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在反思中改善教学行为
在反思中改善教学行为“国培计划”项目简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次研修围绕“提高高中数学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这个总目标组织实施。研修方式:1.参与式培训:讲授、研讨、课堂观摩、校本研修观摩(观摩人大附中的校本研修,解析校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研修方式:2.“浸润”式培训:把学员的培训学习“浸润”在人大附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之中。3.集中培训和网络平台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即时发布培训资料,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自己当天的学习心得,完成作业,围绕具体问题进行在线讨论等。全程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录像,每次学习结束后要填写本次讲座核心理念与体会等等。研修方式:4.数学专家团队与数学教育专家团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袁贵仁部长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也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甚至可以将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用作评定教育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上世纪最后10年间,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留给我们两句重要的话。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教师事关重大有效的课堂再次成为新世纪关注的焦点,基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教师在职学习,正是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顾泠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二、聚焦课堂——通过研究改进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出现了一种“反思性转向”。以美国为开端,关于反思的讨论迅速在教育界兴起。这种讨论的结果就是形成了“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研究者。二、聚焦课堂——通过研究改进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呢?鲍建生教授指出:“走进课堂,解决教与学的实际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块土壤上,每天都会滋生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只是因为我们缺少教学反思的意识而对之熟视无睹。“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要唤起我们问题研究的意识。二、聚焦课堂——通过研究改进教学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先后对120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进行访谈和跟踪。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规律性进程。三个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现实)和两个反思支架(更新理念、改善行为)的课堂改革经验,无一例外是教师成长的捷径。二、聚焦课堂——通过研究改进教学实践工作的新定位:由“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转向“反思性实践”。具体涵义:(1)相对于对于某个(些)理论的片面强调而言,应当更加强调对于教学实践工作的认真总结与深入反思。(2)反对迷信专家,加强独立思考。二、聚焦课堂——通过研究改进教学(3)与对于各种时髦潮流的盲目追随相比,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数学教育的基本问题。(4)上面的分析并非是指不要理论,或是完全否定了理论对于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关键:反对“理论至上”,应当更加重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辩证关系。三、必要的反思案例1:“不妨请‘外行’来听听数学课”(《小学教学》2010年第6期)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师出示问题: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师:谁会列式?生:12÷3=4。师:(板书12÷3)12÷3你们会算吗?生:(整齐响亮地)会!师:那好,请大家用三角形摆一摆。学生摆,教师巡视,请一名学生往黑板上摆。刘:学生明明说出了12÷3=4,老师为什么视而不见,不板书得数呢?陪同者:老师只要求学生列式,没让学生说出得数,列式是列式,计算是计算。刘:全班学生都说会算,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么算的,而非要按老师的要求来摆三角形?陪同者:可能老师认为……不能这么快说出得数,而操作很重要,所以大家都来摆一摆。刘:这样太不自然了。黑板前的孩子摆成的三角形是4堆,每堆有3个师:他摆得对吗?分成了几堆?生:对!分成了4堆。老师在算式后面接着板书得数“4”。师:刚才我们用摆学具的方法算出了得数。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12÷3”还可以怎样想?教室里一片沉寂。刘:还可以怎样想呢?我也不知道啊。陪同者:还可以想乘法口诀呀!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3=4。刘:(恍然大悟)哦,没想到。讲解完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师:“12÷3”还可以怎样想?几个孩子答了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刘(疑惑地):还能有什么方法?陪同者:说不准,看看教材上是怎么写的。两人开始翻教材,只见教材上写着:第一只猴子分3只,12-3=9;第二只猴子分3只,9-3=6;第三只猴子分3只,6-3=3;第四只猴子分3只,正好分完。生:还可以一只猴子一只猴子地分,分给一只猴子就减一个3,……师:(喜不自禁)这位小朋友真不错!……生(迟疑地)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3+3+3+3=12。一只猴子分到3只,2只猴子分到6个,……师:你真聪明!也奖你一颗五角星!刘:(皱着眉头)怎么搞得这么复杂啊?陪同者:这不是复杂,这是算法多样化。现在的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刘:可我怎么觉得很牵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师:请小朋友看黑黑板,现在有这么多种方法来算12÷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生:我喜欢减法,因为它最特殊。师:不觉得它很麻烦吗?生:不麻烦!师:谁再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生:我最喜欢加法。师:为什么?生:因为我喜欢做加法,不喜欢做乘法。师:(无奈地指着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没有喜欢用这种方法的?有少部分学生响应。师:其实,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最简便的方法。以后我们做除法时,就用这种方法来做。刘(很困惑地):老师到底想问什么?学生答了,她又不满意,也不理会。陪同者:这一环节是算法的优化,多样化以后一般都会优化。前面两个学生说的不是最优的方法,所以没办法理会。刘:那些方法不是她自己硬“掏”出来的吗?好不容易“掏”出来的东西,这会儿又瞧不上了。他的学生可真不容易当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都有不利影响。(章建跃)当前常见的一些课堂用语你真聪明!你真棒!让我们大家为他鼓掌!还有什么不同的作法?有益的比较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否同意,为什么?你赞同哪种方法?为什么?……案例2:什么是数学文化?函数y=f(2+x)与y=f(2+x)的图像关于对称。(王人伟,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1.就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而言,我们在当前已经建立起了哪些共识?第一,由片面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转而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不应停留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更不能以“生活味”去取代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第二,由片面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转而认识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可能事事都靠自己相对独立地去进行探究,恰恰相反,学习主要是一个文化继承的过程,更必然地有一个优化的过程。第三,由片面推崇“合作学习”转而认识到了教学活动不应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而应更加重视实质的效果。第四,由片面强调“动手实践”转而认识到了不应“为动手而动手”,并应注意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2.学生能力目标测试喜中有忧1990年,上海某地区曾经进行过8年级全体学生的能力目标测试。2007年,对同地区、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再度测试,样本数量均为4000左右。前后两次测试,取相同的能力目标水平分类,测试题中约有1/3保持原貌,另有2/3提高了难度。尽管总体难度有很大提高,但多数分测试成绩与总分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总平均得分率从45.27%提升到58.83%,课堂教学的实效有了显著提高,十余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对测试结果,按能力目标四层次架构作分水平分析。其中操作与了解的水准大幅度的提高;领会与运用水平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但是,探究性水平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无明显提高,应成为今后课堂和教学改革要着力突破的重中之重。能力取向的学与教如今的教学,仍有流于记住结论、反复训练的倾向,固然这可以发展记忆和模仿的能力,但却无助于对课程内容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今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得静下心来,反思过去,不能过多地注意操作层面上的东西,要平衡“书中学”与“做中学”,突出实践活动经验的学习和人文精神、基本思维方式的培养。四、专家理念简介1.大道之简,大美天成(严加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多著名数学问题(欧拉定理、费尔马大定理等)至精至简,一些定理极富创造性和独具匠心的证明可以堪称“天成之证”。他认为,数学比较接近诗歌。它们共同的美学标准都是追求简洁。2.一个很好的提法:教师的学科气质(素养)(郑毓信))由先前人们普遍强调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等上升到了更高层面。究竟什么数学教师所应具有的学科气质(素养)?研究的基本途径:聚焦“数学文化”。3.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章建跃)特别强调“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决定了教学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效果。4.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李邦河院士)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严重偏离了数学的正轨,必须纠正.否则,学生在数学上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结果可能是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知之甚少,“数学育人”终将落空.5.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章建跃)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概括是人们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基础,概括能力的训练是数学能力训练的基础;概括与归纳、类比等直接相关,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案例3:教“归纳”“概括”一例题目:用[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试画出函数y=x-[x],x∈[-2,3)的图象。“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另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思考数学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中小学数学课堂是否能够提供很多的思考时间。”(陈省身)2011届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情况简介一、命题思路:重基础,依大纲,出新题,考能力。椭圆性质应用题图二、考试情况:七大校和市直学校各项均分:填空题:53.2;第15题:12.2;第16题:10.6;第17题:9.1;第18题:6.3;第19题:6.0;第20题:3.7;第21题:9.2;第22题:8.5;第23题:6.2;第24题:3.3.全市均分:理104.9+26.2;文88.63.三、主要失分原因分析:1.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如第17题(2);2.基本概念不清,如第18题“线面角”;3.考虑不全面,如第11题;4.运算不过关;5.理解不深刻。五、一点希望:愿我们大家都能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些书;愿我们大家都能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一些问题;愿我们大家都能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作一些事。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本文标题:在反思中改善教学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1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