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注塑模具制作标准2010-11-2814:01阅读(8)转载自退休老农下一篇:祥发模具公司管理...|返回日志列表赞赞转载(33)分享评论复制地址更多1.0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标准和要求。2.0外观要求2.1模具交付前需安装铭牌。位置在模具操作侧模脚的左上方,横向放置。2.2模具交付前外表面喷绿色漆。在操作侧模脚竖向用红色漆喷上项目名称、产品名称和模具编号;字体为黑体,5050以下模架字高40mm,5050以上模架字高60mm。2.3安装有方向性的模具,在操作侧用红色漆喷上“↑”标记。2.4锁模片喷红色漆。锁模片螺丝需收到底(开模状态锁模片固定在动模侧)。2.5模架进厂经检验合格后,在各板有基准标记的一侧的左方横向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右方竖向用字码打上模板编号(从上固定板开始用1、2、3、…标识)。2030以下模架用8mm字码,2030以上用12mm字码。2.6模架基准面标记不能损伤。2.7模架表面不得有对刀痕、油污、毛刺、缺口、划花、尖角`铁锈等缺陷。2.8冷却水进出处用8mm字码图纸要求打上组别编号(1IN,2IN,3IN…;1OUT,2OUT…)。2.9吊模孔正下方处用8mm字码打上吊环直径(M20…)。2.10所有喉嘴不得露出模胚表面(详见工程技术标准-喉嘴)。3.0通用加工要求3.1除成型部分外,所有未做要求的棱边均倒角2*45°。3.2烧焊部位须修顺,且不能留有明显的痕迹。3.3退位螺丝孔、水口拉杆和复位弹簧孔应用铣床加工,以保证各孔的深度公差在±0.1mm以内。(避空孔除外)。3.4分型面锁扣应安装下模板上。3.5导套底下面加工10*0.5深的排气槽(直通模外)。3.6顶针板的限位块高度公差为±0.1mm,两端须用磨床磨平。3.7模具分型面及无粗糙度要求的表面可留均匀的刀纹、油石纹、砂纸纹、火花纹`线切割纹但不能有粗糙的打磨痕迹。3.8在加工时中应注意对型腔表面滑块面、导套、导柱表面进行合适的防尘、防屑、防锈、防划(踫)伤措施。FIT模时,注意突出部位的保护和明确模具动作顺序,以免踩模。3.9FIT模时,不能加工和打磨基准面(详见工程技术标准-FIT模加工方案)。3.10FIT模时,必须区分受力面和对胶面。受力面承受锁模压力,封胶面只接触但并不受力。3.11FIT模时,作定位用的原身虎口、对锁`反铲的各受力面以及滑块与压紧块之间的受力面均不能打磨,必须用机械加工的方法配作。3.12所有零件部件必须按图纸加工,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图纸。加工结果不符合图纸必须及时通知有关设计人员更改图档。4.0成型部份加工要求4.1各自制件用合适字码在适当位置上打上产品标识;标识方法如下;模具编号—零件代码—顺序号(标识区域铣低0.5mm)。(详见代码规则及零件标识办法)4.2电极用合适字码在适当位置打上电极编号。4.3有方向的镶件用合适字码在适当位置要打上位置号。相配的镶件也在对应位置打上位置号。4.4不允许用烧焊的方法来固定镶件和为镶件防转。尽可能用销定位及防转。4.5首次试模前,多型腔模具用反字码在型芯适当部位打上顺序号(1,2,3…);透明件除外。4.6试模前必须将模具清洁干净,不得有铁屑、油污、杂物等。4.7首次试模前,型腔部分抛光至400#。型芯与脱模方向需表面抛光至600#。其它可保留均匀刀纹,但火花纹(特殊除外。见4.8)必须去除。对透明件,型芯、型腔部分的均抛光至800#。4.8为防止粘前模在型腔部分增加脱模阻力只能采取喷砂、晒纹、保留火花纹和加工出均匀倒扣的方法,不可在后模用打磨的方法。4.9成型部分烧焊须得到我司项目工程师或客户的批准。4.10电火花加工面积小于20*20mm,火花间隙粗公单边-0.15mm.精公单边-0.07mm;电火花加工面积大于20*20mm但小于50*50mm,火花间隙粗公单边-0.2mm,精公单边-0.1mm;电火花加工面积大于50*50mm,火花间隙粗公单边-0.3mm,精公单边-0.1mm。4.11透明件精公应抛光至1000#砂纸,型腔、筋(柱位)、分型面精电极应抛光至600#。所有粗公应抛光至240#。4.12单一平面,曲面封胶不留余量;单一斜面封胶余量0.05mm,平面与曲面复合封胶,平面留0.05mm余量,曲面不留余量;平面与斜面复合封胶,平面留0.05mm余量;斜面与曲面复合封胶,斜面留0.05mm余量,曲面不留余量。4.13抛光应注意保证轮廓线清晰。抛光时成型面与封胶面的交界处用锯片或胶纸沿分界线贴上。4.14重点管控尺寸须建立须建立特殊特性尺寸清单,经检测确定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加工。4.15规则外形,尽可能以机械加工方式配作。机加工工艺顺序:磨床→NC→EDM→WEDM→铣床4.16PL面不作避空。4.0浇注系统加工要求5.1唧嘴球面R和小端直径必须加工至图纸要求。唧嘴球面做淬火处理。5.2圆形分流道错位不超过0.3mm;分流道转角处圆R1.0。5.3主流道和垂直型分流道、主浇道应抛光至1000#,分流道应抛至600#。5.4分流道末端有排气槽。近料位处2*5(长)*0.03(深),然后5(宽)*0.5(深)直通模外。5.5主流道下必须设计冷料井(冷料方式与尺寸详见《模具设计标准-浇注系统》)5.6针点细水口须加工斜度,以保证产品入水处无浇口冷料。针点细水口流道断层处须有单边0.1mm以上断差,不得出现反倒扣。(水口形状与尺寸详见《模具设计标准》)5.7浇道直径Φ10以下。6.0抽芯机构加工要求6.1滑动面加工深0.3mm的油槽,油槽圆环大小为¢6或¢8,油槽不得破边。(详见工程技术标准-油槽加工作业指导书)6.2多个斜导柱及拉勾(弹前模用)的作用距离公差不大于±0.1mm。6.3弹弓波仔有预压(2~3mm)且压缩量不可用尽(留2~3mm)。6.4油缸前后行程不可用尽(各留5mm)。6.5斜顶面与型芯面平齐或比型芯面低0.1mm。6.6滑动部件需材质不一,硬度不一致。6.7滑动部件表面需作氮化处理。7.0顶出系统加工要求7.1顶针近料位处15~20mm的范围内进行铰配加工,其余部分的孔径比顶针直径大0.6~0.8mm。(详见工程技术标准-顶针装配作业指导书)7.2有托顶针(扁顶)避空高度比最大顶出行程大5mm。顶针头部需做定位。7.3顶针(顶管)头与沉孔在高度方向的虚位为0.03~0.06mm。7.4顶针防滑可采用保留粗的火花纹或加工R1*0.5(深)的均匀防滑槽。7.5顶针面为异形时,应采用横销防转。7.6顶针长度大于300时,绞配顶针孔应采用在机械方式。7.7顶管配合长度最少比最大顶出行程大5mm。7.8加工型芯部分的顶针孔或顶管孔应采用铣床或数控,不可在普通钻床上加工。7.9不可采用打塌头的方式消除顶针、镶拼、分模线等地方出现的批锋。7.10顶针头部须刻上字码,在顶针板相应位置打上相应编号。7.11司筒针须用压板压紧,不得改用无头螺丝.7.12在有斜顶的情况下,在对角复针须攻M10方便收紧。同时复针做应横销防转。7.13复针较分型面低0.1,端部不得有打磨痕迹。7.14顶针面与相应型面平齐或低于型面0.1以内,不可高于型面。顶针面须去除打磨痕迹。8.0冷却系统加工要求8.1堵塞运水孔必须加工台阶孔,且用铜枝紧打。铜枝面不得高出模面。8.2密封圈槽必须严格按图加工,且按要求选用标准规格和密封圈。(详见模具设计标准-O形圈规格表)8.3密封圈槽须用运水刀加工,不得改用平底铣刀加工。8.4必须按图加工喉牙,喉牙底孔尺寸如下:喉牙规格1/81/43/8底孔尺寸φ8.5*17φ11.4*25φ14.9*25攻牙深度1321218.5冷却水道间距50~70mm,水道距设产品表面15~20mm。10排气系统10.1模具PL面做环形排气道,排气出口尽可能不对着操作侧。10.2排气孔尽可能出在PL面上。10.3流道末端及胶料最后填充处必须设制排气。排气孔长度尽可能短,长度不超过2mm为佳。10.4所有静排气必须有出口。11定位系统11.1定位系统(如虎口`对锁`导向块等)零件不可避空。11.2定位系统尽可能用机械方式加工,不可用打磨方式处理。11.3定位系统必须完整,不可遗漏。11其它加工要求:12.1不可将弹簧和螺丝磨短使用。12.2不可擅自将顶针直径磨小使用。12.3所有外露工艺孔在模具交付前必须堵上。12.4不可擅自将模具零部件进行热处理。13贮存、防护要求:13.1模具存放时,放置指定区域,突出部份朝上,标识向外。13.2各零部件做好防锈措施,重要成型面要用纸皮或胶板遮盖。13.3一套模具的零部件集中存放;细小零部件用合适容器存放,并做好标识。13.4模具交付时,成型部分、浇注系统喷防锈油;滑动部分加润油或黄油;斜导柱、导套、导柱、定位结构加黄油。14.0本标准规定了模具的通用要求,当客户或公司有相关要求冲突,按客户要求执行。如有不合适之处请指正
本文标题:注塑模具制作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3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