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旅游园林文化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发生与发展,理解并熟悉掌握中国园林的分类及其代表。教学难点与重点:中国园林的分类与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园林概述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欧洲园林、西亚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定义: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一)商囿you:古代园林的雏形。囿的形成:与古人的自然崇拜有关。古人对大自然既感激又恐惧,选择自然风光优美、植物茂盛、动物繁多的地方举行祭祀、集会歌舞活动,表达对神的感激和敬畏心情。渐渐的,在合适的地方,掘地为池,称为“灵沼”,垒土堆山,称为“灵台”,然后在水中养鱼,岸边种花,林中喂养禽兽,周围盖围墙,形成了“囿”,人们在这里祭祀,还打猎游乐。如商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周文王的“灵囿”。沙丘苑台为商代最后一位帝王纣王在今河北省广宗县境内所修造,是我国园林的最初形式,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遗址尚存。沙丘苑台遗址—商纣王在囿中挖池堆山的做法延续下来,并成为中国园林最根本的造园方法。(二)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园林的生成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三山一池”的风格。秦始皇在咸阳建上林苑,挖池筑岛,取名蓬莱仙岛。汉武帝在建章宫中开凿太液池,池中堆土石成三岛,即蓬莱、方丈、瀛州,“三山一池”风格对后世园林建筑的影响较大。秦汉时期,苑囿的功能发生变化:除了狩猎、游乐,还建造宫室,供帝王起居和处理朝政,从汉代起,“囿”改称为“苑”或者“苑囿”,成为帝王园林的专有名词。秦汉时期,还出现了私人园林,主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出现了不同于帝王的另一种园林体系。(三)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形成时期。“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从秦汉时期以宫室楼阁为主的园林建筑形式转变为以山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林,强调自然、古朴、恬淡、旷达,建筑的位置不再那么重要了,自然山水成为园林的主体因素。国家分裂,对现实生活失望,文人墨客对儒家思想提出质疑,开始研究老子、庄子、周易,出现了一股玄学思潮;同时受佛教思想影响,最终文人士大夫逃避现实,隐居山林,寄情山水,山水诗、山水画大发展时期。于是,通过“移天缩地”,将自然山水“搬进”私人园林,达到“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四)隋唐时期:山水园林繁荣发展时期。皇家园林的宫殿楼宇更加雄伟壮观,大明宫内挖太液池,池中堆蓬莱仙山。私家园林进一步与文学和绘画结合起来,注重诗情画意。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候,开发西湖区。同时寺庙园林随着宗教世俗化开始普及,各地陆续出现以寺庙为主体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五)两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基本定型。皇家园林的代表:北宋设立了“应奉局”,搜集奇花异石,引起民愤。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布局合理,叠石堆山的技术非常高,太湖石受到青睐。私家园林分为南北两支:北以洛阳为主,开始按景分区,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南以苏州为主,叠石假山以假乱真,沧浪亭就是这时候建造的。这个时期的酒楼也在内部建造园林,亭榭,让宾客在船上饮酒作诗。(六)明清时期:顶峰时期,从自然山水式向写意山水式转变。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著名园林大多是这个时期的杰作。皇家园林集中在北方,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苏州和扬州的造园水平冠盖华夏大地。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一)追求自然中国园林被称为是“自然式”的,特别重视遵循大自然自由多变的法则,同时又给予典型化的提炼加工,使之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中国园林的自然美表现在:1.布局师法自然。即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的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木灌木也是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2.构景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3.建筑顺应自然。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4.花木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二)追求艺术与意境统一中国的园林是一件艺术品。作为具有浓重文人风格的中国园林,它塑造的是一个抒情寄志的生活空间。因此园林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水、花木、建筑必须优雅和谐,富有诗情画意,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从而创造出一个展现艺术美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园林艺术美的表现要素较多,如整体布局、主题形式、造园意境、章法韵律之美,点缀与装饰美,还有植物、色彩、光、点、线、面等等。整体布局美。通过规划设计,合理处理园林空间、景观序列以及造园要素的配置,使之产生园林整体布局美。主题形式美。园林的主题形式美,反映了园林的个性特征,它渗透着种种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设计者的表现意图。主题形式美与造园者的人格因素、审美理想、审美素养有密切的联系。如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前高阁凌空,殿宇壮观,气势非凡,结构严谨对称,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其后山却是小径盘旋,山脚下小河迂回曲折,河边苏州街沿街一系列建筑与整个环境吻合,反映了一派江南水乡风貌。可见根据需要而表现了设计者两种不同主题的形式美,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章法韵律美。园林中的韵律使得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动势,从而表现出园林艺术中生动的章法,表现出园林空间内在的自然秩序,反映了自然科学的内在合理性和自然美。空间因其规模大小和内在秩序的不同而在审美效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个人在狭小的空间中会感到压抑烦躁和郁闷,而这个人若在空空荡荡的环境中会因感到自身微不足道而产生一种卑微恐惧的感觉。组成空间的生动的韵律与章法能赋予园林以生气与活跃感,同时又能吸引游赏者的注意力,表现出一定的情趣和速度感,并且可以创造出园林的远景、中景和近景,加深园林内涵的深度与广度。造园意境美。追求意境美是中国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像中无限丰富的形象相统一,这样寓情于景就使景物倾注了人格灵性,产生情景交融的感人艺术效果。造园者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之中,运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美学规律剪取自然界的四季、昼夜、光景、鸟虫等混合成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结合的效果,唤起人们共鸣、联想与感受,产生出意境。园林的意境是按自然山水的内在规律,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它可通过规划布局产生意境美,也可通过审美主体的接受形成意境美。点缀装饰美。以匾额、楹联作为点缀与装饰来构成园林美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能深化园林美的审美情趣,给人以游目骋怀的美感。如济南大明湖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等。(三)追求意境美我国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往往表现或寄托着园林主任的感情、抱负、人格和情操,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我国古典园林十分强调意境,品评一个园林好坏与否,首先就要看这个园林意境的表达。为此,无论叠山、理水、筑屋、铺路、架桥、砌墙、植花木、蓄鸟兽,其形式、规模、用料、装修、体量、色彩、种类等都有种种讲究,甚至对方位、光线、风向等也能巧妙利用;再通过缜密、灵活的整体布局,往往采用多种构景手法,使各景区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以取“步移景异”之妙,组织成为一个包括起承转合,有序幕、有高潮、有结束的建筑乐章。由“形”体现“神”,由“静”产生“动”,从而用具体的形象将诗情画意体现出来,“是凝固了的绘画与文学”,使游人在园中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美、艺术美,而且领悟到造园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和理想。三、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一)按占有者按园林占有者的身份,可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享乐的地方,现存著名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特点主要有:一是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规模宏大,有的占地五六百公顷;二是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通过个体和群体的外观形象,体现皇家气派;三是全面吸收江南宅园的诗情画意,大量引进使用游廊、水廊、拱桥、亭桥、舫、榭、花街铺地、漏窗、洞门等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同时重在求其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在此基础上仿建江南名园;四是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私家园林是指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营造的供自家享用的园囿。现存著名的私家园林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北京的恭王府、可园等。私家园林规模不如皇家园林,豪华富丽程度逊色,但却往往追求一种精巧素雅、玲珑多姿的风格,追求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多建于城市之中,占地不大,园林的布局、山石的堆叠,建筑的营造,花木的配置都体现文人雅士的习好意趣。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寺庙园林和宗祠园林。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把宗教作为一种工具大力提倡,加之历史上寺舍在一起,促成了寺庙园林的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鸡鸣寺原来就是南朝的梁同泰寺,迄今仍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名胜之一。“深山藏古刹”,许多大型的庙宇都建筑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四川峨眉山,山西王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也是我国四大风景旅游胜地。在江苏,南京的栖霞寺,镇江的金山寺和焦山寺,苏州的戒幢律寺,扬州的大明寺,也都建在得天独厚的地方。唐诗人常建写过一道《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簌此俱寂,惟闻钟馨音。”(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按照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主要集中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古都,以北京为代表。北方地形比较平坦、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湖泊河川、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小,园林显得粗犷、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江南园林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集中在苏州、扬州、无锡、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以苏州最为典型。长江流域商业发达,人文荟萃,达官豪商云集于此。这些都为私人庭园的大量出现准备了条件。明清两代广为出现“城市山林”,我国造园艺术日渐大规模地迅速发展起来,江南一带尤其盛行。所以说,私家园林是“盛在明清,胜在江南”。该地区造园有许多有利条件,可利用的河、湖较多;丘陵地带靠近城市,园石到处可寻;气候温和,常绿树多;经济文化发达,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江南城市人口密集,园林地域范围狭小,但不失为小巧玲珑,轻盈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富有田园情趣之特色。岭南园林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存著名的岭南园林有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禹余荫山房等。因地处亚热带、中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迤逦,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园林以山石池塘衬托,更结合南国植物配置,并以自身建筑的简洁、轻盈布置其间,形成岭南庭园的畅朗、玲珑、典型的独特风格。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北方与南方地理环境的不同、文化风格的区别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北方皇家园林以雄见长、南方私家园林以秀著称的园林风格,从而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出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风采和文化意蕴。第二节中国园林的置景要素及文化鉴赏一、山——园林的骨骼1.作用(1)分割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颐和园
本文标题:园林文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3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