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前路迢迢利比亚——纪念利比亚战争结束四周年2011年3月19日(北京时间20日0时54分),位于利比亚东部的政府军装甲部队率先遭到法军战机打击,利比亚一个精锐的装甲加强团(相当于旅)包括2000多人,70多辆坦克被在一小时之内全歼于班加西郊外。紧接着位于地中海上的美英核潜艇及军舰向利比亚综合防空系统20余处关键节点发射了超过110枚战斧巡航导弹,致使号称非洲第二的(仅次于埃及)利军综合防空系统几乎瘫痪,之后数日美国多架王牌隐身战略轰炸机B-2“幽灵”图1利比亚民众抗议北约轰炸对利比亚空军及数座机场进行了轰炸,200多架利战机被炸毁,之后数月美、英、法、挪威、丹麦、瑞典、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卡塔尔、西班牙等十余个国家出动近两万架次飞机、3个航母战斗群,四十多艘军舰潜艇对利比亚地面部队、海军、防空设施和其他各种政府、民用设施进行了滥炸,并促使8月28日反对派攻占首都,10月20日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之久的卡扎菲在战斗中被反对派子弹击中而倒在了家乡苏尔特……“卡扎菲的独裁统治被推翻了,我们将拥有一个全新的利比亚”,一名反对派高官如是说。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茫然的,战前利比亚靠巨额石油收入人均GDP高达16255美元,(2010年)而战后利比亚人均收入只有10530美元(2012年),要知道利比亚在卡扎菲执政的第12年即1981年利比亚人均GDP就达11000美元,超过了战后,而且由于现政府为了回报西方帮其推翻卡扎菲政府将原来的石油收入由九一分成改为了七三分成,使得利比亚石油收入进一步损失。钱没了可以挣,但人心散了却不好整了,虽然利比亚全国只有700多万(2014年)人口,但是利比亚却拥有超过140个部落,这140个部落又分成以首都的黎波里为中心的,包括利西部和中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以班加西为中心的利东部的“昔兰尼加”以及以南部塞卜哈为中心的“费赞”,利比亚在1951年独立后三大部族联盟各自都拥有很大的实力,伊德里斯王朝无法有效控制全国,当时利比亚王国俨然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体。1969年卡扎菲上台建立“大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并统一了上述三地,并实行了“直接民主制”,在中央设立的“人民大会”和地方上设立的“人民委员会”成为利比亚主要的权力机关和政治机构,他实行民选选官并通过“铁腕政策”削弱地方部族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并努力试图将利比亚整合成“民族国家。”因此在他统治的四十多年里利比亚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行了国民义务教育,医疗免费等多项惠民工程,人口城市化比重突破80%。但是内战后,利比亚曾支持卡的西部南部与反对卡的东部又形成了对立,拥有利70%以上油气的东部于2012年宣布自治并拒绝向新政府上交武器;各个部落为了在新政府中争得一些利益不惜大打出手,2014年夏天,利比亚再次陷入内战,利比亚反对议会的宗教派民兵武装与支持议会的世俗派民兵武装在首都的黎波里展开激烈交火,双方动用坦克、火箭炮、战斗机等重武器围绕的黎波里国际机场、中央政府大楼、等重要目标进行反复争夺,9月,利比亚新政府再次被推翻,世俗派民兵遭受重创,被迫退出首都,随后宗教派扶植的新政府上台,几天后利比亚东部城市图布鲁格,流亡的利比亚国民议会重新召开并指责的黎波里的议会为非法的。至此利比亚又重新出现了东西两个“政府”分庭抗礼。而就在两个政府打得如火如荼时,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又出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北非分支宣布攻占苏尔特,守卫该地的利比亚黎明民兵已全线溃逃!苏尔特原本是利比亚中部沿海最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卡扎菲时代的军事中心,在2010年有斤20万市民,2011年卡扎菲在首都失陷后便退居于此,此后两个多月,利比亚反对派在此遭到了卡扎菲支持者和苏尔特老百姓近乎于疯狂的抵抗,最终反对派在付出5000多人的代价后才拿下苏尔特,卡扎菲也在最后的战斗中阵亡。随后反对派(此时是执政当局)展开反攻倒算,驱逐、逮捕、打死数万苏尔特市民,并切断了苏尔特的供电供水,使苏尔特几乎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大量苏尔特人被迫加入了庞大的利比亚难民潮,据国际红十字会统计到2014年12月苏尔特仅剩不到2万居民······而据逃出来的苏尔特市民讲:“正是由于政府的不管不顾使得苏尔特变成了一座空城,他们只知道抢地盘,而且没有那个民兵组织愿意待在苏尔特。”言外之意正是由于两个政府的扯皮给了极端组织可乘之机。而那些在内战中推翻卡扎菲政权的人也拥兵自重与新政府抗衡,据悉,内战刚结束时仅首都的黎波里便驻有十万民兵,相当于新政府军队总数的三倍……目前利比亚就好似回到了我国的战国时代,曾经非洲的“领头羊”,如今军阀割剧混战,极端组织泛滥,百姓民不聊生,整个国家分裂成东西两部,难道这是利比亚人民想要的吗?这有一组数据:目前一份调查显示利西部80%的民众怀念富裕稳定的卡扎菲时代,即使在曾带头反对卡扎菲的东部也有55%的群众怀念富裕稳定的卡扎菲时代……我想通过这组数据明眼的您一定会得到答案的。说完了利比亚国内,再让我们看看那些曾经积极推翻卡扎菲政权的西方的态度吧。战争前期到中期,他们一面积极支援反对派,打着“人道主义”大旗对包括利民用设施在内的利政府军控制区内一切目标实行狂轰滥炸,另一方面却在积极讨论战后的石油分红问题;战争后期甚至出现了法英领导人排队访问反对派高官的场面,但当一切尘埃落定英法等国领导人个个满载而归后,他们却把目标转向了另一个国家——叙利亚,而利比亚则被他们“遗忘在昨天”,难怪利比亚前反对派领导人贾利勒曾说:“西方在获得石油后,便将满目疮痍的利比亚抛弃了!”诚然西方做事一贯如此,2001年9.11后卡曾一改与西方对抗的强硬立场并屈辱地答应了西方包括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赔偿洛克比空难每位遇难者1000万美元总计27亿美元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条件并积极配合美国反恐战争严厉打击境内恐怖势力来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但是出于经济利益和铲除俄罗斯在非洲最重要的盟友,北约集团还是对这个曾经被其奉为“最亲密合作伙伴”的国家大打出手,由此也可见到西方不能信赖这利比亚老百姓朝北约战机射击一道理,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当他们把利比亚炸回“石器时代”在用数万利比亚人鲜血换来了他们所需要的石油后,他便“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利比亚!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说:“当北约联军入侵“利比亚”时,他们嘴里高喊“民主”,手却贪婪地伸向了石油”。西方一贯如此,从高喊“民主”的科索沃——只为了实验冷战后北约新式武器而进行了长达七十八天狂轰滥炸;再到今天的利比亚,西方一路走来踏着别国人民的鲜血来得到他们的利益!美国人总在高喊“民权”但西方哪次战争不动辄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流离失所?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吗?而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使馆遇袭包括大使在内4名美国人被打死正给了美国利比亚政策一记响亮的耳光!目前利比亚正出现种族主义苗头,面临国家分裂等诸多问题,据统计未来十年利比亚重建需要约5000亿美元,不过利比亚海外资产不下1400亿美元(目前已解冻过半),还有每年600亿美元财政收入,钱应该不是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利比亚新政府能否发挥有利因素,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构建一种广泛参与性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权力合理分配,但是今年初利比亚局势再次陷入动荡后,利比亚主要油港关闭,为了防止伊斯兰国的威胁,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7月宣布苏尔特省附近的11处油田停产。据悉由于局势动荡从2014年9月到2015年7月利比亚经济损失高达380亿美元。对利比亚人而言,部族政治、公民社会的发育乃至伊斯兰民主制度的构建,毕竟是长时变量。时刻慎对这些变量或是当务之急,但更当务之急的是如何使两个“政府”团结起来消灭极端组织,毕竟极端组织是全人类的公敌!否则索马里的今天就是利比亚的明天!兴亡百姓苦,但愿利比亚人民能早日恢复往日宁静的生活。C区高三八班高全靓2015年10月18日时代的荣光——卡扎菲——记念卡扎菲逝世四周年今年的10月20日,即是前利比亚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2011)壮烈牺牲在岗位上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他实现了自己“不胜利则战死”的誓言,倒在了家乡苏尔特。是的,他为了祖国的独立自主,自由富强倾尽了一生,把最后的鲜血也流干在了祖国的土地上,流干在了那片他炽爱的土地上!世人对卡扎菲的一生评论是毁誉参半的,在非洲人和利比亚老百姓眼中他是强人是领袖,在美国人眼中他是狂人是疯子;南非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称他为时代的偶像,美国总统里根称他为变态的达菲鸭。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利比亚苏尔特一个柏柏尔人牧民帐篷中,从小他便到离家几百公里的学校读书。埃及的纳赛尔和利比亚的民族英雄奥马尔给了他深刻地影响,经过刻苦学习,卡扎菲考上了利比亚最好的大学,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并成功获得了去英国留学的3个名额中的一个。在英国,英国人富足的生活刺激了卡扎菲,他从次便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使利比亚老百姓过上像英国人一样富足的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当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在1969年9月1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革命(即绿色革命)推翻了英美的傀儡政权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次日的黎波里电台里传来他的声音,这个27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这个国家事实上最高的领导人。他上台后采取一系列新政,果断废除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美国5000多人的驻军,并从苏联购买了总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军火。他致力于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国家城镇化建设(2010年利比亚城市化超过80%)。上世纪80年代他投资2000多亿美元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引水工程——伟大的人工河,解决了利比亚北部大城市的饮水问题。同时他严厉打击官员的职场方面问题,一次他突察的黎波里市政府,发现许多官员悠闲的边喝下午茶边聊天,丝毫没有办公的意思,他当即勃然大怒,命随身侍卫搬走了所有在喝下午茶的官员的椅子,并罚他们半年内站着办公。从此的市市政府办公效率明显提高,以前几个月能完成的公务,现在只需一两个周便完成了。记得他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呆在这儿,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反过来我们也应回报人民!”但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的,人也是这样,或许也可能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吧,到了卡扎菲执政后期,其对于官员的管理也逐渐放松了,因此又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官员,这也为其政权倒台埋下了祸根。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国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因此近一年党中央严打贪腐,一大批高官落马,我国反腐也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不能走老卡的老路,一定要将反贪腐工作进行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卡扎菲对本人的要求似乎也可以称得上苛薄了,卡扎菲一生基本上都住在他那贝因大帐蓬内;在国内出行时如果路途不远,他通常会骑骆驼前往;他每日三餐一杯驼奶一块古斯古斯(夹羊肉的大饼)……是的,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也要“普通”,就连自己的父母到去世也都与他住在一个帐篷内,在利比亚没有一幢楼房户主的名字是卡扎菲本人。他曾说过“除非全利比亚人都住进楼房,否则我是不会住入楼房的!”诚然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以客观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尽管其政权倒台后,西方媒体纷纷曝光其子女奢华的生活,因此卡扎菲也遭到了舆论的大量指责,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他为利比亚人民带来的巨大财富,2010年利比亚人均GDP16825美元,是中国的4倍,非洲第1位!2010年利比亚央行的外汇和黄金储备超过1700亿美元,是法国的3倍,非洲第1位!简言之,没有卡扎菲,就没有今天富裕的利比亚。尽管卡扎菲在人民眼中成为导师、元首,但其却成为西方人眼中钉,利比亚的经济命脉石油工业在卡扎菲上台前一度牢牢被英美把持,利比亚人民根本无法从巨额的石油产业中获取利益、实惠,而卡扎菲的上台改变了这一切,他不仅赶走了美国军队,还把利比亚石油产业收归中央,并利用石油收益大量兴建民生基础设施同时政府还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多项惠民政策。而美军为了报复卡扎菲多次武力打击利比亚,而卡扎菲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美国并
本文标题:前路迢迢利比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0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