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乡村旅游管理科学与工程孙永主要内容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二、乡村旅游的特征三、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四、有关的文献综述五、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六、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野田园亲近自然农事体验感受民俗二、乡村旅游的特征1、游乐行为的体验性体验性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特点之一。游乐行为的体验性是指乡村旅游所具有的、让游客参与到乡村生产、生活的某一过程,通过观察、模仿、习作,让游客得到满足感、自豪感、成就感的主要特点。2、产品文化的高品性乡村的各种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民俗节庆、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都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乡村旅游已属于稳定性较强的主要旅游方式之一。其最稳定的客源主体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条件也很好的人。因此,乡村旅游也是一种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旅游活动。二、乡村旅游的特征3、客源市场的城市性乡村旅游的游乐主体一般都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以农业为载体,具有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功能。其载体、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客源目标市场只能定位于有别于乡村的城市,特别是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所以,乡村旅游的客源是生长在城市,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情况比较陌生的城市居民。4、旅游发展的持续性由于乡村旅游既实现了乡村自然意象、现代科技和文化意象的统一,也实现了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统一,因而使其发展是可持续的。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史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历史二、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史乡村旅游于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欧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全国旅游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0世纪80年代后乡村旅游步入发展的成熟期,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近年来,欧洲每年的农业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5%-10%。在美国每年约有1800万人赴农场观光度假,仅东部地区的观光农场就多达1500家,乡村旅游产品也已形成配套体系。日本每年组织旅游者参加春天插秧、秋天收割和鱼虾捕捞、牧场放牧、牛棚挤奶等农事活动。国外乡村旅游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并形成了集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活动。123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热潮阶段•进入21世纪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历史(一)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市首先举办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深圳因为成功举办荔枝节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1998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当年的旅游主题为“华夏城乡游”。(二)热潮阶段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列为该年旅游工作重点。(三)快速发展2007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国和谐城乡游”,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深受广大城乡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四、有关的文献综述•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1990年代的初期,最初期研究成果很少,研究内容十分有限,以介绍国外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主。1990年代末期,逐步出现“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意象”、“乡村景观”等概念,对乡村旅游内容的研究也涉及管理、产品、营销和规划等诸多方面。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乡村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乡村旅游概念研究•赖碧瑛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乡村民俗文化、乡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它具有如下特点:游乐行为的体验性、产品文化的高位性、客源市场的城市性和旅游发展的持续性。•徐琪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与人文活动为吸引物,以农户为经营服务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学习、购物等各种需要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刘春亮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各位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各有不同的侧重,但基本上是从四个方面对其加以界定,即:•乡村旅游的目的地——乡野农村;•乡村旅游的吸引物——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农事活动、民俗与风土人情;•乡村旅游的主要参与者——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的目的——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了解乡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对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的模式、条件和意义方面,杨建翠根据区域的地貌特征,将成都近郊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划分为丘陵、低山区和平原区,并以成都市郫县和龙泉驿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张建雄提出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资源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和利益驱动型三种类型。郑群明对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参与式乡村旅游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能够加速乡村非农化进程,增强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梁明珠阐述了观光农园的创新意义在于通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交叉、渗透,建立起两大产业间的互动机制,开辟一条传统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之路。同时,对于丰富生态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开发路向,实现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减少旅游开发投资风险,实现旅游的跨产业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何景明以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边远贫困地区扶贫的积极意义。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关于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主要以案例为主,如王仰麟等结合密云县观光农业开发的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章锦河等提出了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概念,并进行了方案设计。此外,方增福、尹少华等都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所论述。乡村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乡村旅游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王云才主要是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问题提出了建议。韩振华、周玲强针对新兴的农家旅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家旅馆发展道路。何景明等以成都为例,具体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曹艳英等指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应采取农游结合、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等对策。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对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也越来越多。宋章海从不同侧面对比分析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指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理论结合点和具体体现。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五、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2)、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3)、乡村旅游朝选择的多样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向发展。(4)、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种种原因,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可以说现在尚处于一个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漫长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乡村众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并不快。由于政府、宣传、资源、市场等诸多原因,乡村旅游发展并未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国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大好的机遇。中央为此出台过一些文件规定,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旅游局的一些规定,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投资和管理力度,使得一些乡村旅游得到发展,初步形成了喜人的态势。(三)近年来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我国各地农村旅游的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据统计,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各种形式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以及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带不断涌现。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00亿元人民币。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科学规划滞后(二)管理协调缺位(三)人才严重匮乏(四)产品内涵不足(五)乡村环境退变(六)资金投入不足六、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旅游者倾向于选择能够转换心情、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游览方式。因此,乡村旅游应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观光——休闲——专项”旅游的复合体产品将应运而生,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首先,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现的宏观政策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因此,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其次,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机密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今后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合理地开发和规划,改变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的现象,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第三,生态农业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具有人与环境协调的优势,乡村旅游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和自然、人文环境融合、协调基础之上的,失去了这种融合,乡村旅游就没有了依托;失去了这种协调,乡村旅游就成了无水之源。•最后,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通过淳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氛围,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乡村旅游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