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
2009年秋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高二历史期末试题2010.1.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卷的答题表在第n卷卷首。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表中的相应位置。1.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B.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2.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4.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的是A.顾炎武B.李贽C.黄宗羲D.王夫之5.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6.马克思指出:“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他”是指A.达尔文B.牛顿C.马丁·路德D.伽利略7.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在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美好蓝图中,“法律”是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下列关于这一话题说法错误的是A.伏尔泰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C.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主张用法律来废除私有制D.康德认为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8.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兴起于民间,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有很高的文学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以下文学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①战国“楚辞”体的创作②魏晋时期对绘画理论的研究③宋代话本的兴起④明清小说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10.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②肯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④树立了新的运动观、物质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下图是19世纪一位科学家用来说明“获得性遗传”的例子,这位科学家是A.拉马克B.普朗克C.胡克D.施莱登12.与蒸汽机车同时期出现的是A.汽车B.电话C.轮船D.电脑13.章太炎说:“(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这说明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④14.右图是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它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15.在中国1905~1913年的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共和”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的文章或报告有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论十大关系》④《论联合政府》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7.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④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20世纪5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维护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了A.“科教兴国计划”B.“863计划”C.“星火计划”D.两弹一星的战略19.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A.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B.惯用夸张手法,大力提倡想象C.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D.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20.《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如右图)是某画家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强调标新立异,而不注重写实。这幅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计60分。21.(10分)据下列两张表中已填充的文字,把正确答案填写在表的空白部分。表一:人物项目中国孔子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特征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奴隶制经济趋于瓦解;百家争鸣。①思想观点②知识即美德;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学术地位标志着儒家学说的创立,后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③表二思潮项目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①“打倒孔家店”主要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意大利拥有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②22.(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固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的哪一教育主张有关?并说明该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2分)(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帝国文化”的“定型”、“市民文化”的“幼弱”的共同原因。(2分)(3)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3分)(4)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2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科学和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材料二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材料四以英国棉纺业中心城市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左右。1786年,居民们看到了第一根烟囱。仅过了15年后,曼彻斯特已有约50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纱厂周围是工人的棚屋,绵延数里,几乎将旧城区包围。……城市中心区域已经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请回答:(1)据材料二、三,说明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的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两人在论述科学的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3分)(2)概括材料四所反映的情况。(4分)(3)据上述材料,概括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5分)24.(14分)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6分)(2)结合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变革过程。(6分)(3)扼要归纳导致中国与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2分)25.(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獠猛(草木丛杂,野兽出没)之俗,所以郅治国邦,固丕基(大的根本)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谓,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臣亦不存此方隅只见,顾经国方略有全体偏端,有本有末,如疾方亟,不得不治标,非谓赔补修养之方,即在是也。——《李鸿章全集》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受,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观点。(3分)(2)据材料二,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2分)(3)据材料三,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他认为“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的原因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孙中山提出这些思想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