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作者:高兴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参考文献(39条)1.参考文献2.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20003.丁秀华旅游资源学19994.杨时进旅游学19965.钱今昔中国旅游资源景观欣赏19936.吴相利黑龙江省旅游开发研究20017.王英利.张振国五大连池火山旅游资源系统分析评价及保护利用探讨1997(02)8.杨振之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期刊论文]-旅游学刊1997(3)9.李方正五大连池火山198610.王民黑龙江省火山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4)11.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199412.徐淑梅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2001(2)13.张桂兰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北方论丛2002(3)1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200115.陈卫东旅游持续发展初探[期刊论文]-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2)16.陆景武社会趋向与观光需求1994(03)17.雷明德当前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994(06)18.叶民强双赢策略与制度激励-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博弈分析200219.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人文地理1996(2)20.王兴中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199621.傅文伟旅游开发与规划系统199622.叶文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系统结构分析199523.李伟.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期刊论文]-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24.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期刊论文]-地理科学1997(3)25.王金南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2002(3)26.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2001(01)27.张思锋.张颖对我国循环经济研究若干观点的述评[期刊论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8.林超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199929.KathleeaWilsonTherapeticlandscapeandFirstNationspeoples:anofexplorationofcnlture200230.JoannaBurgerLandscape,tourismandconservation200031.BarbaraACarmichaelDestnations:CulturallandscapesofTourism199832.AnnaChiesuraTheroleofurbanparksforthesustainablecity200333.NavehInteractionsoflandscapesandculture199434.BarbelGuntherGapitalisingonmultiplicity:atransdisciplinarysystemsapproachtolandscaperesearch200135.PritchardAnnetteMorganPrivilegingthemalegaze:Genderedtourismlandscapes200036.ChhetriPremDetermininghikingexperiencesinnature-basedtouristdestinations200437.WaittGordonTheboundariesofnaturetourism200338.CudlipWAnewinformationsysteminsupportoflandscapeassessment:PLAIN199939.ChrisRyanTourismandculturalproximity200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志刚.LIUZhi-gang晚明士大夫与旅游资源评价-社会科学家2009,(9)晚明时代旅游风气兴盛.晚明士大夫作为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主体,在积累了丰富的旅游审美经验的同时也总结提出了他们的旅游资源评价观点.晚明士大夫的旅游资源评价观点主要是建立在旅游审美基础上的,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旅游资源本身价值的评价与对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的评价.晚明士大夫意识到了旅游审美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在提出这一旅游资源评价观点的同时,也强调了不同的旅游审美观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形成中所具有的影响意义.2.学位论文冯燕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2007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能否得以合理和科学的开发利用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如何开发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和前提是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全面科学的评价。人文旅游资源是为开展人文旅游活动而开发的、与当地人文事象密切相关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的总称。人文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其开发评价又是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是能否编制好规划的前提。在目前阶段下,评价往往看似定量科学,实则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很难进行较为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往往会出现不同专业的规划专家,得出不同的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所以,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价值的意义重大。近年来,旅游学界做了不少对自然类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而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对较少,对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文旅游资源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是旅游规划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识别资源类型特征,分析资源组织结构,确定资源价值,评估资源影响,其分类和评价的真正意义是为了科学地开发利用人文旅游资源。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通过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科学地确定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方向。本文的研究思路重在查找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工作,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两类专项人文旅游资源——古村落和民俗旅游资源,选取其适合的评价方法。研究方法主要结合经济学同现行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通过概念解析、分类比较、实例论证、模型建立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对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对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从概念分析开始,明晰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涵义,阐述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及评价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类专项人文旅游资源——古村落和民俗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文章的创新之处是在定量评价古村落和民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建议,并总结出适合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虽然已有人在此领域对人文旅游资源中古村落和民俗文化的价值评价做出了一些研究,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人文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方案出台,人文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所以,本论文将就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再次做出归纳与思考,针对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两类人文旅游资源——古村落和民俗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自己对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建议,并提出适合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为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贡献微薄力量。3.期刊论文廖莉霞基于AHP和TOPSIS算法的重庆旅游资源评价与对策研究-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6)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过程实际上是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及价值的认识过程,建立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评价、总结、以更好的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4.期刊论文郑耀星.ZHENGYao-xing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以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为例-资源科学2000,22(6)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影响的综合性、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旅游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5.学位论文李文杰县(旗)域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内蒙古凉城县为例1997该文从县(旗)域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力图总结作者参与的内蒙古凉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研究,初步探讨了县(旗)域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县(旗)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图.全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县(旗)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第二部分,凉城县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及可代表性分析.从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的角度阐述了凉城县旅游资源评价过程,提出旅游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发展目标,把岱海作为个案提出其规划方案.最后分析凉城县在县(旗)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可代表性;第三部分,在归纳总结第二部分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县(旗)域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模式.该文所提出的评价与规划模式,对于县(旗)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6.期刊论文肖胜和.周宣森.李健温州市旅游资源评价-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以国家标准(GB/T18972-2003)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所获的资料为依据,从资源丰度、品质、空间分布对温州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出温州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质优良;自然山水型旅游资源占相对优势,但人文旅游资源份量也较重;级别较高,单体分布相对集中,级别较低,单体分布则相对均匀;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7.期刊论文吴艳茹伊金霍洛旗旅游资源评价及分区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33(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方法,对伊金霍洛旗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伊金霍洛旗旅游资源划分为一带两区,即蒙古族民俗风情旅游带、伊东工业旅游区和伊西生态旅游区,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各区(带)旅游业的开发方向.8.学位论文李雪艳喀纳斯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支配着人们经济活动的目标指向,而且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支配着人们经济活动的价值观,是对物质无限增长的追求中形成的商品价值观。在这样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任何物质的存在只有转化为商品时,才能成为被社会承认的价值存在,而环境资源由于难以转化为商品,所以常常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这种对商品物质片面追求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资源短缺。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价值观,改变环境资源无价论。并且,不仅从观念上明确环境资源有价,而且要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具体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将环境资源问题纳入到经济规划之中进行综合决策,进而有效地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喀纳斯景区作为自然旅游资源是环境资源的一种,充分体现了大自然造物的绝妙。它丰富的资源类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变幻万千的湖光山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如火如荼。也正因为如此,喀纳斯的环境资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给这片“人间净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对喀纳斯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根据旅游资源的内涵,构造了旅游资源评价的体系框架:旅游资源景观质量评价、旅游资源服务条件评价和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在这一框架下,本文运用综合评分法对喀纳斯旅游资源的旅游资源景观质量、旅游资源服务条件进行了评价,运用旅行费用法对喀纳斯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是:喀纳斯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达到5A级水平,景观质量品位极高;旅游服务条件为三星级,具备了较好的旅游
本文标题: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