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2、()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A.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3、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4、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功能。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二、多项选择题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E.发达的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存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D.阶级的出现E.国家的产生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的产生过程。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A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选项D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相关概念。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相关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2、【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2、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A.价值B.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D.交换价值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A.劳动的差异性B.劳动的二重性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4、凝结在商品中的(),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A.具体劳动时间B.价值和使用价值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6、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7、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8、货币的本质是()。A.价值B.使用价值C.社会属性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9、在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称为()。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流通手段1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C.待流通商品数量成反比D.物价水平成反比11、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价格运动B.产品生产数量C.商品周转速度D.货币流通速度12、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的职能。A.价值尺度B.价值储藏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13、()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A.价值不同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C.价格波动D.价值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B.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E.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价值3、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B.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E.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4、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具体劳动时间成正比B.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D.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5、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自然条件B.国家政策C.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D.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E.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6、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包括()。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E.虚拟价值形式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E.世界货币8、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包括()。A.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买卖B.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C.支付工资D.银行信贷E.清偿债务9、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A.待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流通的市场范围C.商品的价格水平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交易的难易程度10、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A.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B.促使生产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C.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D.有利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E.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所以选项C错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9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价值。参见教材P9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参见教材P9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抽象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具体劳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9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参见教材P10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就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参见教材P10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的理解。参见教材P10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参见教材P11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1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参见教材P12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121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21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参见教材P13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所以E项错误。参见教材P92、【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参见教材P93、【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概念的理解。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参见教材P9-104、【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单位商品价值量的理解。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05、【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参见教材P106、【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包括: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参见教材P117、【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参见教材P118、【正确答案】:CDE【答案解析】: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选项A是流通手段职能。选项B是世界货币职能。参见教材P129、【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参见教材P1210、【正确答案】:ACE【答案解析】: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点,即选项ACE。参见教材P13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单项选择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A.19世纪20-30年代B.19世纪30-40年代C.19世纪40-50年代D.19世纪50-60年代2、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的时间是()。A.14世纪末15世纪初B.19世纪末20世纪初C.16世纪末17世纪初D.17世纪末18世纪初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A.国家垄断B.垄断资本C.私人垄断D.金融寡头4、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A.提高市场占有率B.降低生产成本C.获得规模经济D.获取垄断利润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实现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是()。A.制定垄断价格B.垄断产品经销商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来实现。A.参与制B.代理制C.委托制D.国有化7、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A.垄断资本B.金融寡头C.垄断组织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的有()。A.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D.私人企业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C.金融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10、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B.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产生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是建立无产阶段专政D.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发展11、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成二、多项选择题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自由竞争B.自由经营C.国家干预经济D.国家不干预经济E.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垄断组织产生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
本文标题:初级经济师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8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