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思考
历史城镇保护规划——以历史古村落为研究摘要:在文明和文化渐渐遗失的今天,历史城镇尤其是古村落的保护走进人们的视线,我将从历史城镇保护的一个部分古村落入手,浅析历史古村落保护的需求,存在问题以及保护规划措施和建议,目的是唤起我们城市管理人员和公民对历史城镇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不要只为了经济利益而将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破坏殆尽了。关键词:古村落规划遗产保护特色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在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古村落遭到很大的破坏,加上设计的落后,各地争相模仿,出现了“千城一面”、“大拆大建”的现象,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城市正在渐渐地消失它的历史和地方特色,成为雷姆库哈斯所描述的“无性格城市”,历史的城市中心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功能。这时就必须对具有文化价值古村落的建筑、景观等进行保护。1.历史古村落保护的需求和价值1.1.调查与识别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识别是一项浩大的基础性工作,借助于空间信息技术中的RS技术所获取的遥感图像不仅有助于在宏观上认识与把握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而且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及GNSS定位也可以辅助进行局部或单项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详细调查与定量识别,这是任何其他技术都无法比拟的,多年来RS技术在文化遗址遗产研究中的应用、近景摄影测量在文物遗产保护研究中的应用都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RS技术如虎添翼,有望在村落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识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借助RS与GNSS技术进行村落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识别的基础上,应用GIS将所获得的大量数据按照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与管理,形成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综合数据库与村落文化遗产环境背景数据库,有助于随时随地开展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查询、检索、分析、预测、以及可视化表达,进而通过多因素评价确定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与敏感性,以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步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工作。1.2.利用与传承保护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根本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合理的利用,其二是持续不断的传承。科学合理的利用离不开规划与管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在何时、何地、开展何种方式、何种程度的利用活动都是可以借助GIS进行定量分析的。对于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涉及到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外来文化的影响、渗透侵蚀是村落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重要外因,而村落居民对于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则是村落文化遗产传承的根本内因。借助于大众化的网络GIS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宣传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特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熏陶与教育村落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全社会都能够自觉地关注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外来的影响就会逐步减少,而内在的保护意识与传承责任就会逐步增大。2.历史古村落的问题现状2.1.盲目拆旧建新,一些历史古建筑受到破坏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不能回避。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结果许多古建筑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认为乡村传统建筑是“土气”,人们追“新”求“异”,喜欢盖高楼,显富有,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盲目将旧房翻新,不是因地制宜推广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新户型,而是用西洋的建筑充斥乡村。2.2.保护意识淡薄,古村落保护监管措施缺位一方面农民群众是保护历史古村落的主要力量群体。但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加之农民受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影响,从而对保护珍贵遗产资源的认识模糊,网络上屡屡报道许多古建筑的构件被卖被盗,古建筑遭破坏无人问津的现象。也有的村民认为老房、旧房就是落后的象征,肆意拆除,出现遇村拆建,逢庄粉墙,凡路水泥化,千村一面的局面,使历史古村落陷入了有文脉没文化的尴尬。另一方面乡村两级是古村落的直接管理者,也是直接保护者,其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地方受不良政绩观影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对一些村民破坏和毁灭古村落不闻不管。2.3.过度旅游开发,古村落受毁于商业化不可否认,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保护古村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度开发也会出现众多弊端。有的餐饮设施、宾馆和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性。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当古村落成为“景区”后,古朴而富有传统的乡风民俗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在追求短期效益下被破坏。2.4.经费支撑短缺,古村落有效保护较难古村落的保护建筑多,年年有残损,年年需修缮,否则就难以做到保持古村落的完整性。但现实情况是各级财政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有限,且大多没有年初预算,造成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因缺乏保护经费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修缮,同时保护应急机制建立也难,一旦出现古建筑突发性破损,常常束手无策。3.历史古村落保护的对策近年来古村落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正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古村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体现,关于古村落的保护绝不只是规划和文物古建筑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3.1.关于整体格局与单体建筑古村落虽然是由很多单体的建筑所组成的,但是它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首先是要保护它的整体格局。村落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组合、道路走向、与周边山体水体的关系等等,都是构成村落整体格局不可或缺的因素。看一个古村落是否保存完好,不仅仅是看它保存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数量多少,还必须看它村落的格局是否保存完好。对于古村落来说,格局是它的骨架,建筑是它的血肉,两者缺一不可。仅有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而没有了整体格局,那只是一些零散的肢体,不构成为一个完整的身躯。当然,如果只有格局,而没有足够数量的古建筑,也不能形成古村落的风貌。所以对于古村落而言,整体的格局和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是同等重要的。在衡量评判古村落的价值和等级的时候,应该注意保存的历史建筑的数量以外还必须看其整体格局的保存状态。3.2.关于文化风貌与生态环境过去在古村落的保护中重点关注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即村落中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巷是否保存着历史的、民族的传统风貌,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生态环境的保护,或者说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到其他规划的内容中去。事实上在古村落的保护中,文化风貌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中国古代人们是非常讲究居住环境的,住宅周边或大树或竹林,和传统建筑一起组成一道和谐的风景。不仅仅是风景,传统建筑大多数是木结构,而古代村落木结构建筑的用材,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村落周边有足够的森林。一边砍树一边种植,形成良性循环。有森林树木保持水土,地下就有泉水,保持着一个完整的生态过程。现在很多古村落因为过去的滥砍滥伐,森林破坏,没有树木,木结构建筑也不能做了,就做水泥平顶房,贴瓷砖。建筑风貌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互相叠加,造成复合型的破坏,因而对其治理保护也应该是综合型的治理保护。3.3.关于改善古村落居民生活条件保护古村落就必然要保护历史的传统风格民居建筑,而这些历史的传统的民居按照今天的生活标准来看,都是生活条件很差,不适于生活的。保温隔热差,冬天冷夏天热;没有现代生活设施,没有自来水、抽水马桶、淋浴等等。农村居民想往城里的舒适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是合理的要求。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人的生活,而我们要保护历史建筑,这两者表面上是矛盾冲突的,但实际上没有冲突和矛盾。传统的木板建筑完全可以做保温隔热,改善居住条件,我们已经在这一方面有过专项课题研究。而现代生活设施也并不困难,把给排水管道和电气线路铺设进去就可以解决,在木板房里照样可以做现代厨房厕所,和建筑的外观造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他们才会愿意居住老建筑,保护老建筑。否则他们就没有保护的积极性,传统民居建筑就很难延续。因此保护古村落的传统民居建筑必须要注意改善民居建筑内的生活设施,这一点应该成为古村落保护规划评审的一个必要条件。3.4.关于村民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这是古村落保护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古村落的保护直接相关:第一是关于文化历史和审美的教育,村民在文化水品不高的情况下,不懂得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的美,盲目羡慕城里人的“现代化”,以为平顶屋,贴瓷砖就是美。第二是关于文明和生活常识的教育,例如爱护生态环境(不乱砍伐树木,不打鸟);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不乱扔垃圾;防火的常识(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往往都是人为的因素),等等。在改善保护古村落的建筑、环境、生活设施等硬件的同时,人的因素这一软件是不可忽视的,其重要性不亚于硬件的因素。3.5.关于保护机制的健全建立“政府牵头、理事会主导、村民配合”的管理机制。政府牵头,就是政府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帮助解决古村落的保护问题。理事会主导,就是成立村民理事会,通过理事会来贯彻规划思路、加强保护措施的落实、规范经营秩序、统筹利益分配。宁都县在规划古村落中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比如古村落编制规划时,由理事会出面,召集村民开会、问卷调查、公开规划设计图等方式,调动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从而使古村落的规划更加科学。村民配合,就是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古村落的保护者、经营者和受益者。同时,要形成监管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执法检查制度,认真开展古村落保护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损害古村落的人和事,建立保护责任制度,确保古村落保护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结语: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古村落保护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每个地域都有它特有的居住方式,每个地域在每个时代有都有不同的居住方式,因此在古村落保护上,它的居住方式的演变历史更是很复杂,所以我们只有用长远的眼光,科学的分析古村落演变,并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性相结合,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历史,对得起我们的后代,更对得起我们自己!参考文献:白友涛《城市更新社会成本研究》罗德胤《琼库什台:牧业因何成聚落》樱井龙彦《关于日本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党安荣《空间信息技术辅助村落文化遗产保护》
本文标题: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1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