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问答资料答案
1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二)班级姓名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礼乐文明的建立1.西周的建立者,时间以及都城。2.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的对象。3.受封者的权利。4.受封者的义务。5.分封制的积极意义。6.分封制的消极意义。7.什么是宗法制?8.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9.什么是礼乐制度?10.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11.礼乐制度的消极意义是什么?12.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1周武王,BC1046年,镐(今西安)。2.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对象:亲属,功臣。3.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4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5分封制的积极意义: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6.分封制的消极意义:诸侯的权力、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的统治。7.宗法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8.周朝时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由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高,地位越高,权力越大。9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10.礼乐制度的积极作用:维护统治、稳定秩序。11.礼乐制度的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12.孔子重视尊卑等级。变革与争霸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和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BC770年-BC476年)战国(BC475年-BC221年)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4.齐桓公最先称霸,a,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b,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c,齐国优越的地理位置。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齐:山东;楚:长江流域;秦:关中)6.改革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7.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8.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葵丘会盟9.争霸带来的影响: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b、促进了民族融合。c、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10商鞅变法的意义: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211、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⑴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群众的支持等。⑵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百家争鸣1.时代背景:(1)出现了文士阶层;(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儒家孔子(丘)春秋“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道家老子春秋“无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庄子战国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战国法治兵家孙子(武)春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事备而后动”3.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4、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孔子重视道德教育:如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复礼等。②主张“有教无类”,③主张“因材施教”,④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⑤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可借鉴意义:①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③“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④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5.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秦朝一统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领导者:秦王嬴政;都城:咸阳2.秦灭六国的条件:(1)政治:百姓渴望和平,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经济: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3)人物: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4)地理位置: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受难攻(5)外交: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3(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隶书)(4)交通:大修弛道、统一车轨、兴修灵渠(5)军事:南服越族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流域)、北御匈奴筑长城(临洮,辽东)。(6)思想:焚书坑儒(A思想上一统,巩固了政治上一统。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如何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同时,他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1)焚书坑儒,钳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先秦文化:(2)实行了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3)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第二课汉唐盛世新的大一统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意义。2中国跨越了公元前后的朝代3西汉、东汉的开国皇帝,都城4汉景帝采纳谁的建议开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结果?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目的?6请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弊。7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8西汉为了推行儒学,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9西域指的是什么区域?10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作用?11什么的设立标志西域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12书P85“农事图”壁画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2.西汉3.西汉,汉高祖刘邦,长安;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洛阳。4.晁错结果是爆发了七国之乱5.董仲舒,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6利:为汉武帝提供了实现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弊: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7.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疆域治理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南方的经营。8.在长安设立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9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10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作用: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西汉和西域各国的友谊从此建立起来;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和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12①反映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农牧结合的生活情况。②反映了汉匈两族的经济交流③反映了少数民族也被汉族文化所吸引,逐渐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赤壁之战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交战双方,结果2、三国鼎立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区域魏220年曹丕洛阳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蜀221年刘备成都益州(四川),荆州(湖北湖南)部分地区吴222年孙权建业(南京)江东地区(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3三国鼎立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倒退?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的意义。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3.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4.意义:给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5北魏孝文帝改革: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提倡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迁都洛阳。重要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帝国新政盛唐气象1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意义2唐朝建立者、都城3唐朝“帝国新政”的内容4唐太宗认为君主和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5、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6当时各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什么?7三省六部制?8科举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9在读书人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10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11科举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何进步作用?12唐朝社会生活的特点1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4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盛世):51.581年杨坚,结束了长达400多年民族纷争、南北分裂局面,实现南北统一。2.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3.唐太宗的“贞观之治”(1)保证政治清明,正确处理君臣关系,虚心纳谏,善于用人;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减免租赋,减少力役;(3)促使民族关系融洽: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4)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5)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6)注意节俭,去奢省费。4.君主和人民的关系是舟和水5.①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②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④艰苦奋斗,勤劳节俭;⑤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6.天可汗7.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负责政令的执行。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他们之间各有分工,即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8.隋朝9.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改变社会地位。10.网罗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11.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12①丰富多彩,②中西互通,③胡汉交融。13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14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隋文帝:开皇之治;④唐太宗:贞观之治;⑤武则天:贞观遗风;⑥唐玄宗:开元盛世盛世文化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作者?所在朝代?2鲁迅称赞《史记》为?3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哪个朝代?4诗仙、诗圣是谁?5、玄奘和鉴真的共同功绩和不同贡献是什么?6、道教的经典是?7、“书圣”是谁?哪个朝代的?8认为画人物最重要的是画好眼睛的画家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9“颜体”的创立人是谁?哪个朝代?10《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11卢舍那佛像位于哪个石窟?1.《史记》,司马迁,西汉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唐朝4.李白,杜甫5.共同点: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不同点:玄奘:西行天竺(印度),求取佛经;西行见闻《大唐西域记》,记述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等;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等知识和技术传到日本。6.《道德经》7.王羲之,东晋8.顾恺之,东晋9.颜真卿,唐朝10.阎立本,唐朝11.龙门石窟,丝绸之路与大运河1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人物、主要路线、意义.2中原和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哪个城市?3京杭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段?哪五大水系?64京杭大运河的意义?1.西汉,张骞丝绸之路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大秦意义: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同样发挥
本文标题: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问答资料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