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0030221.wps有突破才能有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考(湖南省农业厅厅长余英生)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十六大报告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地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步子不是很快,成效不很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机制等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有新突破,有突破才能有发展。在培育优势产业上有新突破。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关键是解决好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各地由于地域、资源、气候等条件的差异,优势产业必然不尽相同,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产业重点,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形成特色。在产业区域布局上有新突破。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应从合理规划产业区域布局入手。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在农业生产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打破过去各地自求平衡的格局,加速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应根据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集中,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业生产布局。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有新突破。一些地方农业生产基础比较好,但产业化发展不快,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因此,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分等定级、包装、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和半成品加工,又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把初级农产品变为技术含量高、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产品。创办起点高、上规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必须走招商引资、市场融资的路子,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在培育龙头企业上有新突破。广大农民由于分散生产和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广大农民,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但目前真正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还太少。抓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完善经营机制上有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又是农业运行机制的创新。搞好产业化,就要创新机制,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企业与农户很好地联结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行“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切实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妥善处理好产、加、销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经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等方式,加速各类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科技创新上有新突破。科技创新是推进产业化快速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动力之源。当前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搞好种苗工程。加快种苗产业化进程,建立育、产、销一体化的种苗产业化经营机制,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完善种苗市场供应体系;通过加大引进和繁育力度,加快品种的改良步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奠定基础。二是加快农业科研开发。按照企业办科研的方向,积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科技推广力度。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扶持集体、民办等科技服务组织,实行多元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改进服务上有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改进工作方式,改善对农业的服务,由过去大包大揽、催耕催种的直接管理,转向以引导、协2调、扶持、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要树立大市场、大农业的观念,不能只着眼于本地、本省的小市场去发展某些产品,而要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规模产业;不能仅仅抓农产品的生产,而要坚持产、加、销一起抓;不能就农业抓农业,而要抓农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引资、引智、引企和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来发展农业。写好“公司+农户”中的“+”号在“公司+农户”这一模式中,实现二者双赢的关键在于:公司和农户之间的那个加号怎么写,决定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组织与利益联结机制是否有效。据了解,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在组织形式上有三种联结方式:松散联结(靠各自的信誉联结)、较紧密联结(靠双方缔结契约的信用联结)和紧密联结(产权联结)。在广东,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结,以较紧密的联结形式居多。广东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的基本模式是:公司提供的生产要素主要有技术指导与服务、一定量的市场信息和市场销售渠道,承担对农民种苗、种子、肥料、农药赊销的资金支持。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在企业与农户之间,有中介(组织或个人)负责双向沟通。调查表明,当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时,个别企业坑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有些企业坚持履行合同,其利润一方面靠其它时期的利润抵补,更重要的补偿渠道是公司在为农户提供农资和服务中所获得的利润。具体来说,广东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方式:买断型利益分配。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的产品一次性收购。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农户仍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处于提供原料的地位,缺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在蔬菜、水果、手工业产品的生产中,这种分配模式比较多见。在对农户的访问中发现,由于劳动的边际产出很低,即使公司进一步降低价格,仍然会有许多农户愿意接受生产任务,这里的均衡依靠的是贸易公司之间的竞争。保护型利益分配。即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农产品以保护价格收购。双方签订收购合同,以市场平均价格为基准确定保护价格,有了经济约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保护价格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户提供原料的地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有些企业还采用浮动保护价的措施,如茂名市绿园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甜玉米收购合同时,规定收购价格为0.9-1.2元/公斤,市场上价格高时就按较高的价格收购,价格低时就适当下浮收购价格。再如清新县根本科技扶贫有限公司,由于其母公司有很好的品牌和很强的销售能力,收购农户产品的价格一直高于当地市场价格,农户的产品基本全部售予该公司。目前在广东这种分配模式比较多见,堪称普遍。服务型利益分配。即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双方签订合同,确定农户提供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收购价格以及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的服务项目。龙头企业只收成本费不收服务费,或成本费与服务费暂时都不收,待农产品收购时统一扣除。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式。有专家认为,这种分配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从理论角度讲,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通过内部的非市场安排,节省了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时的交易费用,这就是制度收益。由于公司把增收目标放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开拓市场和扩大销路上,从而在大多数年份赚得多、补得起。这种主动制定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格的办法,以非市场安排节省了企业与农户配置资源的市场交易费用,把企业与农户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了健康的利益分配机制。许多研究认为,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大都被农业之外的要素获得,温氏集团的经验证明,3农业龙头企业依靠自身的规模、企业经营效率、科技领先、资金等因素仍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利。目前温氏集团还处于不断地扩张之中,整体的经营效果说明该公司的机制是经得住考验的。摘自:《人民日报.华南新闻》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三农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发展特色经济,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把企业经营引入农业领域,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面临的“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以及种粮效益低下的状况,利用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的结合,激活本区域内的劳动力以及土地等资源,使农民增产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普遍采取以下几种模式1、龙头带动型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龙头”企业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是产业化组织的加工中心、营运中心、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这种模式广泛适用于种植业与畜牧养殖业。通过龙头企业支撑,实现规模经营,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此类型适用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市场较完善的地区。2、市场带动型通过建设当地市场,开拓外地市场,拓宽产品销路,牵动优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生产。例如,漳州市在天宝镇办起全省最大的香蕉批发市场,市场里设有银行、工商、税务、邮电、保险、宾馆、运输车队等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年交易额在10吨以上。适用于任何按市场经济运作的地区。3、主导产业带动型以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传统产品入手,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发展,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适用于资源禀赋独特,能大量生产各种名特优农产品的地区。4、集团开发型公司集团把农业作为一个巨大而稳健的投资市场,向“四荒”地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建设2万公顷的山羊基地,开发牧场3000公顷,种草3.4万公顷、植树100多万株,在羊绒主要产区建立了11个原料收购分公司,形成了工牧直交、贸工农间交的供求网络。此类型适用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差,但具有某项资源优势的地区。5、中介组织联动型以各种中介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技术协会、销售协会)为纽带,组织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使众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者联合进来形成统一的较大规模的经营群体,实现规模效益。适用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种植业、养殖业,在推广新产品、新品种、新方法的过程中,是一种投资低、收益高,农户得到实惠多的好方法。适用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种植业、养殖业,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都能适用。6、示范推广型加大力度,集中人才、资金、技术创办农业产业示范区。例如,广东省新兴县与广州市汇海新技术开发公司在粤西山区创办了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区。以优质水产及珍稀动物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种植等种养项目,带动区内农户致富。适用于一些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的地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若干对策41、发展特色农业,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随着农副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业从传统农业进入特色、优质、高效的精细农业发展阶段。生产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特种种植、特种养殖业,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企业,加大对农牧产品的加工深度和精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进行,必然会出现区域开发重点和开发前景以及资源的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并按产业化的模式经营此名牌产品。根据当地的特点,切实选择有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2、建设产地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县乡级蔬菜专业市场,发挥市场商品的集散作用和对外商品流通的辐射效应。解决农民的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市场设施和条件约束了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商流物流的顺畅流动时,要对市场环境和设施提出较高要求时,再考虑建场。在市场形成和发育的初期,加强市场秩序管理,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农民和商贩进行交易,同时在税费政策上给予减免优惠。同时,应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和地方财力,完善服务、改善政策环境,引导市场中介和服务组织的发展。信息咨询、行业协会、储运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市场中介和服务组织。3、积极培育和扶持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起一种或几种农副产品的综合开发,扶持一方致富。政府应该支持企业通过租赁、购并、拍卖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给予金融和其他支持服务,培育龙头企业。4、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
本文标题:农业产业化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