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单元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单元教学时数:14课时1古诗词三首设计:何希贞使用:陈伟芳何希贞黄健芬李春凤农雪凤2014年2月20日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敬亭山、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教学难点: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时间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一、谈话导入,揭题。1、同学们,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5分钟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2、生读题,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敬亭山在哪?20分钟二、初读古诗1、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范读诗歌,想象画面: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三、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四、学习诗歌,感受诗人的不独。(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5分钟五、小结: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静”是全诗的血脉。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5分六、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钟第二课时《望洞庭》时间教学过程修改意见5分钟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5、媒体出示诗朗诵。20分钟二、精读全诗1、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遥望:远望。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4、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3分钟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7分钟四、作业: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三课时《忆江南》时间教学过程修改意见5分钟一、导入揭题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12分钟二、精读全诗1、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3、再读,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3分钟三、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10分钟四、学习5个生字5分钟五、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词教学反思2、桂林山水设计:何希贞使用:陈伟芳何希贞黄健芬李春凤农雪凤2014年2月20日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时间教学流程修改意见5分钟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10分钟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3.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15分钟二、细品课文第一部分:1、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2、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第二部分:感受桂林水的特点(教学重点)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桂林水的特点。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5分钟三、课堂作业:学习第二段写法写写身边的景物。第二课时时间教学过程修改意见3分钟一:回忆内容:1、复习生字词2、桂林水的特点17分钟二、学习第三段:1、运用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2、全班交流。三、学习第四段:体会山水结合的图画美3分钟四:总结全文。总分总写法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美,排比句、比喻句、对比写法更突显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10分钟五、教学生字2分钟六、作业布置:背诵课文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甲天下总水静比喻清排比首绿分对比尾山奇互秀应险画中游总引用教学反思3、记金华的双龙洞设计:何希贞使用:陈伟芳何希贞黄健芬李春凤农雪凤2014年2月20日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时间教学流程修改意见3分钟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15分钟二、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1、字词关同桌互检生字读音,重点强调:“擦伤、浙江”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转()动转()学走了一转()旋转()2、字形关重点指导:“臀、擦、蜿蜒、蜒—庭”3、读文关同桌互读,互检。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二、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关同桌互检生字读音,重点强调:“擦伤、浙江”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转()动转()学走了一转()旋转()2、字形关重点指导:“臀、擦、蜿蜒、蜒—庭”12分钟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理清脉络。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图。5分钟四、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所见景物。1、作者见到了什么?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3、反复朗读句子,体会作者心情。4作业布置: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时间教学过程修改意见3分钟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换偏旁再组词桐()()()()稍()()()()据()()()()3、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20分钟二、直奔重点,读中感悟1、自主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在书中批划标注。三、汇报交流(一)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二)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1、重点研读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窄小写具体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4、汇报内洞特点介绍内洞的特点重点研读“这些石钟
本文标题: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1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