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原创哲学专题二唯物论正式稿
1思想政治模块四《生活与哲学》三、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1、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①实践为认识提供新问题和新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新的认识工具。③实践不断提高人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①只有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的实践,②能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3、真理及其特性(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归纳:2【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⑴认识的反复性: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结论: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⑶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归纳:【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综合归纳:(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又称认识论、课本称呼: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实践的特征: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有条件的。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练习一:一、判断改错1.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2.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4.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3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7.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9.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10.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二、选择题1.2015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光学年”,以纪念人类在光领域的重大发现。早在1015年阿拉伯学者推论出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定律1905年爱因斯坦指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0世纪中叶贝尔实验室研发了太阳能电池技术;21世纪激光和量子技术的应用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光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说明的哲理是①科学实验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客观事物阻碍人的实践活动③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探索真理是认识世界的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一直以来人们对彗星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彗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欧洲航天局于2014年11月通过“罗塞塔”号探测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核成功发射着陆器“菲莱”。对彗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彗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彗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④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根本动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往往会迷失自我。漫画(图8)启示我们A.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客观条件44.“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C.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5.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为A.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B.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正确与否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下图:《可以吃,不可以吃》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7.针对雾霾产生的原因,柴静调查认为燃油和烧煤是产生雾霾的两大罪魁祸首,而中石化方面认为烧煤是主因,燃油只是次因。对此,专家、学者与网民也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认识的主体上看,人们对雾霾的成因持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有差异的②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认识③人们的意识活动会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④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价值评价不同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5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A、认识的重要来源B、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类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的标准9.观察图2.漫画蕴含的哲理有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足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12.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其理论依据在于①理想、信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②高昂的精神使人振奋,萎靡的精神让人颓废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④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获得成功6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某地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拿药……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当患者确实很苦!”“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转变了医生的观念,增强了为患者服务的意识。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①人们的认识都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的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绝对的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都被认为是有极限的,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科学家打破了这一极限,使光学显微镜步入了纳米时代。这表明A.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会成为真理B.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C.真理性认识总是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否定D.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15.“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B.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D.真理是无条件的联系观发展观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7考点)(唯物辩证法部分)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唯物主义辩证法(又称辩证法或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核心论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特征之一)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7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总处于一定的联系当中,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类型: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生活中看似联系的现象:【原理】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1)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两者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8(2)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决定部分)方法论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原理2:部分的功
本文标题:原创哲学专题二唯物论正式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2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