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明代文学主要名词解释整理1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2台阁体:明代前期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诗歌创作内容主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诗风雍容华贵,典雅工丽。但是内容较贫乏,显得矫作。3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4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例如《三国志章回演义》5拟话本:指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编写的小说。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加工编辑,进而进行模仿话本的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的话本,称拟话本。6三言二拍: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这三部小说集。“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是《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7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群体,成员总共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8後七子: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其余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9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其余代表人物:谢铎,张泰等人。主张:提倡“诗学汉唐”,反对台阁体委琐卑冗的文风。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强调从文学本身去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这对台阁体产生巨大冲击,对当时文坛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主张的过度。10公安派: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核心是“性灵说”,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主张诗歌应该突破“理”的束缚来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达个人真实的生活欲望;并且具有诗人的独创艺术特征。缺点是有的作品过于率直浅俗。11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散文创作流派,代表人物: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王慎中等。因为主张作文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成为唐宋派。唐宋派作家在创作上主张“文以明道”,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重视法度、提倡明道的同时还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12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公安派影响,提“倡重真诗、重性灵”;在复古问题上,提倡要学习古人的精神,积累文学底蕴。在创作上,竟陵派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审美情趣,与公安派率直轻浅的风格相对立。13童心说:明代后期李贽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指真实的思想感情。李贽把文学看做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看作是文学评价的最高准则。这种观点是进步的,打破了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禁锢,促进晚明的文学革新。清代文学名词解释部分:1岭南三大家: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三人合成。三人诗作集合成《岭南三家集》,故有“岭南三家”之称。他们的作品主要是用于反映岭南的山川风貌,人情世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清初三大家:指清代初年写文学散文的三大古文家:侯方域,魏禧,汪琬。3江左三大家:指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三人。因他们都是江东人而得名。三人中钱谦益、吴伟业的文学成就较高。4虞山诗派:在钱谦益的影响下在其家乡常熟产生的诗歌流派。主要人物有:冯班,冯舒,钱曾,钱灿陆等。其中冯班是代表人物,其诗歌理论有独到之处,在创作上主张效法晚唐李商隐。5梅村体:梅村是清初三大家诗人之一吴伟业的号。梅村体是吴伟业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歌的基础上,集合初唐四杰与温庭筠、李商隐的情味,结合明代戏曲传奇的戏剧性曲折性,自称的一种叙事性诗体。梅村体诗歌主要突出叙事、写人,情节带有传奇性。并且梅村体把古代的叙事诗推向新的高峰,对后世的叙事文学有重要影响。代表作品:《圆圆曲》。6南施北宋:指清初诗人施闰章、宋琬的合称。7南洪北孔:指清代杰出的戏剧家洪昇和孔尚任,因洪昇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而得名。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传奇中的两大著名作品。两部作品巧妙地把历史真实和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并且语言典雅,结构巧妙。8一人永占(又称“笠庵四种曲”):指清初李玉的四部剧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9:“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歌理论。提倡有神韵的诗歌是为诗的最高境界。“神韵说”实质上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功能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清新高远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10格调说:是明清时期的一种诗论,由清代的沈德潜正式提出。明代的前后七子都提倡格调,推崇盛唐。沈德潜提出的格调说,实质上就是运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统治阶级的理论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服务。同时,沈德潜在诗歌表现上主张恢复儒家的“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传统。11性灵说:明清重要的诗歌理论,由明代袁宏道提出。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独抒性灵”的性灵说,用来抨击复古主张。性灵说提倡试问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12肌理说:由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他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说”包含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以文章结构为基础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质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来论证考证充实诗歌的内容,达到文理和义理的统一,从而弥补神韵说,格调说的不足。13阳羡词派:清代词流派之一,由陈维崧开创,因陈维崧是江苏阳羡人而得名。特点:创作上效法苏轼辛弃疾,接近辛弃疾豪迈苍凉的词风。内容上多反映民生疾苦,词风豪迈。14浙西词派:清代词派之一,由浙西词人朱彝尊开创。特点:创作上效法姜夔、张炎等婉约派词人,以张炎所说的“清空”为词的最高创作境界。注重词的格律音韵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15常州词派:清代词派之一,由常州词人张惠言开创,周济进一步发展。常州词派内容上主张恢复“风骚”的传统,强调比兴寄托。词风实质,气势雄健,但范围比较狭窄,意旨比较晦涩。16桐城派:清代中期的重要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而得名。基本特征: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以秦汉和唐宋八大家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做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和散文理论。三人主要成就:方苞:提出“义法说”。将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就是指言有物,法就是指言有序。“义”具体指文章内容;“法”具体指文章的布局、法章和文辞。义法之间的关系是:义决定法,法体现义。刘大櫆:在方苞,姚鼐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义法说进行理论扩展。姚鼐: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提出:a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b用“八要”将文章的义理、考据、辞章落实到处;c将文风划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忠义:首先,忠义的内涵不同,三国的忠义在于君臣,在于正统思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忠君爱国的高尚思想。水浒,突出人性化,忠义更加在于兄弟情义,是一由于种反抗压迫反抗社会不公的这种共同的理想而走在一起的普通人,更加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第二,人物差距,三国描写的英雄,水浒描写的是好汉。这个不一样,三国的忠义更加理想化,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忠义。水浒描写的却是兄弟之间真心情义,人物更加多样化。忠义在三国和水浒中是有着质的区别,但也不是说没有共同的地方的,我们也看到了刘关张的兄弟义气还是和水浒之中的一样的,只是对于在封建社会来说,忠君忠国才是第一位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岳飞将军背上的字一样。其次才是兄弟之间的忠义,比如说三国中诸葛亮和诸葛谨两兄弟,他们首先是忠于自己的主公,其次才是忠于亲兄弟。1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2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的《浣沙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3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4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5清末四大家:朱祖谋、况周颐、王鹏运、郑文焯。6《今古奇观》: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7三言二拍: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8“书非借不能读也”出自清·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二《黄生借书说》。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本文标题:主要名词解释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4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