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四川省自贡市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自贡市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考点:内能的概念.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解答:解: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B、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评:要特别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2.下列事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在饮料中放入冰块使饮料喝起来更凉爽B.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互搓双手来使双手变暖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D.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而发光发热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应用题;热和能.分析:(1)做功改变内能,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解答:解:A、夏天在饮料中放入冰块使饮料喝起来更凉爽,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符合题意;B、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互搓双手来使双手变暖,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内能,故不符合题意;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即锯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内能,故不符合题意;D、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而发光发热,即阻力对陨石做功,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分辨内能是如何改变的,能是如何转化或转移的.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与它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相等C.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通过扩散现象认识到分子间存在斥力D.高温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没有内能考点:比热容的概念;能量转化的现象;内能的概念.专题:顺推法.分析: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关;②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用公式Q=cm△t比较;③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运动;④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解答:解:A、机械能和内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能量.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能量,内能是分子具有的能量之和.此选项错误;B、同种物质比热相同,质量相同,升高和降低的温度相同(即温度差相同),由公式Q=cm△t知,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此选项正确;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此选项错误;D、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但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基础题,但要熟悉热学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才能正确解答.4.下列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B.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C.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D.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考点:扩散现象.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解答:解:A、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符合题意;B、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是气体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符合题意;C、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知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与微小物体的运动区分开来.5.(2分)(2014•扬州)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100%B.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热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沸点高D.火箭发动机属于热机考点:热机.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①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②热机工作过程中,在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任何能量转化过程都伴随能量的损失,所以转化效率不可能达到100%;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多,常用来做冷却剂.解答:解:A、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热机的效率可以提高,总存在摩擦、要做额外功,效率一定不会达到100%.此选项错误;B、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此选项错误;C、热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此选项错误;D、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火箭属于热机.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效率问题.需要清楚的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一定伴随能量的损失,所以转移(转化)效率一定小于1.6.(2分)(2014•天河区二模)如图,在比较酒精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图甲装置对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进行加热,得到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不同C.从图线可知水的比热容比酒精的小D.从图线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考点:比热容的概念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加热的时间和加热的方式.根据图象中的沸点判断出水和酒精的图象,选取达到沸点前的横坐标上某一时间,比较纵坐标上升高温度的高低,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升高温度的不同可比较比热容的大小.(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解答:解: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说法正确;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相同,故B说法错误;C、从图线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比酒精强,故水的比热容比酒精大,故C说法错误;D、从图线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是热学最主要的实验.此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吸热能力越强,且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或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即比热容大.且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体现吸收热量的多少.7.(2分)在标准大气压下,1kg20℃的水吸收了3.78×105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A.80℃B.90℃C.100℃D.110℃考点:热量的计算.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知道水吸收的热量、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的温度升高值,再计算水的末温(注意水的沸点为100℃).解答:解:由Q吸=cm△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t===90℃,则t=△t+t0=90℃+20℃=110℃,因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将不再上升.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了解与掌握,知道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并且沸腾时温度不变是本题的关键.8.(2分)(2013•威海)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A.B.C.D.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专题:信息给予题;设计与制作题.分析:由题意知,只有坐在座位上时,指示灯才亮,故S1可控制灯,当开关S2闭合时,灯又不亮了,说明指示灯被S2短路了.解答:解:A、两开关串联,只有乘客坐下,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才会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B、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并且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故B符合题意;C、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但出现电源短路,故C不符合题意;D、两开关并联,无论乘客坐下,还是系上安全带,指示灯都会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利用了对用电器短路时,用电器将不工作设计电路,注意不能出现对电源短路的情况,电阻是保护电源,可使电路对电源不被短路.9.(2分)(2014•昆山市一模)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线情况中,当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的是()A.B.C.D.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取决于接入的下面接线柱.移动滑片时,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大小.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移动滑片,接入电路的电阻丝不变,故错误;B、由图示可知,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短,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正确;C、由图示可知,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长,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错误;D、由图示可知,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下面两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成为定值电阻,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故错误;故选B.点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取决于接入电路的下面接线柱,和上面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无关.本题明确接入电路的部分,然后判断滑片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的变化,来判断电阻的变化.10.(2分)(2014•武汉)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考点:电流的方向;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1)规定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2)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解答:解:(1)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A上的部分负电荷会转移到B上,因此验电器B的金属箔由于带负电会张开;(2)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方向是由B到A.故选B.点评:本题的目的是考查对验电器使用原理、电流方向的掌握情况,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负电荷(自由电子),所以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始终与自由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反.11.(2分)(2014•宿迁)如图所示,电源电压9V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3V,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A.3VB.6VC.4.5VD.9V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专题:电压和电阻.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即可求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解答:解:因为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并且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U﹣U2=9V﹣3V=6V.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关键是电压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12.(2分)如果要改变某一导体的电阻,下列方法无效的是()A.改变导体的长度B.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C.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D
本文标题:四川省自贡市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