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危险源辨识教育培训.
危险源辨识教育培训二〇一〇年十月前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辨识(分析界定)。•危险源辨识需要考虑的问题:•1、存在什么危险源?•2、谁会受到伤害?•3、伤害会如何发生?•危险源辨识的流程:按照类似作业安全分析的方式,由所属各部门的作业流程展开,再经由每个流程的危险源辨识,找出各流程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危险因素的严重程性、可能性和暴露频率,量化其风险值。•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充分、准确、系统、科学•危险源辨识的范围:•例行性及非例行性作业;•所有人员进入工作场所的活动;•工作场所设施。美国军方的风险管理美国军方的风险管理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美国专门研究国防战略的兰德公司,引用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家的研究成果,对德国V-2导弹的系统风险进行研究。1957年,前苏联宣布研制成功了洲际导弹,并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这使美国政府大为震惊,为了占领空间优势,美国匆忙地进行导弹技术的开发,采用了规划、设计、研制、试验同时并进的方法,由于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不足,在一年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了4次毁灭性的重大事故,每一次都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系统因为安全缺陷而报废,研制计划落空。60年代初,美国军方组织学者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对导弹开发中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分量的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还能对事故进行预测预报,导弹设备事故大幅度下降。随后,美国军方提出对国防装备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进行风险评估,早期查明、消除或者控制危险。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方完善、形成了“系统安全程序技术要求”(美军标准MIL—STD—882A),几经增订,一直沿用至今。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致于转化为事故。它是利用科学方法对生产过程中那些具有能量、物质的性质、类型、构成要素、触发因素或条件,以及后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作出科学判断,为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必要的、可靠的依据。危险源辨识的理论方法主要有系统危险分析、危险评价等方法与技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方法介绍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它的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3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4)危险性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这样的危险性比骑自行车通过拥挤的马路去上班之类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危险性还要低。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要加以注意;危险性分值70~160的情况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样,根据经验,当危险性分值在160~320的作业条件属高度危险的作业条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危险性分值在320分以上时,则表示该作业条件极其危险,应该立即停止作业直到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为止,详见表4。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如图所示:图危险源辨识程序(1在进行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例如,是对整个企业还是某个车间或某个生产工艺过程。然后对所分析系①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设备性能,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性质、危害,使用的能量类型及强度等②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生产系统的结构、布局,作业③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率等。④事故情况:过去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⑤安全防护:危险场所有无安全防护措施,有无安全标志,燃气、(2即划定危险源点的范围。首先应对系统进行划分,可按设备、生产装置及设施划分子系统,也可按作业单元划分子系统。然后分析每个子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源点,一般将产生能量或具有能量、物质、操作人员作业空间、产生聚集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作为危险源点。然后以危险源点为核心加上防护范围即为危险区域,这个危险区域就是危险源的区域。在确定危险源区域时,可按以下方法界定:①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界定。如运输车辆、车间内的搬运设备为移动式,其危险区域应随设备的移动空间而定。而锅②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界定。一般线源引起的危害范围较点源的大。③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定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等。④按危险设备所处位置作为危险源的区域。如⑤按能量形式界定危险源。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等。(3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或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存在条件不同,所显现的危险性也不同,被触发转换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因此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环节。存在条件分析包括:储存条件(如堆放方式、其他物品情况、通风等),物理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设备状况(如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维修保养情况等),防护条件(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措施、安全标志等),操作条件(如操作技术水平、操作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心理因素等)和管理因素(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判断决策失误、设计差错、错误安排等)。自然因素是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湿度、大气风速)变化,雷电,雨雪,振动,地震等。(4)潜在危险性分析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其表现是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释放,因此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可用能量的强度和危险物质的量来衡量。能量包括电能、机械能、化学能、核能等,危险源的能量强度越大,表明其潜在危险性越大。危险物质主要包括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两大类。前者泛指能够引起火灾或爆炸的物质,如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易爆化合物、自燃性物质、混合危险性物质等。后者系指直接加害于人体,造成人员中毒、致病、致畸、致癌等的化学物质。可根据(5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危险源分级实质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按事故出现可能性大小可分为非常容易发生、容易发生、较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难以发生、极难发生。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可忽略的、临界的、危险的、破坏性的等级别。也可按单项指标来划分等级。如高处作业根据高度差指标将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四级(一级2~5m,二级5~15m,三级15~30m,特级30m以上)。按压力指标将压力容器划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四级。从控制管理角度,通常根据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大小、控制难易程度、事故可能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综合分级。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采取的划分方法也各异,企业内部也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划分的原则是突出重点,便于控制管理。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应用一、50000m3原油罐区1、50000m3原油罐区周边概况50000m3原油罐区是1995年建成投用的,地处厂区北侧。西邻工业南路,北邻飞跃大道,东部为厂内铁路。在西部和北部,罐区与城市道路之间有一块村民的承包地,合计约50000m2。从2004年3、4月份开始,村民在此区域内建了大量房屋。这些建筑物或倚墙而建,或拆墙重建,更有甚者,有些建筑物的门、窗就开在围墙上,村民进出原油罐区非常随意。2、各因素分值的确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原油罐火灾爆炸事故在石油化工生产行业中发生是屡见不鲜的。由于自然因素、人的因素及设备因素等,均有可能引发原油罐火灾或爆炸。这虽属小概率事件,仍可能发生,但不经常,所以取L=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E)取值:罐区周边的建筑物向密集型发展,人员数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长,村民每天暴露于此环境中,所以取E=6。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取值:原油罐一旦起火燃烧,具有燃烧温度高、辐射热量大、油料流动扩散快、容易发生沸溢等特点,给人员和建筑物均成严重威胁,极易造成人员死亡。取C=15。综上所述,危险程度D=3×6×15=270。3、评估结论危险性分值D=270处于160~320之间,其危险等级属于“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的范畴。由此可见,50000m3原油罐区,已构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二、火炬1、火炬周边概况1#、2#火炬分别于1987年和199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地处厂区南侧山坡处。1#火炬占地约3100m2,2#火炬占地约2800m2。随着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原油含硫量的增加,火炬的危险性增加。由于世纪大道的建成,周边村民在火炬周围建盖厂房、办公区等建筑物,有些甚至与火炬围墙紧临,使危险进一步扩大。2、各因素分值的确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事故状态下,瓦斯系统中的可燃气体可能携带可燃液体,如经火炬排放,则会产生火雨;火炬也会因点火系统或其附属设施出现故障而发生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火灾。这属小概率事件,为完全意外情况,所以取L=1。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最近,由于济南市东部的开发,在火炬周边车流量大,建筑物呈密集型且逐渐增多,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多。村民每天暴露于此环境中,所以取E=6。发生事故后产生的后果(C)取值:火炬飞溅火雨,火雨
本文标题:危险源辨识教育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0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