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授课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题17、触摸春天任课教师张会敏课型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关键问题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展示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导学单》学生准备结构化预习,认真完成《导读板块》,进行体验活动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分配创设情境教师行为个性修改期望的学生行为一、激趣导入呈现目标5分钟创设思维性、兴趣性问题情境1、组织呼号准备2、【旁白】(板书“春天”)同学们,看到“春天”这个词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言)【旁白】(板书“触摸”)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将他们连起来读一下?你有什么疑问?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触摸春天1、高声呼喊各自口号,以饱满热情走进新课学习。2、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质疑,进入新课。3、读准课题,对新课充满好奇、期待。二、检查预习,交流收获15分钟发散性、逆向性、批判性思维情境1、【旁白】同学们,课前“假扮盲人”的活动你做了吗?谁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做法和感受。2、要求学科长汇报本组预习的整体情况。3、要求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旁白】同学们,愿意把你的“预习收获”和大家分享吗?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一下1、学科长课前认真检查了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课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做以汇报。2、学生认真预习了课文,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的读文痕迹。吧。【1】文本收获交流:(1)读生字词语,交流理解的词语。(2)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交流画出的最有感触的语句。【师】在各组间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朗读语气,及时予以指导纠正。【2】导学单中的“收获”:(1)组内交流二、三题(2)整理、改正4、师巡视指导,收集共性问题。5、集体交流第三题第2小题。3、学科长组织成员采取恰当的方式,认真快速检查交流“预习任务”。“预习收获”。4、交流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纠正错误。5、学科长照顾到组内所有成员,交流确有实效。三、解决疑问,生成问题10分钟发散性思维情境1、要求组内合作学习,解答“我的疑问”。2、深入组内,解疑答惑。1、学科长组织成员实事求是的逐一解决各自的疑问。2、主动请教老师。3、生成共性问题,积极上报。四、集体探究,解答疑问5--8分钟直观问题情境【旁白】同学们,大家又提出了许多好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消灭”它们吧!引导学生解决收集的问题。1、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2、补充、质疑、讨论,积累学习方法。五、总结学习、反思评价2—5分钟思维情境1、指名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2、组织反思,积累学习经验。1、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2、认真总结得失,获得学习经验。第二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分配创设情境教师行为个性修改期望的学生行为一、旧知导入,呈现目标3分钟创设经验性问题情境1、组织呼号准备。2、【旁白】安静,一个盲人女孩,用手去触摸春天,感受生命的美好,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呀!3、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1、高声呼喊各自口号,以饱满热情走进新课学习。2、能用简洁流利的语言说出课文内容。3、对新课充满好奇与期待。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3分钟创设问题情境1、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修改完善课中板块两道题目。2、巡视监督、指导。调控1、独立思考,二次完善修改导学单。2、能从多角度思考,速度,照顾学困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0分钟创设发散性、逆向性想象性思维情境1、要求组内初步交流“课中板块”。归纳整理,形成小组统一意见。2、要求各组确定汇报展示的题目,积极做好汇报准备。3、在各组间巡视,协调,提供帮助。注意:【任务一】品析句子是难点,巡视中要不断给予点拨。1、学科长快速、合理分工,组织组员开展探究活动。照顾到每位组员,尤其是关照学困生。使得组内人人参与,确实学有所获。2、将小组探究的成果加以提炼整合做好记录。3、小组内做好汇报准备。注意细节。四、汇报展示,交流体会15分钟创设发散性、逆向性想象性思维情境批判思维情境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展)2、相机引导。①“卡壳”时,给予启发式引导。②偏向时给予规范性引导。③错误时给予科学性引导。④混乱时给予点拨性引导。⑤问题深入时用递进式发展式引导。充分交流【任务一】【预设】●学生可能会单纯的解释一下词语意思,把字词典中的解释加以罗列,要引导深入思考或发散。●暗示学生用提问方式进行品味3、归纳小结,完成板书。1、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当好“老师”,沉着智慧应对同学们的质疑、反驳。大方诚恳接受大家的补充建议甚至批评。其他组员做好配合协助。2、运用“六字诀”多元化展示学习成果。3、其他同学认真听讲,思考消化,不懂就问,大胆质疑,敢于反驳。4、思维火花不断涌现,掀起课堂学习高潮。五、训练拓展,升华意义5分钟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准备的“热爱生命”的故事。2、引导发言。1、认真听故事,受到感动。2、谈自己的感受。授课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题18*、永生的眼睛任课教师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日期教材分析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案三单;搜集有关人体捐献角膜及捐献器官的相关知识学生准备结构化预习;课外调查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个性修改期望的学生行为一、激趣导入呈现目标3分钟创设经验性问题情境1、组织呼号准备2、要求学生展示搜集的关于“器官移植”的资料(侧重于大多数患者缺少器官来源而在生死边缘奄奄一息)【旁白】同学们,听完这1、高声呼喊各自口号,以饱满热情走进新课学习。2、认真听资料,边听边想,并将感想大胆讲出来。六、总结学习,评价反思2分钟创设思维情境1、总结学习。安静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谁都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2、反思评价1、客观公正开展自我评价,反思改进,以资提高。2、课外搜集热爱生命的故事,增长见识。板书设计17触摸春天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教学反思些资料,你有什么感想?3、要求学生汇报调查情况。【旁白】你愿意在生命的尽头将自己的身体器官捐献出去吗?4、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旁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作《永生的眼睛》。文中的一家人就遭遇到了这个难题,他们是怎么做的呢?3、课前做好小调查,总结归纳后如实填写好了调查情况。4、认真思考“你愿意在生命的尽头将自己的身体器官捐献出去吗?”这个问题,给出答案。5、带着疑问与欣喜走进新课学习。二、预习反馈,交流收获5分钟创设问题思维情境1、要求学科长汇报本组预习的整体情况。2、要求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交流一、二题1、2)【师】在各组间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朗读语气,及时予以指导纠正。3、集体汇报二题3,进行规范指导。4、简单小结,板书1、学科长课前认真检查了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2、学生认真预习了课文。3、学科长组织成员采取恰当的方式,认真快速交流“预习收获”。4、全员参与,交流确有实效。三、小组探究,解决问题,生成问题10分钟创设发散性、逆向性想象性思维情境【旁白】同学们,第一关我们已经胜利通过了,让我们向第二关进军吧!1、要求组内交流“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达成共识。2、要求组解决“我的疑问”。3、要求各组收集整理,生成新的问题,及时上报。1、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2、补充、质疑、讨论,积累学习方法。3、主动提出疑问,互助解决,不走过场。4、学科长能及时将本组遗留或生成的问题整理上报。四、汇报展示,集体探究15分钟创设批判思维情境1、要求上台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合作探究”中的两道题目)2、相机引导。充分交流【问题一】【预设】●重点关注父亲说的话语和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抓住“一个人能给予他人最宝贵的东西”“骄傲”这些关键字1、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当好“老师”。2、运用“六字诀”多元化展示学习成果。3、其他同学认真听讲,思考消化,不懂就问,大胆质疑,眼3、出示“新问题”,引导集体解决。4、小结归纳敢于反驳。4、思维火花不断涌现,掀起课堂学习高潮。五、训练拓展,升华意义5分钟创设思维情境1、要求完成“拓展板块”第二题。【巡视指导】2、指名汇报。认真思考,完成题目。积极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六、总结学习,评价反思2分钟创设问题情境1、总结学习。2、反思评价1、开展自我评价,反思改进。2、学习人物的品质。板书设计角膜捐献“我”的态度18、永生的眼睛母亲不情愿父亲遵从遗愿女儿主动捐献教后反思授课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题19.生命生命任课教师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让生命短,但是我们却可以让优先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教学目标1.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六字诀”读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展示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案三单,关于生命或人生的名言学生准备结构化预习课文,认真完成《导读板块》,搜集名言或故事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分配创设情境教师行为个性修改期望的学生行为一、激趣导入呈现目标5分钟创设思维性、兴趣性问题情境1、组织呼号准备2、出示杏林子的名言。要求齐读两遍。3、要求展示搜集的名言。4、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高声呼喊各自口号,以饱满热情走进新课学习。2、朗读名言,边读边思,受到感染与启发。3、带着对生命的迷惘和期待进入情境。二、检查预习,交流收获15分钟创设发散性思维情境1、要求学术助理汇报预习的整体情况。2、要求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1】文本收获交流:(1)读生字词语,交流理解的词语。(2)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逐段确定朗读语气。【师】在各组间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朗读语气,及时予以指导纠正。【2】导学单中的“收获”:(1)组内交流第三题(2)整理、改正4、师巡视指导。5、引导集体交流第三题第2小题。1、学科长课前认真检查了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课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做以汇报。2、学生认真预习了课文,把握住了朗读语气。3、学科长组织成员采取恰当的方式,认真快速检查交流“预习任务”。“预习收获”。4、交流时积极发表自己
本文标题: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2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