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一镇土壤抗蚀性研究作者:刘伟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及本文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成果归西藏农牧学院所有。特此声明目录摘要........................................................................1关键词......................................................................1前言........................................................................11研究区基本概况............................................................22研究方法..................................................................32.1样地设置................................................................32.2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分析方法................................................32.3评价抗蚀性相关指标......................................................33实验结果分析..............................................................43.1有机质含量..............................................................43.2土壤团聚体性质..........................................................43.2.1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53.2.2水稳性团粒体与结构破坏率..............................................63.3土壤的崩解指数检验......................................................64结论与建议................................................................74.1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应以保护性开发为主......................................74.2团粒体稳定性差抗水蚀能力弱应加强固土保土措施............................84.3水浸试验有效检验土壤抗水蚀的能力........................................8参考文献....................................................................9致谢........................................................................91八一镇土壤抗蚀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林芝地区八一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方法,结合西藏的实际条件分别对土壤有机质含量、﹥0.25-1.0mm干筛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粒体含量、结构破坏率、崩解指数五个指标进行相关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水稳性团粒的主要胶结剂,能够促进土壤中团粒结构的形成。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能够形成良好结构,增加土壤的疏松性、通气性和透水性,从而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0.25mm风干土水稳性团粒含量是反映土壤抗蚀性强弱的最佳指标,水稳性团聚体愈多,土壤的抗蚀性越强。关键词:八一镇土壤抗蚀性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前言水土流失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对水土保持工作都极度重视[1]。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外对土壤抗蚀性的研究中,美国的研究比较深入与广泛,苏联在土壤性状与土壤可蚀性关系方面也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日本对此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Middleton1930年建立了以分散率(dispersionratio)为土壤可蚀性的指标[2],此后又提出侵蚀率概念,youcos1935年提出了用黏粒率(clayratio)作为抗蚀性指标。20世纪60年代川村秋男提出了水稳性团聚体风干率指标。自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来,我国学者对土壤抗蚀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郭培才于1992年将土壤抗蚀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胡建忠于1998年提出﹥0.5mm水稳性团粒含量为沙棘人工林地最佳抗蚀性指标。朱显谟、蒋定生、李勇、高维森等科学家于1991年提出﹥0.25mm水稳性团粒含量为最佳土壤抗蚀指标[3]。土壤抗蚀性(Soilanti-erodibility)是指土壤抵抗水(包括降水和径流)的分散和悬浮的能力,其强弱取决于土粒间的胶结力及土粒与水的亲和力,是评定土壤抵抗侵蚀力的重要参数之一[4],也是衡量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标。它与土壤内在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土壤抗蚀性并不是一个物理的或化学的定量可测定指标,而是一个综合性因子,因此,只能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通过测定土壤性质的某些参数作为土壤抗蚀性指标。所以本文根据林芝地区八一镇土壤侵蚀特点以及土壤侵蚀动力因子,选取国内外最常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0.25-1.0mm干筛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粒体含量、结构破坏率、崩解指数2等指标,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检测和评价土壤抗蚀性。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林芝地区八一镇土壤抗蚀能力强弱,为林芝地区八一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1研究区基本概况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是林芝地委行署及县委政府的所在地。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理位置东经92°09′—98°47′北纬26°52′—30°40′。川藏公路318国道东西横贯全镇,清澈的尼洋河穿城而过。由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流影响形成了该地区典型的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强烈,岩体风化层较薄,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全镇平均海拔3100m,年平均气温6.8—8.7℃,全年无霜期180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800mm,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9.6h。气候属高原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较短、昼夜温差较大。植被以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为杉类、松类、柏类、杨类、栎树等,覆盖率55.1%。土壤主要有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潮土等。全镇共有12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农牧民群众658户,2948人,其中劳动力1148人;户籍城镇人口23122人,14652户;外籍人口约30000人。全镇所辖国土总面积为1148.15km2,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419.48hm2、耕地面积379.34hm2,林地面积为794.28km2,草场684.114km2。2006年,该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560万元;粮油总产量达到1488.84t;肉食总产量达到182.675t;酥油总产量达到47.53t;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753.55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3089.8元;蔬菜种植面积130.04hm2;乡镇企业收入实现1100万元;多种经营实现收入1407.6万元;劳务输出实现收入292.61万元;牲畜出栏率为26%;全年完成农房改造122户。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加之人为干扰和自然影响越来越严重,造成了该地区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风沙越来越大,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阻碍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防治措施,扼制风沙、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了解八一镇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形成原因,可以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八一镇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分析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一些水土流失治理措施。32研究方法2.1样地设置由于土壤抗蚀性主要决定于表土性质,本次试验只采取0-20cm表层土样,为了观察根系分布状况,样方深度最深达120cm样品均采3个点为重复,为了使本次实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选取了八一地区的五类典型土壤样品:森林土壤(植被以高山栎为主)、农耕地土壤、高山草甸、森林草甸过渡带、撂荒空地(为了与其它类型对比)。用土袋取足量的理化性质分析样品进行实验室内分析测定。样品及样地设置情况见表1。表1土样采集样地概况样地类型样方规格(cm)样地方位海拔(m)主要植被分布根系分布(cm)森林土壤80×40×120东南45°3112高山栎高山杨云冷杉20—60以上农耕地60×40×60距318道20m2975青稞小麦(已播种)耕作层20—30高山草甸50×40×60西北坡35°4119蕨类草甸草类30林草过度带60×40×80东北破15°3091高山栎刺槐草甸草类40以上撂荒空地40×30×60距318道50m2981杂草刺类少许20—352.2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分析方法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人类活动范围、海拔变化、植被分布及地形、地势的差异选定剖面进行仔细观察。采用“S”型路线法对每种类型样地选取3个点,每个点3次重复,同时记录主要植被种类、海拔高度、剖面特征等。土壤采样深度为0-20cm,然后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取平均值。pH值采用电位法、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5]、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等,分别采用碱解扩散法、Mehlich-Ⅲ提取-鉬蓝比色法、Mehlich-Ⅲ提取-火焰光度法、半微量开氏蒸馏法、NaOH碱熔—钼锑抗比色法、NaOH碱熔—火焰光度比色法、团聚体含量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6]、抗蚀指数和崩解率采用水浸实验:在天然风干土样中选取粒径5-7cm土粒100颗,均匀放置于粒径5mm孔径网筛上,再将网筛慢慢放入水中,立即开始计时,以一分钟为间隔分别统计每分钟崩解的土粒数,连续记录10分钟,直到全部崩解完全为止。利用公式计算出各种土样抗蚀性指数。2.3评价抗蚀性相关指标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很多,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地区土壤侵蚀具有各自的特点,由于土壤抗蚀性并不是一个物理的或化学的定量可测定指标,而是一个综合性因子,因此,只能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通过测定土壤性质的某些参数作为土壤抗蚀性指标。本文选取最常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0.25-1.0mm干筛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粒体含量、结构破坏率、崩解指数等指标来评价土壤抗蚀性。4(1)有机质含量(%);(2)﹥0.25mm干筛团聚体含量(g);(3)水稳性团聚体含量(g);(4)结构破坏率(%)=100-t0.25团聚体干筛分析0.25)湿筛-干筛(团聚体分析值25.0值mmmm;式中:wt为供试土壤的总重量(g);w0.25为0.25mm水稳性团粒重量(g);(5)崩解指数S=%100Appji。式中Pi—第imin的分散土粒数;i=1,2,…,0;Pj—10min内没有分散的土粒数;A—试验的土粒总数。3实验结果分析3.1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水稳性团粒的主要胶结剂,能够促进土壤中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疏松性、通气性和透水性,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7]。八一地区地质形成年代比较晚,
本文标题:土壤抗蚀性研究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9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