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蜀河初中教师教学反思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教师董富印《平面镜成像》---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听了龚老师的讲课,让我受益非浅!并且由衷的赞叹此课的创意。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学案导学法”教学课例,朴实无华而又精彩,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原生态物理课,没有半点做秀之意。本节课的设计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给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这节课有以下亮点:1、引入生动,过渡自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课的起点是“精彩的开讲”。龚老师通过一幅栩栩余生的动画---“猴子捞月”,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了动画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兴致盎然,也像小猴子一样,想探个究竟。接着,陈老师又通过展示: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物体在光滑的地板砖上成的像等四幅图片,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焦点一下子就集中到“平面镜成像”上,许多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猴子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这样,龚老师便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愉悦的课堂,走进了物理知识的世界。2、教法得当,敢于创新。一堂好课的动力是“创新的教学设计”。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今天,有许多教师把教师理解为“传授”的一方,把学生理解为“接受”的另一方,而且不“讲”不放心,“讲”少了不放心,只有“讲”全了方才放心。而龚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运用了“学案导学法”,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该教什么、怎样教,而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提纲能否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学生能否根据提纲进行自主学习。龚老师考虑到,平面镜成像特点让学生自己探究会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同学将难以完成。所以,在突破该难点时,设计了有针对性、启发性、有梯度的五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讨论研究,这样通过自学和生生互动,同学们不仅初步解决了上述五个问题,而且很好的培养了思维和能力。学习的主动权虽然交给了学生,但陈老师对学生学习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走下讲台,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一堂好课的关键是“及时调控”。在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中,龚老师能及时地、动态地调控课堂,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后面的“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家都知道,任何高明的教师的“教”都不可能替代学生的“学”,只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和谐高效的课堂不在于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而在于教师是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龚老师不仅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充满活力与创新,而且每个环节的过度都安排得巧妙自然,如: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是生硬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而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照镜子入手,让学生拿出镜子照一照,由生活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去大胆猜想,趁机提出探究的问题;在上课的开始,不是生硬的直接进入课题,而又是由“猴子捞月”的童话故事引入,等等。同时,教师还充分应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一堂好课的品味就是“浓厚的学习兴趣”。3、注重实验探究,关注合作能力培养。一堂好课的生气是“高潮叠起”。龚老师通过学生实验将课堂又推向了高潮。本节课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是建立在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猜想基础上的。学生结合生活中照镜子,并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了一番,提出了许多猜想:如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可能相等、像是正立的、像可能是虚像、像离镜子的远近与物体离镜子的远近可能相等,等等。有些猜想大大超出了教材。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猜想的重复、不正确,而是引导学生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重点抓住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交流评价等环节深入挖掘。陈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合作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让学生在交流评估中自我发现问题、纠正方案,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同时还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探究过程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之一。为了弄清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教材是通过对光的反射的光路图的分析得出的,那么实验中是不是应该体现出来呢?怎样让学生确认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呢?大家都知道靠“讲现象”来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龚老师在讲课时,充分利用了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了实验:首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然后让学生观察有没有光线射到白纸上。由于白纸上没有实际光线因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使这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真正体现了物理问题探究中的思维方法,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素养、物理思想也会在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4、练习有针对性,注重课堂效率。一堂好课的标志是“高效率高质量”。练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措施。龚老师在学生学会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后,马上精心选择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目的不单纯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落实,对概念、规律理解的深入和知识整合,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师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与交流。同时,通过习题的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控教学。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龚老师在讲解完平面镜成像特点后,马上想到了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了:牙医的内窥镜、潜望镜、舞蹈房的矫姿镜等。也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从这节课可以看出,龚老师在课前是做了精心准备的,她把课堂的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甚至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每个环节应如何过渡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有些内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展示,既生动又节省时间,譬如:在实验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玻璃板和玻璃板前后蜡烛的放置方法,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动画。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能够顺利完成实验,陈老师又在荧屏上展示了实验的步骤。这一些措施都为提高课堂的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好的讲课也有缺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老师只给了学生两支相同的蜡烛,这是不是就已经暗示了学生,探究的结论。这样的探究我认为也就失去了意义。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建议给学生四支蜡烛,其中两支相同的,一支大的,一支小的。在探究平面镜成虚像的实验中,陈老师的方法固然不错,但我觉得,如果能通过与小孔成像的实验做对比,效果会更好。在梳理反思环节,学生的回答只局限在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学到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说的很少。而这一节课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最后还是老师给做了补充。同时,学生对学习后存在的困惑更是避而不谈。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还是重知识,轻能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梳理、加工和反思,知识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总之,龚老师讲的这节课是一节和谐高效的课,如果陈老师再能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情飞扬的话语和神采奕奕的表情去感染学生,我想这节课会更加美好。有道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即使是有缺憾的创新,总比无缺点的墨守陈规要好。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3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