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综合检测(二)(测试用时:150分钟,测试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德寇.(kòu)睫.毛(jié)雏.儿(chǘ)文采斐.然(fēi)B.狙.击(jū)燎.原(liáo)胡诌.(zhōu)啐.(cuì)C.双臂.(bèi)瓦砾.(lì)恺.撒(kǎi)惊骇.(hài)D.襁.褓(qiánɡ)中楣.(méi)憎恶.(è)惬.意(qiè)解析:选B。A项,“雏”应读chú,“斐”应读fěi;C项,“臂”应读bì;D项,“襁”应读qiǎnɡ,“恶”应读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睫毛篷乱颤悠臭名昭著B.严历安详摧毁模模糊糊C.梗概震撼喉咙惟妙惟肖D.勋章踪影蹒珊喃喃自语解析:选C。A项,篷—蓬;B项,历—厉;D项,珊—跚。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铸魂砺剑,志逸四海”,这“井冈山”舰的舰训________着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又________了这艘现代化战舰的使命与担当。当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战士为了“将红旗插遍中国”而浴血奋战。而今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井冈山”舰官兵________准备担负起维护国家利益的神圣使命。A.蕴藏显现时刻B.蕴含体现时刻C.蕴含显现一直D.蕴藏体现一直解析:选B。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蕴含:包含。第一空用“蕴含”合适。显现:呈现,显露。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第二空用“体现”合适。时刻:每时每刻,经常。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末句强调“井冈山”舰官兵戒备的状态,所以用“时刻”合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地区安全层面看,美国这种刻意突出军事安全议程、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的做法,是与当今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背道而驰....的。B.有人认为以前的一些教育看法较不合理,必须加以导正,例如不能体罚。但曾教授不苟同,他认为体罚应视情况而定,不能混为一谈....。C.在北京等大城市里,好些学校的设备确实很先进。可是正如中国不同城市发展差距很大一样,中国各地的学校质量也有着天壤之别....。D.iPhone自问世以来便独树一帜,不仅使苹果公司声名鹊起....,还衍生出无数围绕iPhone的周边产品,比如苹果配件、软件等。解析:选B。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此处应用“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A项,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C项,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D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4年第十四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空前强大的明星嘉宾阵容引发以周笔畅“笔亲”、张杰“星星”为代表的歌迷网友拉票热情。B.这几天,陈总经理特别开心,因为该公司实施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有关部门通过了验收。C.近期,牟山镇举办了牟山湖乡村旅游农家乐行业管理和大闸蟹烹饪培训班,迎来了全镇近百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接受了培训。D.在外贸出口形势企业稳回升的关键时刻,我市企业把广交会作为观察经济形势变化、了解国际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对广交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解析:选A。B项,语序不当,应为“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C项,句式杂糅,“迎来了”改为“来自”;D项,成分残缺,应在“最新动态”后加“的窗口”。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水温降低到一定域值时,微囊藻营养体下沉湖泊底部(多为单细胞生物),并继续保持营养体方式度过冬季。B.他们演奏的作品是梅西安在战俘营里写的《时间尽头四重奏》,《时间尽头四重奏》这个标题的典故出自《圣经·启示录》。C.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枯叶蝶:从右边看是蝴蝶,从左边看却似枯叶,飞翔时看是蝴蝶,落地时却又像一片枯叶。D.“给点喝的!”我说:“再来支烟,在左上方口袋里。”解析:选C。A项,括号应放在“微囊藻营养体”后;B项,“《时间尽头四重奏》”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D项,应将冒号改为逗号。二、阅读理解(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有种入侵叫观赏有一组照片,对我构成了刺激。照片拍的是许多专业、半专业或根本不专业的摄影师在西藏行游时的作为。其中一张是,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本地妇女猛拍。被拍者显然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记录下这些影像的人在文章中写道:你不知道,那些背“长枪大炮”的人,拍人好像拍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拍照片也好,拍电视也好,原本是个技术活;但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若缺乏基本的悲悯心和道德感,哪怕技术水平再高,也永远只是不入流的角色。关于照相机的侵略性,很多学者都做过专门的研究。例如,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对非洲的侵犯,便同时在两条线路上进行,一是用坚船利炮直接攻溃防御系统。二是挂着生物学和人类学的羊头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拍摄者将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随意拍摄,这暴露出他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低劣的道德观。而如今,在我们的国家,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这些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攻击弱者原已脆弱的防线,以他人受到侮辱为代价,换来供自己“收藏”或“玩赏”的资料。其实,“入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读大学时,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参与过一项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调查,亲身采访过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其中一位因性传播而感染艾滋病的受访者对我说,你是唯一一个只关心我如何治病的记者,其他记者似乎更关心我是如何得上这种病的。2009年夏天,我在某基层政府实习,协助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制片人会为每一位受访者(大多是中小学生)写好稿件,规定他们对着镜头说什么话。其中有一个小学生无论如何都背不下来那一大套官样套话,竟被现场的班主任老师一通呵斥。孩子很委屈,泪在眼中打转,但成年人对他的思想与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更多无法估量的伤害。去年年中,南方某城市用绳子牵着所谓“卖淫女”游街,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用有点学究气的术语来说,这三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是强势群体(或年龄,或道德)将弱势群体物化的过程。强者对弱者的态度,不是悲悯、真诚,而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甚至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其实,类似的问题以前不是没有讨论过,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将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了,这显然过于浅尝辄止。无论什么道德,终究要建立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之上,否则专业主义也会成为屠戮的凶器。我所信仰的“专业主义”究竟有无资格以“主义”自居?应当用什么去操纵镜头?是冷冰冰的“操作规范”,还是尊重普遍人性的心?心灵的安宁是否比“资料”的获得更加重要?7.下列表述,不.属于“入侵”行为的一项是()A.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的西部本地妇女猛拍。B.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借生物学和人类学的名义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把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C.因参与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调查,“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对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做过采访。D.在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的时候,制片人为每一位受访者写好稿件,要求每一位受访者对着镜头背一大套官样套话。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原文可知,“我”的采访是建立在基本的悲悯心、道德感之上的,所以不属于“入侵”行为。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些人为换取“收藏”或“玩赏”的资料,不惜以他人受辱为代价,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攻击弱者脆弱的防线。B.不论是悲悯、真诚,还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强者对弱者的态度都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C.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观赏性入侵”的过于肤浅的认识是自然而然地将其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D.不能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而冷冰冰地按“操作规范”操纵镜头,应该有一颗尊重普遍人性的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说的是“强者对弱者的态度,不是悲悯、真诚,而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甚至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缺乏基本悲悯心和道德感的拍摄者来说,不管他的技术水平有多么高,他永远都不入流。B.用照相机把人类当做物件随意拍摄,是拍摄者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低劣的道德观的自我曝光。C.成年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这种对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D.本文以一连串的疑问句结尾,虽提出了疑问,但是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通过反思已经得到了答案。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在我们的国家,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但成年人对他的思想与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更多无法估量的伤害”两句中的“思维方式”不是同一个概念,但选项强硬地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表述的内容与文意不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30分)灾难,我们拒绝遗忘鸿篇巨制《一九四二》被冯小刚视为其导演生涯中最严肃、最沉重、最具分量的作品。而对于小说作者和编剧刘震云,《一九四二》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灾难片、历史片,而是对一个民族精神支点的追寻和叩问。遗忘比灾难本身更震撼人心记者:在您所有作品里,《温故一九四二》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一方面,他与您通常惯于描述的当代现实生活相距遥远;另一方面,类似采访手记的纪实风格也在您的作品中独树一帜。20多年前,是什么让您产生了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的冲动?刘震云:作者与作品的相遇,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温故一九四二》创作于1990年左右,在此之前,我从来没写过非虚构类作品。那一年,我的朋友钱刚准备编一本《中国灾难史》,希望从中看到中国人是如何从灾难中走出来的。1942年,他选择了当时最严重的灾难——河南旱灾,并把这个灾难的写作任务交给我。作为一个河南人,我竟然从不知道1942年曾经发生过这么严重的旱灾。一个人的去世是去世,许多人的去世就是数字了。钱刚告诉我,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迫害致死的有100万人,1942年河南就有相当于3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死于旱灾。更令我震惊的是,当我向这场灾难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代问及这场灾难时,却发现他们无不选择了遗忘。这样的震惊和疑惑,迫使我进入对1942年的探究和写作。记者:不管小说里还是电影里,美国记者白修德都像是创作者进入历史、接近真相的一双眼睛。他在1942年的采访里发现了比自然灾害更残酷的真相,您在这个探寻中发现了什么?刘震云:我把1942年放到历史的长河里,发现历史上河南的旱灾非常频繁,从东周到1942年,基本上每隔三五年就有一次比较大的旱灾,而每次旱灾的记录里都有人吃人甚至更惨的景象。这样的记载,头一次看触目惊心,看多了就习以为常了。这也回答了我心里最初那个问题——为什么这场灾难的亲历者选择了遗忘。我还有更多的发现,也就是白修德的发现——300万人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灾害,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战争和政治环境。生死幽默背后是巨大的悲凉记者:从小说到电影,在这些具体人物的塑造中,您最在意的是什么?刘震云: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将1942年从历史中打捞出来,再放在亲历者面前,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在美国或者欧洲,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一定会追问:“我为什么死了?”但是河南人没有,他们在死亡面前表现得坦然,这是他们人生最后也是最大的幽默。为什么坦然?因为生活里严峻的事实在太多了,人的心就变成了一块铁,这块铁如果就这么硬着,磕在石头上就破碎了,但坦然和幽默把这块铁化成了水,它变得柔软了,也就不会破碎了。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老张要饿死了,饿死的时候他没有想起日本人,没有想起蒋介石,他想起了好朋友老李,但老李三天前已经饿死了。老张说我比老李多活三天,我值了。这个幽默背
本文标题:单元综合检测(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3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