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初中生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关系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生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关系教学模式探究【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技巧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消极地学,机械地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形成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一、用兴趣吸引学生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越浓,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1.模拟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如果脱离生活实际谈数学,数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充分利用数学本身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利用数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爱护学生,对学困生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加强实践操作,凸显自主学习的过程新《标准》非常强调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实践中感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对学数学的亲和力和自信心。因此实践操作应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一种较为优化的教学策略.案例3、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中,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题:准备几根硬纸条:⑴取出三根硬纸条钉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推拉住其中两边,使这个三角形形的状发生变化吗?⑵取出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拉动其中两边,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改变了吗?钉成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又会怎么样?⑶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操作中及时让学生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见解,同时不仅仅局限在操作层面上,而且上升到思维层面.运用“操作+思考”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并适应其认知的结构特点,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⑴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⑵操作活动并非多多益善,当学生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向高一层次的抽象转化。三、重视复习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把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保持在头脑中,复习除了能加强记忆外,还有进一步理解消化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一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复习思路、方法、过程的思考,二是对学生的复习要注意有侧重点、有学生自已的复习问题解决的进度,三是复习的语言表现可以比照思辨,把数学概念和演算技能中的相似问题、模糊问题组成题组,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通过比照思辨,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演算技能理解的层次。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平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当学生的提问过于简单可笑时,可给以引导说明而不嘲笑讽刺;当学生的提问教师一时回答不了时,要能灵活应变而不敷衍塞责;当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这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提出的问题也更有份量了。五、指导学生有创新个性的学习创新来源于自主学习和思维有个性的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通常由兴趣信念以及追求进步等个性品质才能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学习就是有创新意识的表现,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可激发其追求成功的健康心理,并理智地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对问题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过程,要从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上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深层次的指导。六、帮助学生确立争先意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总有自己的特长,自主学习的本质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争先意识、成功的欲望,就会陷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惰性之中。学习目标与争先意识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目标本身就是争先意识的体现,争先意识必定要外化为一定的目标。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心理。竞争是一种比较,与自己比是不断超越自我,与他人比就是不断超越他人,竞争推动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七、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名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课”,没有活动,没有“做”,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标地探索和高度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形成其良好认知结构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更应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为学生付出,而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一部分。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将更高,要求教师在业务功底、创新能力和敬业奉献精神等方面都要达到较高的程度。只有通过其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才有可能改革创新出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富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出创造的灵感.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参考文献:蒋亚妮,凌世奎-《新课程:教研版》–2011王兆华-《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马娟-《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施建军-《新课程:中学》–2012王长娟-《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
本文标题:初中生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关系教学模式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6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