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这将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1、社会效益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纵横供水区内的京广、陇海、京浦、焦枝、京九、兰新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止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2、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平均调水量500~600亿m3,有效利用水量约400亿m3。东线和西线的调水量按40%供工业和城镇用水,60%为农业及其它用水;中线调水量按70%供工业和城镇用水,30%为农业及其它用水。按照工业产值分摊系数法推算工业及城镇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测算农业及其它供水效益。综合各项效益,按1995年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平均经济效益为600~800亿元。3、生态与环境效益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水质好,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调节进行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陷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还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补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4、调水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6%左右,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和对策措施简述如下。a.东线调水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1000m3/s,为长江平均流量的3.3%,多年平均调水量仅为长江水量的2%,比重都很小,对长江下游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长江口盐水入浸影响将有所增大,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影响。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沙和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根据试验和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输水沿线的水质保护,必须按国家有关法规,实行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防治水污染。b.中线调水工程。调水量约占汉江水量的25%,占长江汉口站水量的2%,调水量对长江干流影响较小,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调水后丹江口水电站发电量有所减少,但容量效益有所增加,加高大坝增加水库的调蓄能力,提高下游防洪标准,枯水期平均下泄流量略有减少,中水期有所缩短。因此,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可以通过补偿措施和汉江综合开发予以解决。中线调水的不利影响主要在水库区和输水渠沿线的土地占用和移民搬迁的影响,可以通过妥善的土地调整和移民安置解决。c.西线调水工程。三条引水线年平均可调水量分别占金沙江渡口站的17.5%、雅砻江口的7.5%、大渡河口的10.6%,三条江河总调水量195亿m3,分别占长江干流宜宾站径流量的7.8%、占宜昌站水量的3.9%。西线三条河位于高原山地待开发区,工农牧业用水量很少,富余水量较多。因此西线调水不会给调出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带来什么影响。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三大水电基地,调水后将损失部分电能;调水将给局部河段的漂木造成一定困难;水库淹没部分草场和迁移少量人口,需要做好新草场的开发和安置好移民。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是显著的,不利影响是局部的,通过防范和补偿措施,其不利影响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对于一些现在还难以预测的影响问题,可在今后实践中继续研究解决。因此,调水的影响不制约工程的决策。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步骤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四化建设中一项规模宏大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华北地区缺水的一项重大工程措施,对于保证和促进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四大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工程建设的实施必须贯彻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决策。1995年6月,国务院第71次总理办公会议明确了近期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为:解决京津华北等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以解决沿线城市用水为主。这就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步骤指明了方向。具体工程的实施安排,要根据供水的主要目标、资金筹集和前期准备工作等情况,分别轻重缓急进行部署。西线调水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有关单位已进行了大量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为深入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许多基础资料,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西线工程地处高寒地区,需建高坝和打超长隧洞,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有较长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目前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快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步伐,为促进西线工程在21世纪前期尽早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东线调水工程,规划设计研究的时间长,方案比较成熟。东线工程的水源充足,输水工程大部分利用现有河道改扩建,设计施工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分步实施,分期受益。但东线工程的位置较低,其供水范围只能是黄淮海平原的东部,而不能解决西部京广铁路沿线的供水问题。东线工程主要供水苏、皖、鲁、冀、津五省市部分地区。其中江苏省现有“江水北调”工程已可送水到山东省边界,沿线泵站的改造增容将于今明年完成。泰州引江河工程也已开始实施建设,江水北调的能力将逐年有所提高,基本上可以解决江苏、安徽近期的供水问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是属于提高两省的供水保证率和适当扩大灌溉面积的问题;河北省东部和天津市均在东线和中线的供水范围,两省市都赞成先建设中线工程,后建设东线工程;山东省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严峻,特别是胶东地区,现在主要靠引黄河水,已满足不了用水增长的需要,急需引江水补充。因此,东线工程分步实施的重点应该是先研究解决苏鲁两省的供水方案。中线调水工程输水渠线所处位置地势较高,自流输水,覆盖面大,主要供水目标是京津和华北平原西部地区,该地区的大部分城市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输水干渠沿线,由该工程就近向其供水十分便利。中线调水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水质好(水库水体的综合评价为Ⅱ类水),新建总干渠为专用供水渠道,渠线布置在沿线城市的上游地区,且与交叉河流全部采用立交方案,有利于保护水质,可以满足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对水质的较高要求。中线调水工程,经可行性研究和本次论证认为:输水渠线布置总体格局合理,技术措施可行,综合效益显著,移民、土地占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可以妥善解决。沿线京、津、冀、豫、鄂五省(市)对中线调水工程的建设均持十分积极的态度,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请求尽快实施中线调水工程,并承诺按要求分摊中线调水工程的投资。因此,中线调水工程得到了有关省、市的一致认同,社会基础较好。综上所述,从国务院确定的“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京津华北等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用水为主”的主要目标来看,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中,中线调水工程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建议国家优先实施中线调水工程。根据山东胶东等地区需水情况,相机实施东线调水工程的第一步方案。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步骤应该是:近期优先建设中线调水工程,相机实施东线调水工程的第一步方案。远景的实施顺序,可根据当时主要供水目标的需求状况,进行论证比较选择。思考:1、试比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各自的优缺点。2、试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环境的影响。
本文标题: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7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