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卫生事业管理(6月18日15W周四上午9:00-11:00,2204)一、名词解释1.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2.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3.德尔菲法: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采用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然后将他们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各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反复,意见逐渐趋于一致。4.临床路径:首先按病种、病情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形成规范的医疗路径。5.卫生规划: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的过程。6.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7.卫生筹资:是指为各项卫生活动筹资所用资金,以及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金。8.卫生支付:是指卫生市场在交易过程中资金从一方转移至另一方的过程。9.按项目付费:属后付费的传统形式,其特点是医院收入与提供的服务项目数量直接相关,即总费用=∑(服务项目费×项目价格)。10.总额预付:属于预付制,由政府或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供方协商,确定供方一年的年度总预算额,医疗保险机构在支付供方费用时,依此作为最高限额,相当于对供方设立了一个封顶线。11.按人头付费:属于预付制,该支付方式以注册的个人为支付单元,固定支付一定时间内(比如1年内)的所有服务费用。12.按病种付费:是以某个疾病治疗方法的主操作为基础根据事先确定的临床治疗方案,将特定的诊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额包干,支付方据此支付,结余归医院,超支不补。13.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4.卫生服务营销:指卫生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通过创造,同服务对象交换有价值的卫生服务产品(包括服务和有形物品),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和需要,同时满足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15.卫生人力资源:又称卫生人力,是指在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相关工作额一切人员,主要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也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支持人员。16.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的信息情况的过程。17.反应性:是指卫生系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合理期望的程度,这个期望并非是对医疗结果的期望,而是指病人在享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对非医疗结果的各种期望。18.卫生系统反应性: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19.卫生系统绩效:指在给定的卫生资源下,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对于自己有责任承担的2卫生系统三个总目标的实现程度。20.可及性:是用来测量某人群获得其所需要的卫生服务的程度。21.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和。22.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基本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2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对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涉及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24.全科医疗: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的服务,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是医疗保健系统的基础。25.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一种最基本的、普遍的服务,是由全科医生为主要卫生人力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26.卫生部门改革:促进国家卫生政策、规划和实践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27.PEST分析法:通过政治的(p)经济的(e)社会的(s)技术的(t)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二、单选1.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从建国以来一直以预防为主。P82.定性资料研究方法: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PEST分析法、情景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法。定量资料的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综合指数、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3.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为优势,W为劣势,O为机会,T为威胁,其中S、W为内部因素,O、T为外部因素。P524.卫生规划的原则:目标原则和过程原则、协调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5.卫生规划步骤:背景分析、拟定目标、修正目标、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监测评估。背景分析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服务利用。6.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影响因素:人口数量、人口组成(主要是老年人口比例)、医疗质量、预防保健、文化教育、气候地理条件、居住地点和条件、婚姻、行为心理因素。7.影响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因素:一般的经济学因素、健康状况、供给状况、医疗保健制度、时间、供给者的双重身份。8.监测或评价的主要内容:适合程度评价、足够程度评价、进度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影响评价。(具体判断哪个指标是哪个评价)见P71-729.卫生组织包括:卫生行政组织:如卫生部、卫生厅;卫生服务组织:如医院、诊所、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卫生科研机构;卫生第三方组织,如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国际卫生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0.基层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可划分为城市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城市卫生服务组织体系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域医院组成的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卫生服务组织体系是以县级卫生服务组织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P88-89图5-3与图5-411.卫生筹资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包括改善健康水平,筹资的风险保护和提高患者满意度。3卫生筹资的中间目标包括卫生公平性、风险保护、质量和效率、费用控制及可持续性。12.卫生公平性包括垂直公平性和水平公平性。在筹资方面,垂直公平性是指支付能力越高的人其支付水平越高,水平公平性是指具有相同支付能力的人支付相同的医疗卫生费用。在服务利用方面,垂直公平性是指具有较高卫生保健需要的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公平性是指具有同等卫生保健需要的人可以获得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13.影响卫生筹资的主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财政能力、政府治理模式、管理能力。14.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渠道为三类,即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指各级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补助、卫生和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实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出等各项事业的经费。社会卫生支出指政府支出外的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包括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商业健康保险费、社会办医支出、社会捐赠援助、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指城乡居民在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时的现金支付,包括享受多种医疗保险制度的居民就医时自付的费用。15.卫生筹资的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保险、自费支付和社区筹资。16.供方支付方式的三个核心要素:支付单元、支付标准和结算的时间点。17.对卫生机构的支付方式有分项预算、按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为基础的预付制(DRGs-PPS)、按绩效付费等。18.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的目标:控制费用、强化管理、转换机制、实现多赢。19.卫生服务质量三个层次:结构(基础质量,即硬件结构)、过程(环节质量,即具体步骤与经过)、结果(终末质量,即卫生服务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20.全面质量管理特点:三全一多,即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和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实施质量管理。21.PDCA循环法: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22.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服务过程导向管理模式,客户需求导向管理模式,供求互动导向管理模式,整体质量管理模式P136-14023.卫生服务质量缺陷:1)管理人员对顾客期望的理解存在差异2)管理人员确定的质量标准与管理人员对顾客期望的理解之间存在差异3)管理人员确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人员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4)服务人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机构在营销活动中宣传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差异5)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或实际经历的质量与顾客期望的质量不同。(了解原因)P145-14624.社会营销管理过程的步骤:分析社会营销环境;调查和选择目标人群;设计社会营销战略;计划社会营销组合方案;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估社会营销活动。P154图9-125.社会营销的组合包括七要素:产品、价格、地点或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又称7P营销组合。26.卫生人力资源特点:能动性、时效性、社会性、开发过程的连续性、知识密集性。27.微观人力资源管理可根据其管理过程分为九个具体环节:工作分析,人员规划,人员的获取、甄选与聘任,激励,绩效管理,薪酬组合与福利安排,人员培训与开发及组织学习,员工关系与人事争议处理,生涯管理与接任者计划。其中最核心的是获取、激励、绩效管理与开发。28.预测卫生人力需求量的方法:卫生需要法;卫生需求法;服务目标法;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标准工时法;工作任务分析法。29.卫生系统的绩效目标:促进健康(首要目标)、增强反应性以及确保卫生筹资的公平性。30.传统的健康状况衡量指标: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预期寿命等为代表的生命统计指标,以及以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及残疾率等为主的反映人群发4病、患病、感染、残疾情况的疾病统计指标。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减寿人年数——PYLL,亦称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年)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是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健康期望寿命——亦称活动期望寿命,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伤残调整期望寿命——是在寿命表的基础上,将人群的生存质量和死亡状况结合起来进行健康测量,并能成功用于各成员国卫生系统的绩效评价。31.卫生系统反应性主要由两个部分八个方面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个人的尊重,包括尊严、保密性、自主性、交流与沟通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是以病人为中心,包括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和选择性四个方面。32.在卫生领域通常可及性分为:物理可及性、经济可及性和服务可及性。33.医疗服务管理的性质:法律强制性、社会公益性、职业人道性、时效性。34.医疗服务准入管理以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为管理重点。医疗技术准入管理是指对医疗卫生技术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35.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较大的为甲类大型医疗医用设备,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管理品目中的其他大型医用设备为乙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医疗设备的三证管理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3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本文标题: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9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