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科技合作对接项目清单(第二稿
1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科技合作对接项目清单(第二稿)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对接单位实施地点任务目标责任专家责任领导1组建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建三江)试验站在建三江农垦分局建立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建三江)试验站,搭建协作研究平台。针对垦区水稻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开展协作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提高垦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2010年,双方拟在建三江组织垦区重点农场及主要技术人员开展针对农垦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讨,及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研讨与培训等活动。建三江农垦分局、七星农场、建三江科研所七星农场双方合作建设建三江综合试验试验站,开展水稻生产技术研讨和培训1次。朱德峰廖西元2组建中国农科院粮食作物增产资源高效利用长期综合试验站(名称待定)研究、解决垦区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天然湿地保护等科学问题将是垦区粮食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水稻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总局科研育种中心等与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等合作研究红星、八五七、新华、赵光、克山等农场建立长期综合试验站,形成一系列技术体系郝卫平梅旭荣3水稻钵型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建三江、牡丹江、红兴隆、宝泉岭、齐齐哈尔等分局示范推广我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普通机插秧苗素质差、机插伤秧重、返青慢及均匀性差等问题,实现水稻机插高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八一农垦大学水稻育种研究室、总局科研育种中心及建三江农业科研所与中国农科院水稻所等合作研究七星、浓江、创业、八五○、八五二、八五六、八五九、新华、铁力、查哈研发新型适用秧盘,提出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集成技术,示范增产5-15%朱德峰、陈惠哲廖西元2产、稳产,提高机插效益,预计示范应用面积100万亩。阳等农场4水稻机插秧技术及高产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水稻机插秧壮秧培育,缩短机插秧返青时间,提高机插秧均匀度等问题,研究寒地水稻高产稳产栽培集成技术,低温预防技术,主要病虫害控制,及有机优质大米生产技术等。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八一农垦大学水稻育种研究室、总局科研育种中心及建三江农业科研所与中国农科院水稻所等合作研究浓江、七星、八五○、八五二、新华、铁力、查哈阳等农场提出机插秧壮秧培育和机插技术,防低温冷害技术,病虫防治技术。朱德峰廖西元5超级稻高产机插秧技术示范选用超级稻品种,以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为核心,建立标准化育秧技术,定位定量机插秧技术,群体优化与定量调控技术组装集成的超级稻高产机插秧技术万亩示范。建三江农垦分局浓江农场浓江农场建立超级稻高产机插秧技术,万亩示范亩产600公斤,核心区亩产700公斤。朱德峰、陈惠哲廖西元6水稻机插秧技术及高产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水稻机插秧壮秧培育,缩短机插秧返青时间,提高机插秧均匀度等问题,寒地水稻高产稳产栽培集成技术,低温预防技术,主要病虫害控制、有机优质大米种植技术等。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水稻所、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七星农场、八五0、八五二、新华、铁力、查哈阳等农场。①以适宜机械化作业和高产综合目标为导向,在现有的高产量品种中筛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1~2个。②从种植密度、移栽时间、适合机械化作业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减少损失等方面考虑,筛选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和机械作业工艺,研究制定水稻机械化栽植农艺技术规程。③按照高效、经济、实用的原则,研究开发适合北方寒地水稻的精准对格育张文毅、于林惠陈巧敏3秧播种装备、新型毯钵一体化秧苗、高效毯钵一体化秧苗栽植机。④根据当地的生态类型、生产特点、社会经济条件,提出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种植机械化的典型技术模式。⑤通过筛选、改进、熟化、集成,初步建立以适宜品种、与机械化相适应的栽培技术、装备系统、管理方式、技术路线、典型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水稻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适用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80%以上。⑥在主产区建立机械化超级稻生产试验示范区5~6个,累计试验示范面积超过15000亩,提高产量10~15%,降低综合生产成本20~30%。7农作物种质资源交换与利用利用作物种质和育种新材料,开展育种研究,进一步选育高产、抗病、专用新品种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总局科研育种中心及建三江农业科研所、红兴隆科研所、九三科研所、北安科研所、宝泉岭科研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友谊、宁安、七星、八五○、大西江、铁力等农场每年交换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育种资源材料各10份韩敬花王述民8大豆节本高产技术以新型品种和大型机械为载体,集成轮作倒茬、原垄卡八一农垦大学大豆育种研究所、总局科研育种中心、黑龙八五三、八五二、友创造小面积高产节本典型,获得相关数据。韩天富王述民4及配套品种的试验示范种、秸秆还田、根瘤菌接种、配方施肥、新型除草剂施用等技术,突破垦区产量低而不稳、成本居高不下、除草剂危害严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等限制大豆生产发展瓶颈问题。江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红兴隆科研所、九三科研所、北安科研所、建三江农业科研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等合作研究谊、嫩江、大西江、建设等农场9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用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包括单机版、网络版、手机版。提供病虫草害诊断与信息咨询,解决大田作物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难题的问题。黑龙江省红兴隆分局等农业局科协黑龙江省红兴隆分局等农业局科协培训和技术指导李少昆王述民10蔬菜、马铃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将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抗逆性强蔬菜新品种在黑龙江垦区进行试种;提供适合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在黑龙江垦区进行试种,每年提供100亩试验用地。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齐齐哈尔农垦分局克山农场、北安分局格球山农场、红星农场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等合作研究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克山、格球山、红星农场每年提供蔬菜新品种10~15份进行试种。包括甘蓝2~3份、白菜2~3份、番茄2~3份、黄瓜3~4份、甜辣椒1~2份等。20个马铃薯育成加工品种(系)的试种和筛选。刘伟、金黎平张宝玺11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香坊农场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等合作研究香坊农场(设施栽培组已直接发送给科技推广处)于贤昌、贺超兴张宝玺12马铃薯高效生产技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在垦区进行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北克山农场、嫩江农场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金黎平张宝玺5术示范与推广与示范推广,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千亩平均亩产达到3吨。大荒薯业千亩平均亩产达到3吨。13气候变化与垦区农业环境演变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垦区的温度和降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变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干旱、风灾等农业灾害发生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针对以上问题的农业生产应对措施等研究。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电子所、水稻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总局科研育种中心等与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等合作研究七星、八五○、查哈阳、肇源等农场建立长期定位观测站李玉娥刘布春梅旭荣14农业面源污染与界河、界湖水质安全问题研究界河、界湖的水质安全不仅关系到生态安全,而且具有国际影响,探索兴凯湖、乌苏里江、黑龙江等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问题。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局科研育种中心等与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等合作研究兴凯湖建立长期定位站张庆忠梅旭荣15垦区主要农作物环保高效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采用高活性的新烟碱杀虫剂和三唑类杀菌剂为主要成分,采用可逆弱絮凝态技术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植保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等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合作研究八五○、八五二、二龙山等农场研制系列环保高效种衣剂。袁会珠陈万权16主要迁飞害虫发生危害规律及监控与持续治理技术研究系统研究粘虫、草地螟、甜菜夜蛾三种昆虫发生危害的环境生理特征和天敌优势种的控害功能,建立和完善垦区迁飞害虫的监测预警技术;完善黑光灯、性诱剂及食物等成虫监测技术;开发优势天敌的规模化生产及保护利用技术,构建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防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提升垦区重大迁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植保所、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等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合作研究八五○、军川、七星、大西江等农场建立和完善垦区三种主要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技术构建以控灾、减灾为目的可持续的综防技术体系。罗礼智陈万权6飞害虫的综合治理水平。17大豆连作障碍发生过程与阻控技术研究以黑龙江省农垦区的连作大豆区为研究对象,从连作大豆施肥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环境和结构、大豆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等调查、土壤微生物以及毒素物质分析等几个方面切入,确定发生连作障碍的主要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防控措施,并进行相应的试验示范。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等红星、克山等大豆连作障碍发生严重的垦区。在不增加或减少投入的条件下,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并进行适度规模示范。张淑香、杨俊诚任天志、周清波18黑土有机质提升技术与示范研究主要研究黑土有机质退化过程、发生机理,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的途径与技术,并进行适度规模示范。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等相关单位、黑龙江农科院土肥所、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等黑龙江农垦总局相关单位、黑龙江农科院资划所揭示黑土有机质退化过程、发生机理,提出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的途径与技术3-5项,并进行适度规模示范。杨俊诚任天志、周清波19东北优质大米产地环境同位素指纹图谱研究研究建立东北优质大米产地环境同位素指纹图谱库,研究东北优质大米与特定产地环境同位素指纹图谱关系。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所等相关单位、黑龙江农科院土肥所、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等黑龙江农垦总局相关单位、黑龙江农科院资划所建立东北优质大米产地环境同位素指纹图谱库,提出东北优质大米与产地环境同位素指纹“电子标签”,为保护地区性名优产品提供技术依据。杨俊诚任天志、周清波2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网络平台建设示范推广研究基于GIS系统基础上,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网络体系,形成远程快速服务手段,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垦区科学施肥、平衡施肥问题,达到促进粮食增产、节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各分局、农场等与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合作研究红星、八五七、新华、赵光、克山、兴凯湖、八五九、二九○、嘉荫等农场实现地块精准养分管理,做到节本增效,平衡施肥。白由路任天志、周清波21奶牛集约化饲养技开展改善牛奶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和优质安全原料奶生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畜牧所、八一农垦大学动科院等与中国农八五一一、绿色、海把哈尔滨完达山现代化奶牛养殖场作为畜牧业节能张军民时建忠7术研究与示范产的GAP体系研究,以及奶牛繁殖技术、胚胎移植和胚胎生物技术等研究与应用。科院畜牧所等合作研究林、八五九等农场减排的科研示范基地,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牧场,实现投入少、效益高、不污染环境的生产目标。22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新型模式研究与示范开展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新型模式研究与示范以及优质、高效、安全瘦肉型猪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及应用。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畜牧所、八一农垦大学动科院等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等合作研究宝泉岭、友谊、江滨等农场示范新型健康养殖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模式,推广提高猪健康水平的饲料营养技术和添加剂配制技术,在饲料完全没有添加抗生素和药物的条件下,保证育肥猪的健康和高生产水平。具体目标: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8头以上;生长育肥猪的料重比下降0.2,生长速度提高5%;平均每头猪的用药开支下降30%;达到养猪生产的健康、高效,产品优质、无残留、无公害。赵克斌、王立贤时建忠23肉牛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开展肉牛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以及中国西门塔尔牛杂
本文标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科技合作对接项目清单(第二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