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初中物理概念型课2014.
初中物理概念型课程和规律探究型课程教学研究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杨东升QQ:394849537电话:13883747868问题一能力•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类教育的特点,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能力:知识+方法=能力。知识是指认识事物中所获得经验的总和,是用概念和规律来表述的;方法指的是解决问题策略和手段。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首先是从对事物的认识开始的,在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才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手段,这就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因此:知识积累+方法善用=能力提高问题二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应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注重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最简洁的表达形式)——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学科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一、物理概念教学•二、物理规律探究教学•三、知识巩固与运用课型(习题课)•四、复习巩固与拓展教学物理概念教学探讨(一)物理概念的特点1、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概念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知活动、观察实验、经验事实);二是概念形成的形式(概念结构、数学结构、知识结构);三是概念形成的方法(问题解决、科学方法、观察证实)。•2、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一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2)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二)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程序•1、概念的引入•(1)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概念•(2)通过实验引入概念•(3)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概念•(4)利用物理学史料引入概念2.概念的形成•(1)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2)给概念下定义•给概念下定义应该注意3点:第一,在条件成熟时提出概念的定义;第二,叙述概念的定义必须确切;第三,明确概念定义的局限性。物理概念的定义法有以下几种•(a)直接定义法:即根据物理现象直接下定义。如:质量概念•(b)比值定义法:即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是一个比值。如:密度、电场强度等概念•(c)乘积定义法: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乘积。如:功、电功率等概念。•(d)差值定义法: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差。如:电势差、速度改变量等概念。••(e)和值定义法: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和。如:合力的概念。•(f)极限思维定义法:即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数学极限表达式。如: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等。•(g)函数定义法:即物理量的概念的定义式是物理量的函数表达式。如:正弦式电压的概念。•(3)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和使用范围•学生只有弄清了物理概念定义式的物理意义和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概念。3.概念的巩固与深化•学生初步形成某个概念后,要用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概念,才能使概念巩固与深化。(三)、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概念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精心创设物理情景•2、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3、重视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总之,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有关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质量。物理规律教学探讨•物理规律,指在一类现象及物理过程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正是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物理学才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和体系。一、物理规律的重要性•1.从学科体系来看•在学科结构中,物理概念是基石,物理基本规律是中心,物理基本方法是纽带。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基本规律。•2.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形成物理概念是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概念不清就谈不到掌握规律;另一方面,掌握物理规律可以使我们从运动变化中、从物理对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中支进一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另外,有些概念本身就是建立在物理规律的基础之上,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3.提高学生的能力看•学生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分析物理现象,理解、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而规律教学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个要求。二、物理规律及其分类•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三、物理规律的特点•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a、物理规律的近似性b、物理规律的局限性)四、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1.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规律的方法•2.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3.使学名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4.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5.学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规律的方法•a、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b、把握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c、懂得研究方法;2.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a、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规律的教学要求•b、用数学表述的规律的教学要求•c、对用图象表达的规律的教学要求•3.使学名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由于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故规律的成立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明确各规律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乱用规律,乱套公式的现象。如:胡克定律(弹性限度内),欧姆定律(纯电阻型电路)等的运用。4.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是I=U/R,电阻的量度公式是R=U/I,电阻定律表达式是R=pl/S,导出公式U=IR,特别要注意物理中的导出公式与决定式的物理意义与区别学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5.学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对于重点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会灵活运用。因为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运用的过程,就是将抽象的物理规律转化为具体的过程,从而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五、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首先要创造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一般通过如下三种途径•其次,创造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第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在中学阶段,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实验归纳法、理论分析法、假设——验证法。具体做法分别论述如下。a、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b、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规律的方法;c、提出假说,检验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对规律的讨论,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包括对文字表述含义的推敲,对公式和图象含义的明确。•2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与范围•3讨论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另外,在讨论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一是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运用规律的练习。•三是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规律独立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小设计和小制作,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各种思维品质的水平。•最后应当指出: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有阶段性,有一个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教学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六、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处理好教学严谨与突出重点的关系•2.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有效组织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让学生主动建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精心设计练习,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6.掌握物理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注意阶段性•物理规律的描述往往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文字叙述、数学公式和函数图像。初中物理课内探究教学模式设计•1.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2.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1.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基本特征:(1)学生围绕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具有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学生从证据中提炼出解释,对具科学性的问题做出解释;(4)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学生交流和修正他们所提出的解释.2.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旨在将探究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行整合,它可以很好地用于建立某些特定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过早介入(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会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此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不必要、不应该,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此时显得指导不够充分,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成功实施这种模式关键,是根据具体内容和具体学生适时指导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概念型课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6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