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
1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前言一、电子政务二、经济领域信息化三、社会领域信息化四、城市管理信息化五、信息产业发展六、信息基础设施七、信息化发展环境八、区县信息化九、2008年信息化工作要点2前言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2007年是我市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目标,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市信息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为根本途径。信息化工作始终坚持“五个更加注重”,一是在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二是在抓紧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三是在加快电子政务内部建设和使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向服务公众的转变;四是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五是在加快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南京市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全面展示了2007年我市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果,集中反映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并对2008年我市信息化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3一、电子政务综合政务平台为完善我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顶层设计,降低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系统的重复建设,提高各系统之间的融合度和共享效率,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信息办提出了综合政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方案,并于11月19日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主要有下列四项具体建设内容:1、建设安全与应用支撑体系。安全与应用支撑体系建设是集成南京市政务内网各业务应用系统中的共性化服务,将应用系统中的安全服务、用户管理、信息共享、应用提供、消息传递等功能进行封装和打包,为政务内网中所有用户和应用系统提供公共的安全服务、基础的应用服务和基本的应用支撑。2、建设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及建立各种安全使用制度,保证电子政务网络中各种系统资源的安全稳定运行,抵御各种攻击、保证各种敏感和非公开信息在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保密,避免因内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3、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政务资源来源于多个单位,各单位都是分别独立地建设自己的系统,处理自己的数据,数据标4准都不一致,在不影响和改变现有系统的前提条件下,需要结合业务应用系统,制定出相关数据规范和标准。4、建设公共数据交换体系。为目前各应用系统数据之间建立共享渠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和交换中心功能。权力阳光电子政务平台2007年列入建设计划的31个部门和8个区县全都通过了考核验收,目前实现全市具有行政权力的53个政府部门和13个区县均建成了权力阳光业务系统,完成“两年基本建成权力阳光电子政务平台”的目标任务。1、建成统一的权力阳光运行业务系统。覆盖全市具有行政执法权的所有单位及全部行政权力事项,基本实现各单位信息共享、联网运行,实现市网上政务大厅与21个部门、十三个区县自建权力阳光业务系统对接,做到数据实时交换。2、建成全市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数据库。2007年上半年,结合我市实际、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取消、挂起、合并等措施,最终确定市级行政执法事项3700项,其中行政许可254项目,行政处罚2699项,行政征收129项,行政强制112项,其他行政行为506项。编制了《南京市行政职权目录》,建立了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数据库。53、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控制取得了新突破。制定了《南京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行政处罚执行标准,通过建设行政执法标准数据库,建立了数据综合、交叉比对等多种机制,运用电子手段对行政执法运行和自由裁量进行监控,由权力阳光行政执法系统自动控制处罚幅度,有效限制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空间。4、初步建成行政监察监控系统。实现市网上监察监控系统与“市网上政务大厅”无缝链接、直接从“市网上政务大厅”自动实时采集行政权力运行过程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自动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应用。财政信息化全面推广应用非税收缴管理系统。2007年共有65个主管部门、305个执收单位纳入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全市所有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实现网上开票、网上打印、银行收款。目前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共开票87093张,实际到帐84529张,资金到账率为97%。建设公务消费卡管理系统。在预算执行系统中扩展公务消费卡结算功能,使得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能通过系统查询商业银行“银联”贷记卡上的消费信息,进行消费信息核对,确认后将款项通过授权支付归还到公务消费贷记卡上。贷记卡可以发放到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在职人员。6二、经济领域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4月份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12月份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同时与16个乡镇合作建设信息化示范镇,对村镇政府领导、农业大户及普通农民开展两百多场各类信息化培训,在农村建设数百个信息服务站点。全市农村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32万,有线电视总户数89.0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4.48%,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514个,发展广播电视双入户5.97万户。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进行南京农业网改版。增加《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等政务性栏目,强化了信息公开,设置《农业嘉年华》、《绿色南京》、《品牌农业》、《项目招标》等图标,增设《专题报道》和《热点聚焦》等栏目。依托省农业商务网平台,全市5个区县47个镇(街)参加全省乡镇农业信息网上大联播活动,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开展农村信息咨询服务。利用电视、电台、电话、电脑相结合的“四电合一”模式实现了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建立用于农业信息服务的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并对全市“12316热线”进行了整合,将惠农政策、科技信息、致富项目、维权方法等信息7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布,形成了具有农林特色的咨询系统。同时对农产品市场动态、价格行情和农资农讯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南京农林网、农业老板网和短信呼等形式向外发布。制造业信息化南京市积极利用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的契机,开展制造业信息化“5511”示范工程,每年安排500余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专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共安排组织200项示范工程项目,专门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建了南京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培训超过6500人次。初步统计,我市自2002年以来制造业信息化总投入4亿元,其中企业自筹3.77亿元,市科技经费资助2300万元,产生综合效益1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软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CAD/CAM/CAPP/PDM、ERP、CRM、SCM等新技术的运用,商务、物流等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增强了企业综合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2007年完成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国库信息处理系统、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系统等项目建设,同时注重加8强网络基础建设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积极促进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南京地区已发行银联标识卡2000余万张,发展特约商户11558户,布放POS终端22529台、ATM终端2294台,2007年刷卡消费金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7%。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南京旅游网第二次改版,进行南京旅游网英文版、日文版和触摸屏旅游信息的英文版建设,实现与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各区县旅游局、主要景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的互联。建设“南京虚拟旅游可视化平台”。以旅游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为基础,集成“食住行购游娱”旅游服务资讯等信息,完成一期项目景区(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4A以上景区)的虚拟可视化制作。建成DMS系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网络化。进一步完善咨询服务体系。建成10家旅游咨询中心,全市10家旅游咨询点已累计接待游客现场咨询40万人次,电话咨询20万起,在线咨询5万条。旅游信息触摸屏信息更新2次,单台触摸屏日平均查询量超过300人次,单个咨询架平均日取资料超过100份。积极开展“旅游通”手机平台建设。与南京移动公司合作,筹划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的“旅游通”手机平台,平台建成以后,游客可通过手机彩信、WAP网络等方式及时查询相关旅游信息。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质监、工商、税务等一批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领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9进步。质监信息化2007年,质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新增包括法律依据、发展规划、行政执法、便民服务、工作动态等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开通了金陵质量论坛。建成了“12365”投诉举报热线软硬件系统,开通了“122”社会求助服务台。建立了全市2400多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数据库,实现了对企业基本状况、生产质量保证能力以及质量情况的闭环动态监管。维护了近8万台特种设备数据,完善全市企业自然状况(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国家、省市名牌产品,质量奖企业,许可证产品,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企业通过计量认证,获准使用C标志等质量、标准化、计量监管数据。工商信息化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南京工商政务网,增加自动搜索引擎、网络互动、多媒体服务等功能,新增了重守企业评定、动产抵押、阳光工商、合同监管等40多个特色栏目,开通了网上企业名称预核准、工商信息和业务进程查询、在线业务咨询等业务,使工商政务网真正成为涵盖政务信息发布、网上办事、投诉举报、在线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据统计,2007年工商政务网共完成了4000多家内、外资企业的网上年检,289家南京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综合测评工作。10税务信息化地税系统积极开展对省级地税3.0项目(税务大集中信息系统)业务和技术符合性测试、业务需求评审、差异分析等工作。在网上办税平台的统一架构下,完成房地产和建筑业网上开票、网上出票、个体网络化改造、身份证查询识别系统等程序的开发,进一步扩大了网上办税的业务范围。组织完成税管员平台、权利阳光查询平台、财务数据分析平台、个人所得税自然人评估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优化、审计规则定制等数据利用程序的开发,对纳税评估程序进行了全面整合。完成车船使用税委托代征、公积金征收、Tips对接系统、工会经费征收改造、公文系统版式文件和电子公章应用集成、网络教育平台优化、档案管理系统优化、外部网站优化、值班长网络日志等系统的创新工作。加强征管业务数据录入采集管理,共组织录入新办税务登记31000余户,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数据约125万条。国税系统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网上南京国税系统,包括“社会公众”、“纳税人”、“国税机关”、“协作单位”等4个区域,设立900多个栏目,提供信息浏览、纳税服务、涉税办公、行政管理、工作协同、业务整合等功能。完成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具备跨系统、跨数据库的综合信息交互聚集能力。完成第二代网上申报系统建设,纳税人可以通过网上申报系统进行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申报,目前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网上申报率达98%。11三、社会领域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继续开展创建“合格学校”和建设“五室”工程,加快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设施建设。全市中小学升级和改造网络学习室130间,配备计算机5651台,525所学校通过含网络学习室在内的“五室”达标验收,实现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有2个以上的网络计算机教室。全市10所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成13个高配置的计算机网络教室,配置了成套的摄录设备、剪辑设备和互动式电子
本文标题: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7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