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初二教材第一章走进物理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一部分声的世界(初二第三章)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8、声与次声1)人耳听觉频率范围:2)超声:3)次声:第二部分多彩的光(初二第四章)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承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1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14、作图: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6、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作图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v)应用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v2f照相机u=2f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2ffu2f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2f幻灯机u=f不成像uf放大虚像透镜同侧vu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10、光的色散1)太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色光。2)光的色散现象:3)光的“三基色”:4)颜料的“三原色”:11、眼睛与视力矫正1)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的实像。2)近视眼是将像成在视网膜,要配带制成的眼镜。3)远视眼是将像成在视网膜,要配带制成的眼镜。12、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2)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3)望远镱:4)照相机和投影仪:第三部分热现象(初三第十一、十二章)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摄氏温度规定:①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50℃1℃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记忆】物态变化关系图,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10、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①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②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2.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4.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Q=cm△t水的比热是4.2×103J/(Kg·℃),水的比热比较大可以用来解释水作冷却剂、冬天灌水护苗、内陆地区温差大等现象。5.燃料的燃烧值:1千克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mq①液氢的热值较大是用来做火箭燃料的原因②节约燃料的途径:a、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充分燃烧b、减少热量的损失6.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的总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7.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包括内燃机、火箭等几种。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_吸气冲程_、_压缩冲程_、_做功冲程__和_排气冲程__四个冲程,飞轮转__两_圈,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_机械_能转化为_内能_能;在做功冲程中,_内能_能转化为_机械_能。8.热机效率: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之比。9.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第四部分力(初二第二、五、六、七、八、九、十章)1、动与静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4)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举例: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微米=0.000001米=10-6米1纳米=0.000000001米=10-9米【记忆法】倍率1031010101031031Km—→m—→dm—→cm—→mm—→um—→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三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消除的。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滚轮法:(3)代替法:7、快与慢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速度公式:v=s/t3)速度单位换算1m/s=km/h1km/h=m/s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8、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
本文标题: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5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