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说明了()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B.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合作制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解析:选B。从表中得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成员由不同党派代表组成,这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B项符合题意。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修订后的消防法,使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关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历程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新民主主义的宪法B.“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1982年中国颁布新宪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B、C、D三项均符合史实。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解析:选D。《共同纲领》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内容,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故选D。4.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解析:选C。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5.201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5周年,中共中央曾经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内蒙古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故“创举”即指此事,其它几项均不符合史实。6.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A.恢复老干部名誉B.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革”错误C.扭转混乱局面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解析:选B。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拨乱反正的决策,之后在全国为“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平反,其目的是从组织上纠正“文革”的错误。7.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场景,它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8.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解析:选A。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内部问题是国家统一问题。三大改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说明所有制问题、民族关系、政党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已经解决了。故A正确。9.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的构想解析:选D。图片反映的是香港、澳门的区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10.香港回归前夕,美国某杂志曾发表《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其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上述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选C。香港12年的繁荣稳定,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时代》周刊对《香港已死》预言的否定说明A项不正确。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B项错误。一份杂志就某一现象的评价,不代表西方社会的整体观点,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11.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真实记录了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的生动细节丰富了关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解读,描述了香港回归后在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最有可能是()A.1997年B.1999年C.2005年D.2007年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香港回归是1997年,由此判断本书成书于十年后的2007年。12.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原乡人的血流返原乡,体现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体现了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13.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期间,海峡两岸在“三通”等问题上初步达成协议,这表明()①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与大陆实现“三通”②“三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往来有重大意义③“三通”的实现说明台湾全体民众都认可“一个中国”原则④实现“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祖国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①错在“唯一途径”;③错在“全体民众都认可”,在台湾还有部分“台独”势力,力图破坏祖国统一。②④符合题意。14.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③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②结论有误,对待台湾问题,中国政府主张采用和平方式解决,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①③均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15.申纪兰是中国唯一出席过一至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关于她所能见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1954年一届人大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②“文革”中该制度遭破坏,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利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发展和完善④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维护中华民族利益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于“左”倾错误,在“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完善,人大制度得到恢复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法国《人道报》1984年《中国人民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材料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立法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立法117件,九届全国人大立法113件。材料3:“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1、2及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12分)(2)据材料3,新中国成立直至今日,我国开创和不断改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有哪些?创造性地解决了哪些关系?(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可知在“文革”动乱后,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主要体现为加快立法进程,完备法律体系等。第(2)问要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史实回答即可。答案:(1)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健全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③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④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系: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祖国统一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17.阅读下列材料:一、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请回答:(1)诗歌一中的“黄豹”、“海狮”分别指的是什么?“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指的是什么?(8分)(2)诗歌二中的“郑氏的英魂”是什么意思?你了解台湾历史上的哪些重大事件?试举两例。(6分)(3)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含义是什么?用事实说明这一构想是可行的。(4分)(4)两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解析:第(1)问一定要弄清诗句的含义。第(2)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3)问要联系港澳问题来回答。第(4)问综合材料信息,一定要抓住核心。答案:(1)“黄豹”指香港,“海狮”指英国。指英国侵占香港后设立殖民机构掠夺当地资源、奴役当地百姓。(2)“郑氏的英魂”是指郑成功收复台湾,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勇气和能力。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事实: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充分说明了这一构想的正确性。(4)渴望祖国统一。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