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历史必修二第三四单元练习题
历史必修二第三、四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1.中国近代企业开始诞生的标志是()A.洋务运动B.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2.现在假设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①甲午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业,发展较快②一战期间,企业利润丰厚③日本侵华期间,企业内迁④解放战争期间,利润再创新高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他注重制度和经营管理的创新②改变了我国航运业完全被外国侵略者垄断的局面③有利于我国运输业近代化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受西方影响大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在中国近代,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这种“解体”是指()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B.小农经济瓦解C.多种经济出现,取代了小农经济D.自然经济被外国势力取代5.之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主要体现在()A.他们制造的枪炮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维护了中外友好局面C.分洋商之利D.使外资企业纷纷倒闭6.继昌隆是我国首家华侨巢丝厂。如果你为游客介绍它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A.洋务运动的诱导B.民族资本发展迎来春天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大量引进外国技术7.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主要原因是()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挤压D.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____________后才发展的()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B.适应列强侵略C.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10.成立于1868年的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1918年,瑞蚨祥迅速发展。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辛亥革命的鼓舞和推动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宽了对华经济侵略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1.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山东淄博周村人陈寿亭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企业家的历程。该片主题歌唱道:“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A.出身贫贱B.商场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D.重农抑商的政策12.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1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A.是由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生产方式相同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4.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其基本内容之一②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其基本任务之一③到1957年超额完成任务④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15.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应该是()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16.“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A.1950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17.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8.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沿海地区形成的开放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D.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19.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0.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24.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B.海南建省C.上海浦东的开发D.西部的开发25.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的是()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B.过渡时期总路线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26.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B.生产关系的改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C.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人力物力资源相适应27.新中国从1956年正式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间曲曲折折,下列哪些活动显露了党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①中共八大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全民大炼钢铁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材料题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两减少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少至1600多万两。————《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据《剑桥中华民国史》对华投资现代化工业的统计: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为500620000元,工人557622名。材料三: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材料三中的“黄金时代”指什么?并说明一下为什么这个“黄金时代”会“转瞬即逝”而且“没有前途”?(3)联系材料二,说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有什么影响。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二第三四单元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1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