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必修三文化史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
历史必修三文化史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儒学的演变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A、中国古代思想发展趋势: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儒思历程:源头:春秋孔子创立;发展:战国孟子发展为仁政;主流地位确立: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为新儒学;新发展:宋:儒学宋明:心学;批判反省: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批判儒思地位变化及原因:1、春秋战国不受重视(原因:儒思不适应战乱变革时代,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秦焚书坑儒,禁儒用法(儒思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统治(主流)地位(董仲舒改造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统一局面;黄老之学不适应时代);宋:理学受统治者重视;明: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清:理学仍为统治思想(宋、明、清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2、儒思成为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1、仁、礼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际关系2、中庸,守旧又维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3、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优秀人格4、与时俱进,5、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各个阶段的代表人、主张、影响:1、春秋孔子:核心:仁、礼;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影响: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2、战国:孟子:将孔子仁学发展为仁政;政治:仁政(民贵君轻重民思想)、性善论、义利观(养浩然之气)、荀子:(唯物主义)天命观:天命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重民思想)3、汉:董仲舒(新儒学)基础:天人感应;内容:君权神授、天谴论、三纲五常、大一统;影响:确定为统治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4、宋明:一派:程朱理学:(朱熹、程颢、程颐)主张:天地万物之源:天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二派: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宇宙便吾心、吾心便宇宙)、发明本心;王守仁:良知就是本心(理)、致良知宋明理学的影响:局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人性;积极:理学塑造中国人的优良人格:重主观意志、重气节、自我节制、发愤图强、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有重大作用5、明清之际:明末:李贽异端思想: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传统理学束缚主张:鞭打程朱理学;否定孔孟之道是万事之论;抨击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明末清初:王夫之:(唯物)批判宋明理学;理在气中;承认私欲的合理性;认识事物要考察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著作:/SPAN原君);限君、工商皆本;顾炎武:学风: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影响:开据清代考证学之风;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提供思想源泉。明清思想批判的影响: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对后世民众有启蒙作用。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的主张和现今意义1、各派主张:道家:老子:天地本源:道;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人要顺应自然;墨家:兼爱、非攻、节用、节葬;法家: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2、战国最流行派别(老百姓赞成的):儒家、墨家(符合战乱时老百姓渴望安定愿望);最符合时代潮流(统治者赞成的):法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儒家等诸家主张的现今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儒家:仁、仁政、为政以德墨家:兼爱、非攻道家:无为而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道德文明建设(尊老爱幼、邻里和睦)4、中国古代历史上构建和谐社会例子:汉:文景之治(黄老之学(道家)唐:贞观之治(儒家)百家争鸣原因和影响:1、原因: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文化:学术环境宽松,私学兴起)2、意义:儒学:构成传统文化中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道家:构成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传统思想中变革精神的理论基础,三者共同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近代早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早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19C40—90年代:地主阶级和资早维、康梁维)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著作:《海国图志》(器物(学西方科技)---理论层面)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自强求富)实践:创办近代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等)影响:积极: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未触动封建制度(器物(学西方科技)-----实践层面)2、资产阶级:A、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后期: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制度(学西方制度))B、康梁维新派:代表人:康有为(托古改制《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君主立宪、变科举制度《变法通议》;)谭嗣同----维新勇士(批封建君主专制、封建礼教、男女平等《仁学》;严复:(用进化论阐述变法合理性《天演论》)实践:维新变法(制度-----学西方制度)C、革命派:代表人:孙中山;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资民共实践:辛亥革命(制度---学西方制度)D、激进派: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核心旗帜);实践: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学西方的思想文化)早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过程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维新变法: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兴民权、倡西学;影响: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次:辛亥革命(革命思潮)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资民共影响: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第三次:新文化运动:背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民资发展迅速;西学广泛传播;激进民主主义者倡导阵地:《新青年》中心:背景大学;思想来源:接受西方民权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内容: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核心旗帜);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思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推动马思传播,五四运动做思想准备。考点3、近代三次思想论战:第一次:封建顽固势力与洋务派;第二次:封建势力(包括洋务派)与资维新派;第三次:资维新派与资革命派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第一个资民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第二次:毛泽东: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社会主义制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第三次:邓小平: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20世纪以来的五大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内容:新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目的);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点:新三民加反帝;新三民增加普遍民权;新三民增加节制资本、扶助农工;新三民: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三民主义影响:资民主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反帝、反封、救亡图存);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民族色彩;颁布《中华民国临时宪法》是资第一部宪法,代表时代前进方向2、毛泽东思想---核心解决新民革问题---农包城武装斗争:A、历程:1、萌芽(24--27):大革命时期;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用:大革命时期的正确思想;2、产生:(27--37)土地革命时期:主张:结合国情创造性的开辟----农包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影响:标志毛思的产生;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37---45):主张:提出新民族主义革命论;著作:《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影响:标志毛思成熟,指导抗日战争胜利;并于中共七大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4、新发展:(45---66)分三个时期;a、解放战争时期:主张: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论;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影响:创建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b、过渡时期:(53--56)主张:建社会主义制度;著作:《过渡时期总路线》;影响: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十年建设:(56-66)主张:社会主义的矛盾说(落后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矛盾);著作:《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影响:对社会主义建设起指导作用;B、毛思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毛思特点:马中结合、集体智慧结晶、实事求是D、毛思影响:夺取新民革胜利的理论武器;社会主义建国的思想基础;邓论理论渊源、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马思的中国化;3、邓小平理论---核心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A、历程:酝酿:文革后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解放了思想;产生:十二大:首次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逐步发展: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熟形成体系:南方讲话: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怎样建社会主义;十四大:提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十五大: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B、邓论的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体智慧结晶;马思的中国化C、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马思的中国化4、江泽民三个代表---核心解决新时期党的建设;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理论武器;是新世纪共产党和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马思的中国化;十六大: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被确立为指导思想5、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十七大: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影响:对邓论、江代表的继承发展,对中现代化建设起重要指导意义。考点3、五大理论的共同点(启示):实事求是,结合国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马思的中国化;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演变西方人文主义产生、发展历程:源头:古希腊先哲的人文觉醒产生: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升华:启蒙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古希腊先哲的人文觉醒1、泰勒斯(公元前7C):主张:万物皆生于水(神转自然界)影响:标志西方人文精神的觉醒、2、智者学派(公元前5C):代表:普罗塔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积极: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局限: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自然界转人类社会)3、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影响: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4、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最高哲学成就:《逻辑学》影响: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西方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文艺复兴:(14—16C)核心:人文主义(提人性反神性);反对对象:封建神学(天主教会);性质:资反封建思想解放潮流;原因:根本:资萌芽的产生;重要:封建神学的束缚;直接:意大利的黑死病内容: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欧洲小说之父;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但丁《神曲》---人文主义的先驱;《十日谈》《神曲》合称为人曲;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市民英雄制造者;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画圣;外传: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欧文艺复兴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影响:解放思想----把人们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扫清思想障碍;推动宗教改革;为新航路开辟做思想准备2、宗教改革:核心:信仰得救;反对对象:封建天主教会;性质:资反封的社会、思想解放潮流;原因:资萌芽的发展;直接:德皇兜售赎罪券;标志:《关于赎罪券的功能》代表:1、马丁。路德---欧宗改第一人:主张:因信称义;意义:拉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挑战教皇权威;是一场反对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产生新教(欧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2、加尔文----欧宗教改革第二人:主张:先定论;信仰得救;影响:否定教皇权威;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做辩护;产生新教;为资革命提供意识形态依据;3、宗教改革的总影响:挑战教皇权威,解放思想;产生新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启蒙运动(17—18C)A、核心:理性主义;B、反对对象:反对封建天主教会;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文化史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1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