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应策略研究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应策略研究摘要:油价波动是近年国际经济中的一个敏感话题,2002—2005年的国际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造成油价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失衡。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增长、物价和就业水平、政府收支乃至国家安全等方面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高油价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策略:即经济增长从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转向知识投入增长模式;改变交通运输的格局,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工业的发展转向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重点引进低成本节油技术;加大车改力度,创建节约型社会;建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并适时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关键词:能源安全;国际油价;石油需求一、问题的提出石油对于各国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在震荡中大幅攀升,不断刷新历史记录。2005年3月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以56.4美元/桶报收,是1983年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虽然,随后欧佩克再次作出增产决定,但原油价格仍持续上升,并在月31日创下每桶70.90美元历史新高,至此,国际油价在最近一年里已上涨了40%之多。尽管2006年2月,由于美国石油库存大幅上升,导致原油价格下挫至63美元/桶,但油价要回归到1992—2000年间15~20美元/桶的区间已很难,世界经济已进入高油价时代。经济学家预测,随着全球的产能增长的限制,原油价格已进入了强涨势的初期,最终可能上涨至每桶105美元[1]。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不断上扬,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未来一两年的油价走势,业内人士大多不表乐观。专家认为,在石油供给短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世界经济保持相当的增长势头,则原油的价格可能继续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这种暴涨态势引起了国内外市场的恐慌和不安。因为,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其价格持续走高必然会对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无疑会受到国际高油价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油价将造成社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发生,并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GDP和就业水平。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使通货膨胀上升0.15%,使经济增长率降低0.125%,失业率增长0.101%;另外,随着我国石油依存度的逐年提高,石油价格上升对政府收支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突显。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主要从节约能源、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公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油价波动的措施。二、国际油价上涨的实质性原因1.供需失衡从目前的供需状况来看,一方面是新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减少,同时,更多巨型油田,尤其是中东地区的油田,经过长期过度开采,其产量正日益下降;另一方面是各国的石油需求却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有限供给的情况下,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需求持续增加,直接形成了原油价格内生性的涨价动力。经济增长和全球人口增多将促使石油需求每年增加大约1.5%。目前全球每天对石油的需求是8?400万桶。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量,即使所有油田都足量供油,也仅能满足需求。一旦有罢工、破坏或地区冲突,供应量就会下降,相对短缺局面就会使油价走高,而且,石油需求的价格弹性在短期内趋近于零,因此价格的上升并不能导致需求减少[2]。2.中国成为驱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已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和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越来越大。2003年,我国石油需求量达到2.67亿吨,是1978年的3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自1996年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净进口量已由900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9741万吨,从1999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1999年到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的比例由4.5%增加到7.8%,根据国际能源组织(IEA)的预测,这一比例到2010年和2020年还将分别增长到8.3%和10.0%。由于在全球石油需求中所占比例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驱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2004年、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比例均达到30%以上[1]。三、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20世纪的几次油价暴涨中,由于当时我国石油进口量较小,经济又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油价高涨并未对我国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而现在则完全不同,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开始加快,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战略体系,又没有健全的石油期货机制,因此,此轮国际油价上涨将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005年7月开始,国内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了油荒,珠三角地区尤为严重。虽然我国正努力提高石油及其产品的供给,国家也不断用价格杠杆对其供求进行调节,但这并不能抑制国内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40%,预计2010年将超过50%,2020年将超过60%。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高油价并不只是暂时现象,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油价将导致社会生产成本上升,增加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油价上涨最直接的影响是因进口石油而导致的外汇支出增加。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约为2.8亿吨,其中进口量达1.5亿吨,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中国为进口原油支付的成本大幅上升。据海关统计,与2003年相比,2004年仅因为油价上涨我国就多支出了83亿美元,石油进口给我国造成350亿美元逆差,而当年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因此,对中国而言,飙升的油价就像一笔对产油国的税赋,使社会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其结果是降低了产出,提高了生产成本,推动了通货膨胀,降低了消费和投资需求。此外,油价波动对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打击进一步抑制了总需求[2]。高油价对经济乃至行业的影响最根本的途径是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油价的高涨会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在以消费升级、城市化与重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大。高油价不仅增加了原油的进口成本,而且其带来的示范效应,将引起其他替代能源价格的同步上涨,从而带来行业运营成本的升高,这必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挤压,对于中国“世界工厂”型的经济模式来说,转嫁这种成本上升的能力并不强,受高油价的冲击将更大,从而使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从高油价带来的各行业生产成本及传导产生的产品价格上涨来分析,高油价首先影响以原油为源头的石油化工行业,其逐渐提高的生产成本通过产业链条逐步向下延伸,从而产生“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2.油价上涨对GDP和就业的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型”的测算,对OECD国家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一年,GDP增长受影响0.4%~0.5%;而对非OECD国家的影响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对于我国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将使我国的GDP下降0.7%,而且,如果油价持续上涨,GDP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将加快[3]。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经济大体体现为GDP每增长1%将带动100万人的就业,据初步测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一年的话,全国由于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影响就业的人数在500万以上[4]。3.油价上涨对政府收支和国家安全的影响由于油价上涨而引发的经济增长减速会减少政府税收,增加政府支出,而且,对油价的补贴也使得政府负担增加。因此,油价上涨将导致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高油价也加大了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石油安全与经济安全密切相关,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增加已是必然趋势(详见图1),中国近年加大从全球市场获取能源及资源已是既定的战略。高油价不仅使中国要为保证能源安全付出额外的成本,而且还使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政治上的压力和怀疑,正如中海油以绝对优势的价格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时,美国政府破天荒地出面干预,导致收购失败。能源已成为个别超级大国制裁中国的主要手段。四、高油价下中国经济发展策略研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石油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石油需求量如按近两年的速度增长,2020年将会达到6亿吨以上。由于我国原油产量难以大幅增长,因而今后国内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将全部依靠进口。因此,必须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对策,积极应对国际高油价可能带来的冲击。1.经济增长从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转向知识投入增长模式,降低社会生产成本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主要是以劳动力、机器、能源及其他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容易受到要素价格波动的影响。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实物资源为主,但却没有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将很容易受到报酬递减定律所支配,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总和要素劳动生产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率亦随之下降。知识投入增长模式,主要是依赖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传播及应用,使每单位生产量增加,即知识与技术的累积及使用愈多,愈能产生价值(产量增加,单位成本并不增加,称之为报酬递增定律)。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经济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要素投入增长为基础,这种增长模式必然受到报酬递减定律所支配。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率由1992年的15%,到1999年却下降为6%左右。从2000年到2004中国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个位数的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在2003年估计,中国消耗了全球31%的能源、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及40%的水泥,但所创造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此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却占GDP的15%。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从高消耗、高能耗及低技术的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过渡到低物耗、低能耗及高技术的知识投入增长模式,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合方式及生产方法,以降低全社会的生产成本。2.改变交通运输的格局,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资料,世界石油消费前六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在这些国家中,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以外都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而中国石油消费后来居上,也主要归因于对汽车的需求量大增。美国之所以成为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有幅员辽阔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战后美国大力发展公路运输,在国内建设了非常发达和方便的高速公路网,相比之下,美国的铁路运输不受重视,比较落后。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交通运输则主要以铁路为主,铁路网络四通八达,极为便捷,所以石油消费水平较低。交通运输是我国石油消费的主要行业,也是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用油量从1995年的5215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9600万吨,占我国石油总消费量的比例由33%升至40%。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中低档轿车的普及以及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汽车运输更是日益繁荣,铁路运输日渐萧条,石油消费量大幅上升。因此,中国要从根本上控制石油的消费量,必须改变交通运输的格局。在城市内部,建立方便快捷的地铁网络;在城市之间,完善铁路运输系统,加快发展磁悬浮列车、电气列车等高速、舒适、环保的运输工具,使铁路运输逐渐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流。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可以降低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交通日益拥堵的现状,都将起到重要作用。3.汽车工业的发展转向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重点引进低成本节油技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多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一直是嫁接在别人树干上的一枝鲜花,离开了树干,这朵鲜花无论再美丽和耀眼,结果只能是枯萎和衰竭。如果能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对降低能耗、改善环境都将有重大贡献。如美国通用公司致力研制的氢动力汽车,排放物只有水;另外,目前国际市场上新推出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比传统动力汽车节油达42%。我国机动车的油耗较高,
本文标题: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应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6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