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南通金缘花苑初步设计说明0904
1.设计总说明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1.1主要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4)《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GJ32/J67-2008)5)《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6)《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9)《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1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2)其他现行的国家及地方各项相关规范、规程。1.1.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和建设单位要求1)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道路、基地红线、项目设计任务书及相关基础资料。2)建设单位有关本次项目设计及修改的发文、函件、会议纪要等文件。3)建设单位提供的当地有关部门的其他设计资料。1.1.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地块处于原三姓街村,主要以平原为主,降雨量充沛,地表溪流、河道较多。2)气象:本项目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约14.5度,一月份平均气2度,最低达-12度;七月份平均气温28度。年均日照2100-2200小时,年均降水量约1150毫米,这里是土地肥沃、沟河纵横、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的江海平原。3)地质:a、地下水资源衰减与水质咸化b、地面沉降:南通地区地面沉降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c、江、海岸坍塌:江海岸是否稳定,对于南通地区的城市规划、港区建设以及海岸带资源开发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海岸坍塌会有时发生。d、本项目所处地段无较大地面沉降。4)地震:根据“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查南通属于第二设计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5)社会环境: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海平原,园区内周边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一应俱全,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为指引,坚持产业高新化、功能特色化、园区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全局,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按照江苏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定位,着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率先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企业内生增长的发展格局,率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跨越式提升,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促进低碳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幸福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域转型跨越发展做出重要奉献1.1.4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1)供水采用市政直接和加压供水。2)供电由市政引10KV电源(一路环网),自设发电机,以确保一、二级负荷供电。3)项目基地面近临市政道路,交通便利。21.1.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1)项目基地属住宅用地。2)满足环保、卫生、绿化、消防要求。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类别、建筑场地类别较为复杂详见结构部分说明。1.1.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等资料地下室顶板平均覆土1.2m考虑景观绿化,消防车道位置同时考虑消防荷载。1.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1.2.1工程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工程名称:南通高新区金缘花苑C区建设单位:南通华山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南通市高新区本工程用地面积175510m2,总建筑面积为339805.14m2。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83532.34m2,主要为住宅,商业(商铺加办公)面积为9278.20m2。地下建筑面积为56272.8m2,主要为地下车库、人防及设备用房。1.2.1设计范围根据工程设计合同,本次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通风、强电、弱电、防雷、消防等专业的初步设计说明和图纸。1.3总指标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项目指标备注1规划用地面积(m2)1755102总建筑面积(m2)339805.14地上总建筑面积(m2)283532.34计算容积率面积283532.34地下总建筑面积(m2)56272.8计算容积率面积72083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m2)290740.344容积率1.6565占地面积20735.56建筑密度11.81%7绿化面积(m2)63710.38绿地率36.3%9总户数(户)2168约70平方米户数(户)320占比:14.76%约90平方米户数(户)644占比:29.71%约110平方米户数(户)984占比:45.38%约130平方米户数(户)220占比:10.15%10汽车停车位(个)2168地上停车位(个)816地下停车位(个)135211摩托车(自行车)位(个)4336地上停车位(个)4792地下停车位(个)54412建筑面积明细住宅建筑面积(m2)271626.18物管建筑面积(m2)6520.2商铺建筑面积(m2)4200垃圾中转站建筑面积(m2)200配电房建筑面积784半地下室车库面积(m2)7208地下汽车车库面积(m2)48684.8地下设备房面积(m2)38032.总平面2.1基础资料1)本工程用地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特殊要求。2)本工程地形图采用南通城市坐标系、黄海高程系统。2.2场地概述1)项目用地东至花渡路、西至规划路、南至朝霞路、北至碧华路,规划用地面积约175510m2。2)基地总体地势比较平坦;经早期填土整平施工,地形大致平坦。3)场地已实现三通一平,无名木、古迹等情况。2.3规划原则在“经济、合理、美观”的基础上,遵循人性化、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给予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营造高品质和谐的居住小区环境。2.4设计思想1)、生态人本尊重自然,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为目标,合理组织城市绿化网络,精心构建优美、舒适的景观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地建设和谐共融的环境。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传承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居住休闲空间。2)、有机融合有机的融合不是一种简单的混合,而更倾向于一种平衡状态,是不同功能体的相互渗透、融合。城市规划从“绝对分区”时代进入到“混合功能”时代,是为了使区域空间更具人性化,并保持长久的繁荣。基地中居住、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等众多的功能,将通过我们的设计使其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共生共融。3)、传承、创新社区文化因本项目为回迁安置房,将来入住的多数是原来附近各村的村民,这里的恬静和美丽,哺育着人们善良的心。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人类美德:饮水思源、荣归故里,使这些老街坊迫切地想回到这里。本方案规划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情愫,在小区组团绿地中心设计风雨亭,即可在亭中纳凉聊天,又可作为本村的议事中心。在风雨亭内设计文化展廊,用以展示原有村落的照片、物品,让即将消失的生活方式在这里重现,让单纯、和谐、美丽的邻里情感在这里得到保留与传承!以风雨亭为中心布置居民活动广场,即可以作为居民的活动场所,又可做为村中聚会的场所。首层作为摩托车(自行车)的停放场所,保留了原来村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原来村落中的溪流、河段处规划建筑需要整改的基本保留原有面貌,整体考虑绿化园林空间,致力打造优美、恬静的江南水乡式的、带有古朴情愫的人文居住区!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外面工作劳累了一天,回到这里后,忘却外面的喧嚣,放下不得已的复杂面孔,回归乡邻,和睦相处,邻里守望!2.5总体规划设计1)规划结构本工程规划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片”一心:小区中心的公园、活动场地、中心花园形成了本规划的核心一轴:一个景观轴贯穿整个小区的南北;由高低错落的建筑、道路与小区中心的公园形成了整个居住小区的景观主轴。三片:本居住区规划了三个组团。2)建筑规划与设计本地块用地形基本呈“梯形”形,北向宽、南向约窄,地形平整适用。南北长约426米,东西宽约420米,四面均临道规划道路。根据总体规划的安排对该地块的条件进行分析:a.物业形态的分布:主要物业形态为34栋2+16+1层一梯二户住宅和54栋1+10+1层一梯二户住宅及北面临街布置的2栋商业楼,共划分3个组团,地下停车库布置在小区的中心组团。沿地块北边规划市政路布置小区主入口,东南二面分别布置了小区次入口。各建筑间拥有较大的间距。住宅间互相围合呼应形成组团,共享组团内的邻里空间,而各个组区又以小区内的中心绿化为核心环保聚合,烘托出绿意盎然的小区整体环境,建筑整体形态较为均匀,小区整体感强b.小区内部空间的构架:住宅内部空间组织强调高层住宅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另一方面,强调总体空间的变化,形体构成上采用条式住宅,空间构建上强调渗透和穿插。c.建筑退界沿北侧道路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大于15米,退基地西侧红线15米,退基地南侧红线约15米,退东侧红线25米。d.住宅日照本地块内合理布置住宅建筑,小高层居住建筑日照间距系数1.38。1+10+1层,建筑高度32.6米(不含车库高度),除去窗台高度为31.7米,31.7x1.38=43.746米,4本设计北面顶部退台1.4米,间距为42.346米,本规划定为最少间距42.5米,符合日照间距要求。2+16+1层建筑,高度为50.6米(不含车库高度),除去窗台高度为49.7米,49.7x1.38=68.586米,本设计北面顶部退台1.4米,间距为67.186米,本规划定为最少间距67.2米,符合日照间距要求。2.6竖向设计1)小区室外道路及场地竖向设计,结合基地原有地形特征而设计。(详见总体竖向设计图)2)场地为暗管排水,在设计施工图阶段详细设计。2.7交通组织本工程道路规划系统在设计中遵循通而不畅、人车分流的原则,结合地形和规划特点。主路架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在小区中心设计了8米宽的小区规划路,在小区的中心设置小区组团,道路围绕小区组团设置,即能实现较好的对景效果,又真正实现了通而不畅的原则。在小区路设有通往组团的组团道路,在局部通过支路与住宅相联系,局部支路仅消防、救护和搬场车可进入。小区路以车行为主,在小区路上设有汽车停车位,且尽量少占用组团绿化用地,这样即解决了汽车停车问题,避免汽车穿越组团空间,又保证了组团的集中绿化景观要求。中间设人行、景观通道,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车分流”,减少了对居民生活居住、锻炼健身的干扰,提高了归属感和安全性;道路构架清晰,分级明确,各司其职。其中小区车行道宽8M,组团路6米,宅间道路4M,内部开放步行道宽1.5-2M。小区出入口设置考虑尽量远离繁忙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为便于管理,在地块北侧路设主次出入口,南、西、北各设一次入口。本小区设计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停车方式,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场采用草阶式植草砖,以减少硬地面积,美化环境。居住配套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1.0辆/户,摩托车(自行车)2.0辆/户。2.8绿化设计本设计在小区绿地中心设计风雨亭,即可在亭中纳凉聊天,又可作为本村的议事中心。在风雨亭内设计文化展廊,用以展示原有村落的照片、物品,让即将消失的生活方式在这里重现,让单纯、和谐、美丽的邻里情感在这里得到保留与传承!以风雨亭为中心布置居民活动广场,即可以作为居民的活动场所,又可做为村中聚会的场所。规划注重利用基地周边的开敞绿地,利用借景的手法将外部有利环境引入区内,使每个进入小区的人都能感受到绿地盎然。小区的绿化系统主要体现在楼与楼间的绿化和地下车库屋顶的绿化布置,不仅有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集中展现和文化、休闲、体育娱乐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居住生活品质的提高。2.9环境保护专篇2.9.1环保设计措施1)环保“三同时”原则: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设施与
本文标题:南通金缘花苑初步设计说明090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8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