教育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现实问题为核心目标,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切实提高培训对象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四)实现理论实践的统一性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培训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归依,促使培训对象知行统一,并能不断地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最终把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培训对象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五)力求培训方式的多样性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要根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和该地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发展需求,举办短期或中长期培训班,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群体性研修与个体性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报告讲座、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研讨等多种培训形式,努力将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自我反思和经验共享、案例分析和行为改善、观摩借鉴和主题研究结合起来,力求做培训方式的多样性。第二部分培训目标我省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按省、州、县(市)、校四级分级开展。培训应努力达到以下总体目标:使培训对象具有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着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工作热忱;尊重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习俗,能很好地从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出发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熟悉语文教育最前沿的信息动态,关注语文教育的理论探索,能有意识地从中汲取营养,并用以反观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教育教学特色。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适应语文教育,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育的变化。积极思考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规律以及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教学策略的变革,能根据所任教学校和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教育技术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能将其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从而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围绕这些具体问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具有较强的校本教研意识和能力,积极将自己的学习、研究、反思和实践加以总结,及时升华和物化自己的经验。积极探索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多种评价考试方式,努力实现利用主体多元化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目标。3第三部分培训内容一、师德修养教育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师德为本,提高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要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从以下方面着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师德修养:(一)对语文学科社会价值的崭新理解;(二)语文教师的社会使命;(三)传统和现代交融的“语文人”的独特人格及心理形成;(四)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五)善于沟通、勤于自省的思维方法;(六)实事求是、尊重民族习俗的从业态度;(七)民族地区优秀教师师德修养个案交流及研究;(八)《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及其它教育法规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以榜样激励教师,以鲜活的案例感染教师;要注重在培训的其它课程中渗透师德教育,使培训对象在获取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的同时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师德教育。二、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修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中的教育理论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二)多元智能理论;(三)现代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教育评价学理论及测量学原理;(五)教师专业化理论等。三、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师顺利实施语文教学的基础与保障,学科素养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和语文教育学专业素养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应注意介绍语文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和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帮助培训对象拓宽学术背景,提高以下方面的知识水平,增强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1.语言学、文章学和写作学;2.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3.中国古代及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4.文学鉴赏与文艺批评理论基础;5.文艺学、文艺美学(特别是接受美学)原理;6.中国古典文论及西方文论选读;47.比较文学研究;8.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选读等。(二)语文教育学专业素养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应将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探索研究作为重点,着重培养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读解、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把握,以及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的素养。培训的主要内容有:1.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基本特征;2.《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3.《语文课程标准》七~九年级学段语文教学“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五项内容的具体要求;4.本地区所使用课标实验教材的体例、选文特点及体现的新课程理念;5.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6.普通话水平;7.“三笔字”技能等。四、教学策略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应引导培训对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培训要从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引导培训对象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智慧,形成有自身特色地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内容中的“教学策略”应重点关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基于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水平及课程资源状况的教学对策;(二)本地区初中语文教材选用标准及适应性策略;(三)民族地区汉语文“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四)语言问题严重阻碍下的汉语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及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五)“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及地域适应性策略;(六)本地课程资源合理开发、灵活利用策略;(七)基于现有教学资源状况的文学名著阅读策略;(八)不同特点文本阅读教学方法选取策略;(九)“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和具体达成策略;(十)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间的关系处理策略;(十一)阅读教学中个性化读解与尊重文本的客观规定性间的关系处理策略;(十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知识教学策略;(十三)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改善策略;(十四)增强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角色意识及作用的策略;(十五)问题设置及板书的技巧;(十六)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策略;(十七)语文学科教学课堂评价策略;5(十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等。五、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现代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项必备素质,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应在全员范围内,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和“应用与实践”等方面,使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成为主动适应时代需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意识与态度1.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师专业素质中的重要地位;2.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优化教学程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3.教育技术对丰富语文学习资源,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作用。(二)知识与技能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2.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3.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三)应用与实践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及有效途径;2.信息技术在业务知识学习、业务能力发展上的利用;3.教育技术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六、评价考试语文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语文学科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要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求评价发挥教育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要利用以下内容,树立培训对象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评价考试观:(一)评价的目的语文学科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评价的原则1.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2.差异性原则: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三)评价的主体6语文学科评价提倡主体的多元化。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四)评价的内容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感悟的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五)评价的方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定性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六)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探索1.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性质;2.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命题依据和原则;3.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形式;4.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5.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
本文标题: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标准(试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