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农业的传统与变迁研究
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的传统与变迁研究姓名:陶颖怡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教师:邹小华20090601中国农业的传统与变迁研究作者:陶颖怡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尹北直.张法瑞.YinBeizhi.ZhangFarui《诗经》与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经产生的周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成为中国社会生产的主体,这种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思维特点.基于这一观点,文章从该书中诗歌所展现的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剖析,认为诗经已经涵盖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各层次的基本内容,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2.期刊论文张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当代价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建立在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包含着因时而变和超越时空界限的内容.传统农业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和观念,为当代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3.学位论文辛纯礼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意识特征的结构2004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传统农业文化(以中国为代表)和现代工业文化(以西方为代表)意识特征的结构,进而找出它们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效益的企业有什么关系,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特征,学习借鉴西方工业文化的好的特点,发展我们的经济提供帮助.该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方法,总结归纳出21对共42条传统中国农业文化意识特征和现代西方工业文化意识特征.通过请160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对文化意识概念有一定鉴别力的中层管理者对所得词表进行评价,保留了14对共28条能明显区分中国农业文化传统性和西方工业文化现代性不同特色的词条,再利用主成因素分析法进行了结构分析,得出了农业文化的三个主要冈子,共解释总方差的52.624﹪,即内敛性(20.191﹪),和为贵(18.436﹪),感性(13.998﹪).工业文化得出四个主要因子,共解释方差59.455﹪,即理性(28.522﹪)、个性独立(11.433﹪)、利己(10.735﹪)和外显性(8.765﹪).同时对上海、西北、武汉三地的企业(共150个被试),对北京地区的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种不同企业类型(共162个被试),还对低、中、高三种不同效益的企业(共330个被试)的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意识表征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从地域类型看,在农业文化意识上,不同地区在和为贵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2,145)=7.239,p0.01),西北地区显著高于武汉地区.但在内敛性因子和感性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工业文化意识上,不同地区在理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2.145)=4.243,p0.05),西北地区显著低于武汉地区,但在个性独立、利己和外显性因子上的差异均不显著.从企业类型看,在农业文化意识上,不同企业类型在感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2,158)=6.432,p0.01),民营企业显著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在内敛性和和为贵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业文化意识上,没有显著差异.从企业效益看,不同效益水平在农业文化意识的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内敛性因子(F,(2,327)=4.363,p0.05)上由低到高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和为贵因子(F,(2,327)=6.546,p0.01)和感性因子(F,(2,327)=4.469,p0.05)上,低效益要显著高于中、高效益.在工业文化意识的理性因子(F,(2,327)=28.837,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也呈现由低到高逐渐增高的趋势;个性独立、利己和外显性三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农业文化意识特征和工业文化的意识特征在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复杂的.4.期刊论文陈志平.王秀琴试析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从《前赤壁赋》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产物,更是作家文化品格的体现.通过对《前赤壁赋》的分析,探究了中国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指出苏轼具有的实用理性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情景交融的审美追求、恒常与变易的辩证思维等是受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结果,从而为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继承和发展民族新文化创造条件.5.会议论文张丹.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2006我国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农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在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方面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为了保护传统的农业实践精华而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其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农业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并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探讨如何在农业文化遗产中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6.学位论文易扬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文化意识模型的效度验证2005研究尝试对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文化意识的特征结构进行效度验证,主要包括对于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的检验。346名企业中层管理者参与了研究,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iveFactorAnalysis,CFA)的结果表明:由吕晓薇等人(2004)研究所确定的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文化意识的特征结构具有稳定的4因子结构,即:保守内敛(农业文化);理性竞争(工业文化);个性独立(工业文化);公平实际(工业文化)。研究还考察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文化意识的特征结构在领导风格与组织业绩之间调节作用,115名企业管理者参与了研究,层次回归(Hierarchicalregression)的结果表明:传统农业文化的主因子“保守内敛”对于领导和组织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现代工业文化的三个因子“理性竞争”、“个人独立”、“公平实际”对于领导风格与组织生产力关系中都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个人独立”因子在领导风格和组织吸引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也显著。除此以外,研究还探讨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7.期刊论文王革.景琴玲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8,(2)和谐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8.期刊论文顾焕章农业文化的新动向-江苏农村经济2009,(5)现代农业与现代文化相互影响,共生共荣.可以说,现代农业的核心价值并不仅限于科技手段的利用,而且还在于现代农业的文化创新.目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之际,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让位于工业生产方式,旧的城乡文化界限已经变得逐渐模糊,在文化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9.会议论文鲁轶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2005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虽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历史上长期的小农经济和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引导,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内在矛盾。究其实质,就是传统农业小生产与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表现在现实的国民经济运行中,一边是开放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专业分工协作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社会化大生产;一边是封闭的、孤立的、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小生产。它们二者之间的分割和冲突,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难以协调发展,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0.期刊论文蔡贤恩.CAIXian-en发挥农业文化效应,推进福建休闲农业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农业文化,农业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效应,应发挥天人之合、人人之舍与整体思维效应,农户自主经营,休闲农业建设项目纳入法制的范畴,政府支持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综合利用当地资源合理规划,以本地资源为基础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才能使福建休闲农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94f69446-d0dd-4a65-aa2a-9e2e00880c43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4日
本文标题:中国农业的传统与变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