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历史(必修三专题五)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必修三专题五: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14题)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传统制度”是指A.高考制度B.九年义务教育制度C.高级职称评定制度D.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2.(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21题)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3.(2012年1月佛山一模16题)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其中1912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4.(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15题)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5.(2012年1月惠州调研18题)右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6.(2011年12月济南月考34题)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I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7.(2011年11月浙江调研20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8.(2012年1月绍兴市期末12题)《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30题)2009年国防科大研制“天河一号”计算机成功,2010年该计算机运算达到每秒2507万亿次,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电脑。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战略是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10.(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21题)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A.1905年B.1912年C.1936年D.1956年11.(2012年1月南阳市期末21题)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2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晴的留学热潮①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12.(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15题)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由此,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①高等学校开始大量招收“工农兵学员”②国家在教育战线实行拨乱反正③国家开始实施高发展等教育“211工程”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3.(2012年1月茂名市一模38题)(26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女有了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材料一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安徽师范大学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11分)(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蔡元培为我国教育平民化做出了哪些贡献?有何意义?(6分)(4)温家宝总理说“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你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的话?(3分)14.(2011年11月皖南联考28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武帝时代的大创造。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陆丸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法宗旨时云:“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然终日从事者,虽日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厚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材料二19世纪末部分韦院教学内容简表书院正蒙书院格致务实书院求是书院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教学内客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各种西学、算学、外语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材料三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敷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敷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争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对比材料一,分析概括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2)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相对于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变化?体现出什么特点?(8分)3(3)综合上述材科,分析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15.(2012年1月湛江市一模38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一年级1948324212二年级1948234212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一一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材料三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号令各地“寺子屋”(设在寺院内由僧侣任教的学塾)全部废除,开设西式学堂。《学制》规定,小学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数理,地理、历史合占9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一摘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等材料四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l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人民版教材必修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6分)(2)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指出明治政府教育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式学堂对中日近代化的影响。(8分)(3)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教育变革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2分)16.(2012年1月云浮市一模38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一年级1948324212二年级1948234212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一一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材料三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号令各地“寺子屋”(设在寺院内由僧侣任教的学塾)全部废除,开设西式学堂。《学制》规定,小学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数理,地理、历史合占9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一一摘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等材料四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l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人民版教材必修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6分)(2)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指出明治政府教育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式学堂对中日近代化的影响。(8分)(3)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教育变革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4)通过上述探究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专题五)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0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