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历史学科考前核心知识点回扣(人教版)
《历史学科考前核心知识点回扣》【《考试说明》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必修一P4—P6)(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P8—P11)(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一12—15)(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必修一P16---P18)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4)作用: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作用: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二、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三特征。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三、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武帝集权: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军事、行政、财政三方面(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5、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6、清朝设立军机处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考试说明》考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必修二P5---P7;p16—p17)(2)手工业的发展(必修二P8---P11)(3)商业的发展(必修二P12---P15)(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必修二P10;p17—p18)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冶金:⑴冶铜:商周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⑵冶铁业:春秋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2、纺织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陶瓷业:⑴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2、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商业发展: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②周朝: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⑥明清: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③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四、“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重农抑商”政策:⑴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⑵影响: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②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③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海禁”政策: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⑵影响: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⑴产生: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⑵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考试说明》考点】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必修三P4---P7)(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必修三P8---P10)(3)宋明理学(必修三P12---P15)(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必修三P16---P19)一、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哲学思想:“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道家:老子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2、评价(历史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和正统思想。三、列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2、主要内容: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3、影响: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背景:政治上,专制政治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2、代表人物及主张:(1)“异端”李贽,著作有《焚书》、《藏书》: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顾、王、黄: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学术上,主张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3、影响(评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考试说明》考点】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必修三P36---P40)(2)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必修三P46---P48)(3)文学成就(必修三P42---P45)(4)京剧等剧钟的产生与发展(必修三P48---P49)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四大发明的概况:2、世界影响: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二、汉字和绘画的起源1、汉字与书法:各种字体特点及代表2、绘画: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三、中国古代文学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贵族平民的生活。2、楚辞:屈原——《离骚》3、汉赋: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4、唐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5、宋词:(1)繁荣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3)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6、元散曲:(1)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2)代表人物:关汉
本文标题:历史学科考前核心知识点回扣(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