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景山中学杨瑜霞一、设计理念西泠印社是蜚声中外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在教材篇首编排了西泠印社相关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学习兴趣。教材中以大量篇幅对西泠印社作出介绍,图文并茂,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西泠印社的风景图片、吴昌硕的塑像、三老石室珍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石碑和中国印学博物馆,使学生对西泠印社和篆刻艺术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二、教材分析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以篆刻艺术欣赏为核心,把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目的。课文中编排了名人印章和各种篆刻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课文最后编排的内容是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本课欣赏中,可以通过形、音、色、动画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篆刻技法。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印学方面的知识的了解还是甚少,但这几年的艺术节活动中开展了篆刻比赛,部分学生才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四、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五、重点、难点。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六、课前准备(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教师出示一枚印章,学生讨论其用处。2、课件展示教师小结印的作用:第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第二、表示:身份、个人凭证。第三、表示吉祥物(有美好的愿望和辟邪作用)。3、教师小结中国印章的相关知识中国印章包括古玺和文人篆刻两部分,玺印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以后逐渐作为个人的凭证和权利象征而广泛使用,到了明代,印章艺术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出现了明清两代璀璨瑰异、流派纷呈的篆刻艺术。当时文人们自篆自刻,将中国印章由原来的实用性转变为欣赏性的篆刻艺术,并形成各个流派,在我们浙江一带的篆刻艺术形成了“浙派”。(二)、深入教学1、介绍西泠印社(板书:西泠印社)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在西湖孤山一隅,2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泠印社”。从百年历史和研究印学两个方面讲解西泠印社之所以被誉为“中华第一名社”。(课件展示和录像放映西泠印社的三老石室及其藏品。)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孤山中山公园西面,占湖山之胜,揽金石之华,是孤山园林的精华所在。印社创建于1904年,由篆刻家丁仁、叶为铭、王是、吴隐创建,篆刻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在保存和发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以及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历任社长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2、简要介绍吴昌硕生平简历和他在印学方面的地位及贡献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像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3、学习印章的相关知识(1)、课件展示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教师详细介绍:第一,印的结构第二,印的工具第三,印材介绍第四,篆刻三法(2)、如何利用三法去欣赏名家篆刻艺术(与学生一起探讨)(3)、引导学生讨论篆刻与中国画,篆刻与书法的关系小资料:介绍方介堪温州市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会员。他和著名中国画画家张大千精诚合作,在书画界称“张大千的画,方介堪的印”之说。(4)、课件展示刻制印章的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刻制方法。课件展示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步骤需要重复放映,便于观摩和掌握,教师进行技术讲解。(三)、谈学习体会和对印章的认识。(四)、课后延伸和作业上网查找西泠印社网,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印章刻制的方法步骤,尝试刻制一枚印章。3《西泠印社》教学反思我觉得上课就像上舞台,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导演,要引导学生去演,去学,学生不可能45分支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那就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吸引他们,就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会吸引学生的思维,需要积极提倡学生去参与,艺术与生活自然的结合,我想这是美术课的一个大优点;但我又以为,适量适中地在美术课里加入技法原理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堂课已经很好地处理教材,作到以欣赏为主的,了解技能篆刻艺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在最后讲述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经历了这堂课,体会较深刻。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指引作用这里涉及一个课堂主体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所充当的课堂角色,应以以往的传授技能里走出来,课上应该更多的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关键是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这节课一开始,我就用一方印章导入,让离我们现代人比较遥远的印章走进我们的世界,引导学生讨论印章的作用,使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学习兴趣。讲课过程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教师应该多放手,多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老师指导下新课堂的主体。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个性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没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二、极力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这堂课我为了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环境和气氛,在以下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第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这节课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广阔的教学空间交流。第二,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信息技术适当引进课堂。三、注重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这节课的设计上我考虑到印章与现代学生的距离,以及印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意选择了从历史方面和艺术欣赏方面予以阐述,侧重于对学生在印学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培养,以及对印学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印学运用生活学习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一节课只有4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把握课堂内容、课堂结构;如何启发学生,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提高创造能力,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中要研究与探讨的主要课题,也要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本文标题: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9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