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图书发行教程复习资料
1第一章图书发行工作的性质与意义第一节图书发行工作的性质图书发行工作既是一项传播思想与知识的宣传文化工作,又是一项组织商品流通的经济工作。文化性与经济性共同构成了图书发行工作的特殊性质。一、图书发行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图书发行:是指发行者将各种正式出版物以商品销售形式由生产单位传送给读者的一系列活动。一项完整的发行活动,由以下要素构成。1、发行的主体——发行者;2、发行的客体——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3、发行的方式——商品销售形式;4、发行的对象——读者;5、发行的过程——由一系列流通环节构成。其中最基本的环节有:商品信息传播与市场沟通、进货、仓储、运输、销售、调剂、货款结算等。图书商品流通,由三部分基本内容构成:1、图书信息流通,简称信息流,主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传递商品信息,使买卖双方相互了解彼此的需求,形成潜在的市场;2、图书商品交易流通,简称商流,就是在读者与商品经营者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在需求和供应相互适应的基础上,达成商品交易,实现图书商品价值的转移;3、图书实体流通,简称物流,就是根据图书商品交易情况组织与之相适应的图书实体运动,使图书实物按照商流要求进行位移。二、图书发行工作的文化属性为什么说图书发行工作具有文化属性?1、图书发行工作劳动对象的文化特质。(图书发行工作的劳动对象是出版物,出版物内容由知识与信息构成,其社会价值由知识与信息的价值决定、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使用价值。因此,出版物是一种文化产品。)2、图书发行过程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图书进货过程的文化选择意义;二是商流物流过程的文化普及意义;三是图书宣传推销过程的文化传播意义。3、图书发行社会作用的文化特征。有三点:一是真实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二是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三是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三、图书发行工作的经济属性为什么说图书发行工作具有经济属性?1、图书发行工作劳动对象的商品特质。图书发行工作的劳动对象是出版物。出版物的商品特质,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使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关系成为了商品所有者与商品的关系;二是决定了图书发行系统在运行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都具有了经济意义;三是使图书发行工作紧紧地与市场捆在了一起。2、图书发行过程的经济意义:一、图书发行工作中所采用的是“为卖而买”的货币流通形式。二、发行工作的内在动机和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三、发行过程与一般商品流通过程一样,存在着价值增值现象。3、图书发行社会作用的经济特征。图书发行活动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自身能为社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之外,还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与促进的作用。作用有三点:一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传播科技知识,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是进行信息传递,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第二节图书发行工作在出版业发展中的地位一、图书发行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就是将经加工提炼的知识信息产品,通过某种生产方式大量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进行广泛传播的过程。二、图书发行是促进出版产品生产环节发展的原动力图书发行对出版产品生产环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行能为生产者缩短用于图书买卖的时间。2、发行范围的扩大能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3、发行图书册数的多少,对每册书生产成本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制约的作用。4、图书发行速度决定生产资金占用的多寡,直接影响生产环节的经营效益。三、图书发行是沟通出版与读者消费的桥梁与中介图书发行一方面要通过扩大产品销售来促进生产环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为读者消费服务,要满足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发展。这种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图书发行使读者消费得到保障和实现,使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2、图书发行为读者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读者积极消费。33、图书发行方式的改进和发展,能使读者节省购买图书的时间第三节图书发行工作的基本任务与政策一、图书发行的基本任务图书发行的基本任务,可分为两个方面:1、保证出版工作根本任务的最终完成,一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二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三是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实现图书商品价值,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首先,从图书发行中商品价值形态的运动过程看;其次,从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来看;最后,从出版全过程中生产与流通的关系看。二、发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政策性问题1、注意发行主体与客体的合法性。2、坚持读者自愿购买的原则。3、严肃处理停售报废图书。4、按规定办理内部发行。第二章我国图书发行事业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我国的图书发行机构一、国有专营图书发行机构这是指产权归国家所有,专门经营图书发行业务或以经营图书发行业务为主的图书发行机构。可分为两类:1、对内发行机构。(担负国内图书发行任务的国有专营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古旧书店。)(1)、新华书店成立于1937年春季,在我国图书发行中处于主导地位(1978年),经新华书店系统发行的图书量占国内图书市场图书流通总量的75%左右。新华书店系统主要担负全国出版社所出各种图书的国内发行任务;并要负责部分进口图书的国内总发行。在系统内部,按其所担负职能的不同,新华书店又有管理店、发货店、销货店之分。管理店——只担负对下级书店进行业务、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而不直接承担图书销售任务的书店。发货店——担负图书进发、调剂、储运任务,并且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书店。4销货店——直接担负图书销售任务,并且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书店。(2)、外文书店各地外文书店是由原国际书店和新华书店的各有关部分组合而成的。(3)、古旧书店在全国独立于新华书店之外的古旧书店一共有四家,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上海书店、天津古旧书店、北京古籍书店。2、对外发行机构(担负对外图书发行任务的国有专营机构,也就是我国的图书外贸机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以下三家公司(1)、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简称国图公司。(2)、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国公司。(3)、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简称出版外贸公司。二、出版社自办发行机构出版社自办发行机构属于生产商自组的销售机构,以宣传销售本版书为己任。与专营图书发行的机构相比较,在经营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营品种全部为本社出版的产品,一般不允许经营外版书,尤其排斥外版同类书的经营;二是经营方式综合化;三是经营环节相对较少;四是经营成果不单纯体现在本部门的直接销售额上,而主要是通过促进生产效益的增长来体现。其机构有三:一是发行部(科、所);二是读者服务部(书店);三是推销部。三、其他类型的图书发行机构1、国有非专营图书发行机构国有资产组成的,以经营其他商品为主,附带经营图书发行业务的机构。我国的国有非专营图书发行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邮局书刊发行部;二是报刊杂志社书刊发行部;三是国有商业售书点。2、非国有图书发行机构包括集体书店、个体书店、供销社售书点等。3、中外合资发行机构。5第二节图书发行业的宏观管理一、国书发行业宏观管理的概念与意义1、图书发行业宏观管理的概念(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图书发行业宏观管理:是指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对全国图书发行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管理。基本特征包括:a、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的各级职能部门,包括出版行政管理机关以及与图书发行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如工商、税务、物价、审计、公安、文化管理等部门;b、管理的客体是全国范围内的图书发行活动及其相关因素,如产品、市场、价格、经营行为等;c、管理的方式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图书发行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二、图书发行宏观管理的目标与内容发行业的宏观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保证出版活动根本目的的顺利实现。(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出版物的生产流通,传播文化知识,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是促进发行业的自身的健康发展。发行业宏观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下:1、产业发展导向(规划导向、政策导向、资源导向)2、市场培育管理(市场体系的建立、市场法规的制订与完善、市场的日常监管)3、运行机制的设计与改善4、行业的服务与改善三、我国图书发行业宏观管理的机制1、宏观管理体制我国的宏观管理的体制是——由执政党的有关机构和政府专门机构共同对发行业实施宏观调控。一方面我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全国发行业的行政管理,这一机构就是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物发行管理司,该司担负起了对全国书刊发行业进行宏观管理的大部分具体工作,包括对企业的管理等: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设的出版局,也担当了部分发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6我国发行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政府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对发行业的宏观调控,以直接管理国有出版发行企业为主要特征。出版行政管理机关集国有资金产所有者、社会管理者、经济运行宏观调控者这三种职能于一身,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任命而对各单位的经营活动直接进行调控管理。二是党的宣传部门对发行业的宏观导向,是通过宣传部门对各级政府出版行政管理机构的工作的指导而实现的。宣传部门侧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对发行业实施管理与导向,与工商、税务等机构对发行业侧重从经营的角度进行监督与管理形成了分割的局面。三是行业组织虽已建立,但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多数行业组织,极少开展活动,选举换届,成了许多行业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上述三个特征表明,我国发行业的宏观管理体制,还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痕迹。要使我国发行业的宏观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则要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首先,要转变政府机构职能。重点是实行三个转变:1、由管企业向管市场转变;2、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3、由分割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以克服管意识形态的部门不过问经营效益、管经营的机构不考虑出版业的行业特性的弊端。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要通过改组,使出版业的各种行业组织成为由各个经营企业法人代表参加,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权威性组织此外,还要培养企业的风险意识。要通过转换经营机制,让企业坚持自主经营,真正实现自负盈亏,形成企业自我约束机制。2、宏观管理手段(1)行政手段——利用其行政上的隶属关系,通过行政指令来调控发行业运行的管理手段(主导地位);(2)经济手段——通过改变价格、税收、利润、折扣等经济因素来调控发行业的运行管理手段;(3)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律制度规范约束发行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从而调控发行业运行的管理手段。7第三节图书发行网的建设所谓图书发行网,指各种类型的图书发行网点在业务上互相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网状组织结构。可分为批发网点、零售网点、储运网点、管理网点等。第三章图书市场及其需求第一节图书市场的构成及其作用一、图书市场的概念图书市场:即指围绕图书商品交换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图书商品供求关系,是构成图书市场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供”方,由出版物质供应、图书生产、图书流通等要素构成;“求”方,则由读者及其购买力、购买动机及购买行为等到要素构成。依图书商品供求矛盾性质的不同,图书市场又有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之分。卖方图书市场是指在图书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满足不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商品供不应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买方图书市场是指在图书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超过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商品供过于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其基本区别如下:1、买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地普遍出现需求基本饱和、供给相对过剩,图书供过于求的现象;卖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地普遍出现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图书供不应求的现象。2、卖方市场中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上升,对生产起刺激作用;在买方市场中,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下跌,对生产起抑制作用。3、卖方市场中供给价格弹性较小,而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在买方市场中,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供给价格弹性较大。二、图书市场的构成要素图书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1、经营者(经营者是图书商品流通活动
本文标题:图书发行教程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8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