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南京大学考研_宏观政治学笔记
宏观政治学讲义马朋朋汉教13115626216280考研用书,珍惜倍至,如蒙拾遗,恳请还之,饭偿宏观政治学笔记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来说太下贱。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从主体承现者来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从实践活动来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认识:深刻了解无知参与:积极关心冷漠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出解释、预测。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出:客观根源,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⑵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马基雅弗利《君主论》⑶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①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②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权,向政权施压。⑷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国家权力来规定和实现权威性价值分配的一种社会关系。伊斯顿:政治就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三、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变迁1、古希腊城郊政治:大众民主和精英政治⑴雅典.斯巴达---城邦:城市国家(city-state)⑵雅典城邦①民主制-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合一,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不通过任何中介。今天希腊的民主制是代议或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分离,实行代议制)②柏克: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执政官、陪审团君主制:世袭制、终身制共和制:选举制、限任制③雅典城邦值得推崇的地方A、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忠贞和奉献,人与人间有一种亲密感、认同感。B、质朴而乐观的目标、平等观念,公共职位向所有的公民平等开放④雅典城邦的治国模式有何缺陷A、频繁的轮流坐庄、靠抽签的选举办法使得政府庞杂,这庞杂使其难以运作,效率低。B、其自由使得权威受到挑战→怀疑主义、诡辩论、自大狂(苏格拉底),破坏了自由、平等以及公民对城邦的热爱。C、社会基础是版面的,是成年男性的民主政治。D、智慧与才能的降低。⑶苏格拉底提出的精英治国:社会需要一定的秩序和权威。精英:具有崇高的德行,具有治国的才能和智慧,有正义感。⑷柏拉图提出以精英治国为中心的哲学王①知识-本体形上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②理念论:理念意义上最完美的东西。③理想国:一个目的在于追求道德至善的国家,在原则上和本质上应该是什么样子。理想国的思考方法:超越(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的国家理想)介入(依照理想介入、批判、改革现实)2、古罗马自然法传统:权利的普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⑴古罗马(帝国)大肆扩张,为进行异邦治理,增加法令技术上:分门别类→成文法、实在法价值上:正当依据→自然法⑵事实判断-是什么价值判断-应当怎样→自然法:合乎人性、人道的价值原则或正义理论-“人权”得以成立的依据。⑶①生存权:A、不得任意剥夺人的性命。B、不得任意把人置于毫无必要的危险境地。②公正权:每一个公民都应得到公正对待,无所歧视。③自由权:不受无理干涉。④普遍最低标准的人权。原则一:鉴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得到某种共同体认可的特定权利要求,无法用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在别的共同体也必须得到同等程度的认可。原则二:无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存在多少差异,一些起码的,即最低限度的权利要求,必须得到所有共同体的一致信护,设若某个共同体对它公开拒绝,则只能断定,该共同体的道德规范存在缺陷。3、中世纪神学政治构架:道德监控和政教合一⑴禁欲→以权谋私→专制→强暴⑵法官、告发、侦讯、审问、刑罚、判决4、现代化背景下的西方政治思潮:权威的合理性和参与的扩大化。⑴15、16世纪,西方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原生的)标志:①商品经济的发现②城市的崛起-成为政治、经济的中心③市民阶层的成长④世俗化潮流的盛行-市民德行⑤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政治条件:秩序-稳定而非动荡,统一而非分裂,自主而非依附。活力-反专制、反特权、要民主、要参与。西方社会不是同时获得这两个条件的,这两个条件的获得即政治条件的形成,展现为一个历史过程。A、建立统一的秩序(初始政治条件)要借助民族力量、王权力量。马基雅弗利[意]《君主论》(专制主义)霍布斯[英]《利维坦》(社会契约论)契约签订要件:功利谋划(自利、互利)理性权衡(对付出和所得进行精细的盘算)立体平衡、自由合意、信守承诺政治契约人━━“引力”━━趋乐避苦━━━━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权力体系━━契约━━战争冲突━━资源稀缺B、活力:较高条件少――专制没有活力,因为它的保障来自于统治的个人品质和一时好恶,在反专制、反特权、要民主、要参与的要求下,开始出现一些民主的著作。洛克:《政府论》表达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是西方政治体制基础,但延用了社会契约论的方法。西方自然法判定一个行为是否正当就是合乎人性,合乎天理,这种原则就称为天赋权力,自然权力是生命权和自由权力的延伸。5、资产阶级革命的合法性论证――激进主义和渐进主义法国大革命是激进的革命,以激烈的方式与旧的专制彻底决裂。英国光荣革命是渐进的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存在虚位的国王。⑴浪漫的激进主义代表人物:卢梭、罗伯斯庇尔①“乌托邦”情结,追求完美。②不妥协的叛逆姿态。③非理性的激性和狂热。具体的、实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经济目标。⑵激进主义提出的是“超验”目标,是尽善尽美,没有缺陷的乌托邦形式。①野蛮、率真、朴直、活性、自然,蛮族是“类”意义上的自然。儿童是个体意义上的自然,是最高境界,追求此境界。(自然把tear赋于人类,就在于人有恻隐之心),情感是品格构造上的自然,超越世界,再介入建立一个尽善尽美的标准,对现实进行批判。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②财批富积累--假契约、伪契约③激进主义者对任何改良都不满足,其行为逻辑是“革命”的、暴力的,第三等级要暴动先从政治领域入手。卢梭在书中认为最好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公意-完美的道德化政治,分权制度行不通,它对于一个最完美的国家不重要。法国大革命:伟业与狂暴并存荷尔德林-常将国家变成把狱的,恰恰是试图把国家变成天堂的东西。⑶理性的自由主义(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①对人性的不信任――幽暗意识②对理想的不奢求――现实定位③对改良的不放弃――进步取向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用到有界限的时候才为止。”结论:不应基于对人性的乐观信仰而诉诸道德,而应基于对人性的悲观估计诉诸法律,个人、政治家、机构都应如此。激进主义的理想是追寻一个尽善尽美的天堂,理性主义同意天堂好得尽善尽美,但正因如此,才无法变成现实,要通过革命变成一场灾难,从现实出发,不求恶的连根拔除,但求恶的有效约束。最大的“恶”是专制统治者滥施暴政,最好在它处于萌芽就制优――分权制衡。现实有阴暗面,要改良,不要犯激进主义的弱点,一步登天,要一步一步地进行,“社会进步只能零售,不能批发。”四、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背景:在工业革命完成的基础上建立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⒊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生活的根本问题⒋社会发展促进政治发展。阶级发展是社会发展是核心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⒍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第二章政治生活系统一、政治生活的系统性系统不是部分的相加,而是部分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1、整体性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机械相加2、有序性规划-协调3、自主性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整体特征,能够按照自身的机制进行内部调节。4、开放性系统与环境存在互动关系,政治系统一方面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政治系统不是封闭的。二、政治系统的内环境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体系总是要追求特定的目标,必须掌握足够的资源,首先是经济资源。★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利益关系构成政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A团利益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性质。B公共政策的受益面在全社会的分布不均匀。掌握-分享-施压,目的在于使自身利益得到更好的满足。文化:价值标准、奖惩机制、行为取向行为准则、规范、意义阐释、舆论监督政治社会化:主导价值、方法:感召-动之以情、说服-晓之以情、诱导-辅之以利、灌输-持之以恒3、人口因素与政治系统的互动人口影响政治的因素:数量(古代)、素质(现代)、构成(社会分层、民族)4、地理因素⑴生存空间(国土)大小决定的决定因素:先占、兼并、割让、添附成立国家国土的有无、大小(“领土广凋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⑵资源三、政治系统的外环境主权:一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固有的最高权力。涉及的问题:领土疆域(完整、不受侵犯),合法政府(自治,不受干涉)。四、政治系统的运行机制1、输入: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传导给政治体系,并对政治系统施以刺激或压力的种种事件或行为。要求:渠道是否畅通,反应是否灵敏。⑴要求-利益表达,集团、集体之间要进行利益整合,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⑵支持-认同、拥护(思想上的认同,行为上的拥护)。2、输出:政治系统通过自身的内部机制,对公众的利益要求作出权威性分配,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要求: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决策是否合理、公正,执行是否迅捷有效。3、反馈:政治系统回应输出结果的政策调节过程。(回输)第三章政治行为主体一、阶级1、阶级分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⑴导致社会控制机关的产生⑵造成国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二元分裂形式上:表明自己中立,代表全社会利益。实质上:对某一阶级或集团加以袒护。2、西方社会分层格局的演变⑴两极化:社会分层趋向于贫富两个极端(15、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产生原因:A、资本原始积累。B、市场竞争逻辑②对政治的要求:A、要有权威,维护秩序,以权威保障秩序。B、放任以保障活力。③影响:A、工人运动、企业家、政府B、经济危机A、工人要求: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更安全的工作条件,更充分的社会保障,更广泛的民主权利。企业家要求: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国家或政府对此自由竞争不加干预。政府: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保护资产阶级利益。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社会生产的无序性的矛盾。⑵多元化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有产者)开始分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②无产者(无产阶级)也开始分化:蓝领与白领的分化③出现中产阶层3、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格局纵向逆差:人们希望同时享有两种时代的优点。横向错位:各阶层之间、阶层内部发展不平衡。局部变态:如腐败、走私、贩毒。二、民族1、民族的起源和特征梁启
本文标题:南京大学考研_宏观政治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5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