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年级第一学期新疆地方史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及特点本册共有6个单元,30小节。全册教材图文并茂,图文比例为3:2在知识的呈现、活动的安排、单元结构的设计方面,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认知水平,使之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表述采用讲故事、对话等方式。教材内容的组织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以便教师更好地发挥。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轻理论阐述,重过程体验(尤其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教材内容力求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综合性﹑可行性;语言生动﹑亲切,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表述采用讲故事﹑对话等方式。教材内容的组织由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本册教材以新疆神奇、有趣的自然现象为主线,介绍了新疆的各种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新疆独特的自然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新疆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一、教学知识及结构本册共有6个单元,30小节。全册教材图文并茂,图文比例为3:2在知识的呈现,活动的安排,单元结构的设计方面,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使之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单元结构呈现如下特点: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了若干小节。每个单元中,先安排了单元导读。导读由本单元的主题图片或简洁明了的语言结构成。导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初步感知本单元自然现象的特点。课文中除主干知识外,还安排了只是扩充的小色块﹑相关链接﹑观察与思考﹑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合作学习﹑表演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动手﹑动口﹑动脑,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学法及能力培养1﹑地方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向实践和生活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学会学习。2﹑注重知识的综合﹑内容的整合。重视与科学知识的融合﹑延伸﹑渗透﹑应用,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其他各种课程资源的联系。4﹑在学习地方课程时,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以发展为导向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周(9.3-9.7)开学准备第二周(9.10-9.14)一、新疆曾经是大海【1.1-1.3】第三周(9.17-9.21)二、新疆珍稀的活化石【2.1-2.2】第四周(9.24-9.28)三、新疆多样的地质现象【3.1-3.2】第五周(10.1-10.5)三、新疆多样的地质现象【3.3-3.4】第六周(10.8-10.12)三、新疆多样的地质现象【3.5-3.6】第七周(10.15-10.19)四、新疆奇特的地貌【4.1-4.2】第八周(10.22-10.26)四、新疆奇特的地貌【4.3-4.4】第九周(10.29-11.2)四、新疆奇特的地貌【4.5-4.6】第十周(11.5-11.9)期中考试第十一周(11.12-11.16)机动周第十二周(11.19-11.23)四、新疆奇特的地貌【4.7-4.8】第十三周(11.26-11.30)四、新疆奇特的地貌【4.9-4.10】第十四周(12.3-12.7)五、新疆奇异的天气现象【4.11-5.5】第十五周(12.10-12.14)六、新疆的自然之谜【6.1-6.3】第十六周(12.17-12.21)期末复习第十七周(12.24-12.28)期末复习第十八周(12.31-1.4)期末考试《古海洋动物化石与大海中的海百合》(1.1)导学目的:1、通过资料使学生了解古海洋动物化石和海百合是生长在水里的海洋生物。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情感。导学重点:理解什么是“化石”和什么是“海百合”。导学准备:师:资料、幻灯片、新疆版图。生:查找资料与实物。导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生在新疆,了解它的过去吗?生:(略)小结:新疆是个远离海洋的地方,这里到处是戈壁、沙漠、荒山秃岭-----新疆166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仅有6万平方千米的绿洲。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远古时期,新疆曾经是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海洋动物化石与大海中的海合”。板书课题:《古海洋动物化石与大海中的海百合》二、新课:1、古海洋动物化石:生:观看新疆版图。师:四亿多年前,新疆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距今亿多年前,古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是怎样形成的?生:阅读课文。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知识卡片)观看:化石实物。2、大海中的海百合:师:你们见过百合花吗?它是属于哪一类的?生:(略)师:“海百合”又属于哪一类呢?(生:略)(阅读课文:海百合是古老的棘皮动物,最早生活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在大海漫长的演变岁月里,海百合形成了许许多的化石。)观看:海百合图片、化石。3、欣赏:“古海洋动物化石与大海中的海百合”的幻灯片。三、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生:1、我知道了新疆曾经是大海,又是怎样形成陆地的原因。2、还知道了什么叫做化石。小结:希望同学们下去之后多查找新疆过去的有关资料,为我们更好的学好地方课奠定了基础。河狸和银杏(1.2)导学目的:通过学习河狸和银杏这两课,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活化石的美称.并且培养学生要如何爱护它们的思想意识.导学重点:活化石的由来.导学准备:师:活化石的资料.图片.地图.生:资料.图片.导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什么叫做活化石呢?生: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态和内部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仍然生存到今天的稀有物种,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活化石的动.植物河狸和银杏.板书课题:河狸和银杏二.新课:(1)河狸:师问:3000万年前,河狸广泛分布于新疆的哪个地带?生答:河流与湖畔.师问:它生活在新疆的哪个地区?生答:青河县的布尔根河河狸保护区.师问:那里环境怎样呢?生答:树木___水草___环境___是河狸理想的生息之地.河狸_____称为脊椎动物的活化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介绍河狸的特点:河狸善于掘洞,游泳,划水.(3)汇报:有关河狸资料.(4)观察:河狸图片.(5)银杏:师问:银杏树_______又名叫什么?生:白果树.它什么时间就出现在地球上吗?(生:两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称为活化石的美称.)当年,新疆的银杏是怎样的情景?(生:遍及都是,后来,也逐渐消失了.)最近,银杏又怎样了呢?(生:从江南引回了新疆栽种,重返新疆.)观察:银杏图片.汇报:银杏资料(银杏树对人类有什么作用?)三.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生:河狸和银杏树为什么称为活化石的美称.还知道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小结:你们总结的都很好,很全面.希望下去后多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有利于新疆的发展.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无奇不有,大家都兴致勃勃,喜欢听我讲有关新疆的趣事,所以我应该多准备些关于动植物的有趣故事。《新疆珍稀的活化石》(2.1)教学说明:(1)课文中的插图直观的展示了新疆北鲵及其生活环境。(2)卡通孩子的话,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疆北鲵在地球上生存的久远。(3)相关链接,使学生认识了新疆北鲵及生活习惯。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北鲵的基本情况及生活习惯。(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新疆北鲵的其他知识。(3)增强保护珍稀古生物的意识。教学过程: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又叫水四脚蛇,是目前新疆惟一存活下来的有尾两栖动物,栖息于新疆温泉县境内,仅生活在海拔2100-3200米的高山泉水小溪、湖泊浅水处,是天山和阿拉套山由地面抬升时幸存下来的孓遗动物,是距今3-4亿年前最原始的两栖动物物种,在脊椎动物系统演化的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是极为珍贵的“活化石”;新疆北鲵栖息地极为狭窄,目前仅生存在新疆温泉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阿拉套山和天山局部泉涌地区,数量稀少,有捷麦克沟和苏鲁别珍两个栖息地约存3500—4000余尾。新疆北鲵作为濒危动物早已被列入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合红皮书,1998年,新疆北鲵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为“极危”,成为我国珍贵的种质资源,已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行列。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阿拉套山发现一种长约20多厘米、手指粗细、浑身光滑、水陆两栖有点像蜥蜴的动物。这是他从未见过的,他断定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把这种动物带回了实验室并作了种属描述。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的、外国的专家曾多次考察新疆和哈萨新疆北鲵克斯坦的天山、阿拉套山地区试图找到这种神秘的动物。一次次的失败后人们断定这种凯塞尔见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不会再有人见到它们了。1989年9月,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的一名温泉县的学生王亚平从家里带来一只四脚蛇,生物系教师王秀玲一下就想到了整天给学生们讲的100年前俄国人发现的但谁也没见过的那个家伙。第二天她和几个同事直奔温泉县,1989年9月6日,距凯塞尔最后一次见到这种动物已经过去了123年。1990年又发现了北鲵的第二个栖息地。新疆北鲵只分布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界山————阿拉套山和天山的局部泉涌地区。栖息地极度狭窄,中心地带约为500平方公里,数量稀少,分布面积狭窄,这在动物界极为罕见。《河狸》(2.2)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河狸的特点及生活习惯。(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河狸的分布情况及其他知识。(3)增强保护珍稀古生物的意识。教学建议:通过课文、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河狸的认识和了解。教学步骤:导学目的:通过学习河狸和银杏这两课,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活化石的美称.并且培养学生要如何爱护它们的思想意识.导学重点:活化石的由来.导学准备:师:活化石的资料.图片.地图.生:资料.图片.导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什么叫做活化石呢生: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态和内部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仍然生存到今天的稀有物种,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活化石的动.植物河狸和银杏.板书课题:河狸和银杏二.新课:(1)河狸:师问:3000万年前,河狸广泛分布于新疆的哪个地带生答:河流与湖畔.师问:它生活在新疆的哪个地区生答:青河县的布尔根河河狸保护区.师问:那里环境怎样呢生答:树木___水草___环境___是河狸理想的生息之地.河狸_____称为脊椎动物的活化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介绍河狸的特点:河狸善于掘洞,游泳,划水.(3)汇报:有关河狸资料.(4)观察:河狸图片.(5)银杏:师问:银杏树_______又名叫什么生:白果树.它什么时间就出现在地球上吗(生:两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称为活化石的美称.)当年,新疆的银杏是怎样的情景(生:遍及都是,后来,也逐渐消失了.)最近,银杏又怎样了呢(生:从江南引回了新疆栽种,重返新疆.)观察:银杏图片.汇报:银杏资料(银杏树对人类有什么作用)三.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生:河狸和银杏树为什么称为活化石的美称.还知道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小结:你们总结的都很好,很全面.希望下去后多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有利于新疆的发展。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知道了北鲵的基本情况及生活习惯,并了解到河狸的特点及生活习惯。火山和喷泥的火山(3.1-3.2)导学目的:(1)了解火山的形成极其相关知识.(2)火山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导学重点:火山的形成.导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资料.新疆版图.导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火山爆发的情景吗?生:(会报有关火山资料)小结:为了了解火山的形成,今天,我们就学习火山和喷泥的火山的内容.板书课题:火山和喷泥的火山二.新课:(1).火山:师讲述:1.1951年5月27日于田县境内的阿什库勒火山爆发.2.火山爆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生阅读:知识小卡片.汇报:自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0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