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doc-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博士生导师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石庆华,男,1952年8月生,江苏省江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及水稻学科组组长、中国农业推广学会理事兼稻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被聘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南方稻区首席专家,2008年被聘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专家指导组副组长,2006年被聘为江西省农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2004-2006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二审专家。江西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1991年获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农业部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称号。主持和参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项目、江西省重点攻关项目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多项。其中,主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农业部项目2项,江西省重点攻关项目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系统地开展了杂交稻与大穗型常规稻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地上部物质生产和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水稻根系育种改良的对象和方法,开拓了水稻根系呼吸途径的耗氧特征、杂交稻离子吸收和维持呼吸的能量消耗研究新领域。系统地研究了水稻的氮素吸收特性和调控对策,有关双季稻施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取得了“水稻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稻田氮素管理优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推广等多项研究成果,丰富了水稻水稻高产理论与技术的内容,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江西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5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潘晓华,男,1963年11月生,江西省分宜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江西省农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农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以来,从事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的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与参编了学术著作及教材7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1996年至今,已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5人,2005年和2009年获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赵小敏,男,1962年6月生,江西省上高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江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遥感信息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绿色食品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研究。主持完成了各级各类课题40多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6个,以及横向课题20多个。现正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个,省级科研项目6个。获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励8项(其中4项排名第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和教材6部。曾4次到荷兰国际植物研究所、荷兰瓦格林根大学进行3个或6个月的国际合作研究。1998年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2001年、2005年3次被确定为“江西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是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曾晓春,男,1964年4月生,江西省永丰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兼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长物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植物生理、作物生理、植物生长物质与植物生长调控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茉莉酸类植物激素及禾本科植物颖花开放的调控。1995年2月-11月在日本筑波研修、1999年10月-2000年10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2003年2月-5月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国际植物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先后于1998、2001、2003年赴日本、菲律宾、印度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现并首次在国际上报道茉莉酸类植物激素诱导禾本科植物颖花开放的功能,丰富了植物颖花开放的调控理论;发明的水稻花时调控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茉莉酸类植物激素调控颖花开放及其机理,多效唑、稀效唑生理效应及其应用研究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奖二、三等奖各1项,江西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主讲本科生的植物生理学,研究生的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激素专题、植物激素与生长调控、专业英语等课程。主持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主持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高级植物生理学的建设。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9名,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4名。薛芳森男,1950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昆虫学会理事长。1983年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1992年和1996—1997留学德国萨尔大学生物系,2001留学比勒费尔德大学生物系。现任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农林昆虫生物学和滞育的研究,在昆虫教学和研究上主要取得如下成绩:(1)首次在国内外报道了近10种重要农林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为这些害虫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2)根据20多年对昆虫滞育(冬眠或夏眠)研究的结果,首次在国内外提出了“农业害虫分散繁殖”的新见解,进一步扩展了滞育的含义;(3)首次在国内外开展了昆虫滞育控制的光周期钟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个研究领域的空白;(4)首次在国内外报道了一个较低温度诱导的夏季滞育的昆虫,打破了夏季滞育仅能由高温和长日照诱导的常规概念。在SCI源刊物发表论文25篇,其中9篇发表在昆虫学顶级刊物“JournalofInsectPhysiology”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作为项目主持人和主要执行者分别荣获1999年和1993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项目主持人荣获1999年江西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3年荣获由江西省科协、江西省委组织部和江西省人事厅三家共同主办,江铃科技奖基金会承办的江铃科技精英。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讲了本科生的农业昆虫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昆虫生理生化、昆虫季节性适应、昆虫的钟和害虫综合治理等课程。培养了硕士生15名,博士生3名。目前指导硕士生4名,博士生2名。黄国勤,男,1962年10月出生,江西省余江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由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国培训部进修英语,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到英国YORK大学环境科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2006年8月,到香港、澳门考察访问,2008年1月,到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访问。连续4届被确定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3年被评选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担任2006~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发展与区域农业、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领域,对我国耕作学科的发展、耕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或专题)30余项,出版《中国耕作学》、《中国集约型农作制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与“三农”问题》、《中国南方耕作制度》、《江西省耕作制度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在农业发展与区域农业研究领域,对农业发展的规律,区域农业的模式、特点与趋势等进行了考察和探索,主编(或副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可持续发展导论》、《农业总论》、《农业发展原理》、《农业资源与区划》等,出版《有机农业:理论、模式与技术》、《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西农业》等学术著作。在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重点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态学科发展,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以及生态农业理论与区域生态农业模式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调查与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课题近20项,其中“江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模式及机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出版的教材、著作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生态学概论》、《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生态经济与生态江西》、《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实用生态农业技术》、《江西生态农业》、《江西生态安全研究》、《江西生态》(1~6卷)、《江西农业灾害规律》、《江西京九沿线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等。还创立了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创建了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在建立江西农业大学生态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江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国家农业部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南方分会理事长。现兼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委员,江西省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长,江西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江西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江西省减灾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特邀编委,《耕作与栽培》、《气象与减灾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编委。至今,黄国勤共讲授本科生、研究生课程20多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人;主持和参加完成(含正在完成)国家级、省级及其他各级各类项目65项,其中主持44项,出版著作(教材、专著、专辑或论文集)38种,在《ASPECTSOFAPPLIEDBIOLOGY》,《FieldCropAbstracts》,《FrontiersOfBiologyinChina》,以及《土壤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各种奖励50余项(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本文标题: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doc-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