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绪论漯河医专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01020303目录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health/environmental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living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根本任务在于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达到维护、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medi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是指空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由多种环境介质、环境因素组成。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是指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因素,也有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空气人水土壤、生物体各种环境介质与人群健康的联系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因素生活环境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机体与环境辩统一关系,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机体-环境交互作用环境机体环境相关疾病或死亡强度、频率适应修复损伤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中的因素属性分类:物理性: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化学性:大气、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生物性: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尘螨和动物皮屑)等。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环境(primary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包括有益因素(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和土壤等)和有害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人为环境(anthropogenicenvironment):都江堰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破坏(ecologicalenvironmentdestroy):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生产性废弃物(productivewaste):废水、废气、废渣。生活垃圾(domesticwaste):废纸、废瓶等。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污染的危害1.急性危害:污染事件、生产事故泄漏烟雾事件:伦敦煤烟型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生产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慢性危害WHO估计,2012年700万人因空气污染死亡,其中约33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260万人死于户外空气污染,这些死亡案例多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50万人。中国肺癌死亡率:1970年代7.17/10万;90年代15.19/10万;2006年30.84/10万;2012年42.05/10万。我国每年因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占GDP的5.8%。2010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人、2980人、1715人、726人,经济损失分别为18.6亿元、23.7亿元、13.6亿元、5.8亿元人民币。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globalwarming)臭氧层破坏(ozonedepletion)酸雨(acidrain)生物多样性锐减(reductionofbiodiversity)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揭示环境相关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制;阐明人群易感性差异的生物学本质;为保护易感人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如细胞行为和功能、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等)、蛋白质水平(如应激蛋白的形成、蛋白质的功能、代谢酶的多态性等)及基因水平(如基因的应答、损伤、修复与调控、基因的多态性等)上的相互作用,已筛查出600多个候选环境应答基因。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基因损伤信号传导生物效应体内的代谢和分布环境暴露细胞周期基因DNA修复基因细胞的死亡和分化适应损伤疾病机体对环境因素反应的机制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环境因素生物学效应的双重性。在浓度适宜时对健康有益,浓度过高则对健康有害。各种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复杂性。急性作用、慢性影响、早期效应、远期效应、单一环境因素、多因素的联合作用等。Hormesis现象:低剂量有刺激作用,高剂量有抑制作用。如镉、铅、汞、二噁英等。在确证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时,还应及时发现反映机体接触污染物的生物标志(biomarker)物,比如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ofexposure)、效应标志(biomarkerofeffect)、易感性生物标志(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食物水空气土壤尘土介质修复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死亡毒物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感染因素携带者感染剂量感染细胞复制病原体与毒物的联合作用机制-+个体易感因素疾病整合易感(交互作用)整合易感(交互作用)群体免疫扩散免疫力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组学技术:基因表达谱、表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多肽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暴露对机体的基因和蛋白质、多肽成分、功能、变化规律等的影响及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揭示环境暴露致健康危害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价值,可大大提高人们对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认识的水平,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检测技术: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色质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飞行时间质谱;分子杂交技术;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环境卫生监督涉及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等,环境卫生学则必须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如环境与健康法规、环境卫生标准的制订和实施都需要环境卫生学提出具体的卫生要求和环境卫生基准作为监督工作中技术规范的依据。第一节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1.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中国古代: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饮水与健康:四千多年前——开凿水井而饮净水、两千多年前——定期淘井和清洁净水。水质成分与健康:“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居住环境与健康:“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论空气、水和地点》,外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疾病的预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人口集聚—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1804年英国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1905年将加氯消毒作为饮水消毒的常规方法。1848—1854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JohnSnow对伦敦宽街的霍乱流行及不同供水区居民的死亡率进行了调查分析,首次提出霍乱经水传播的科学论断。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中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自1879年建设首座自来水厂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间全国仅72个大城市建有自来水厂,日供水量240万吨,管网总长6589km,只供给外国租界、统治阶层及大的工商业区约962万人饮用,而一般民众饮用水状况异常恶劣,以致烈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猖獗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全国6所医学院校率先设立公共卫生专业,环境卫生学成为独立学科。至今有100余所高校设置公共卫生学院(系)并开办预防医学专业,有环境卫生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出大批环境卫生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国家级卫生城市(镇、区)命名、饮水安全、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卫生状况和卫生设施得到改善、室内空气污染大大减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灭。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全国居民全死因回顾性调查;云南宣威肺癌病因研究;碘缺乏病防治达到消除目标;饮水型氟、砷中毒显著减少;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和砷中毒通过改良炉灶等措施显著减少。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监测工作卓有成效:主要包括大气污染调查监测、主要河流湖泊及海域监测及人群健康状况检测。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报告、饮用水卫生状况及重要水体的水质状况等作为常规工作进行全面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报告;全国630万km2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2007年发布《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至2011年底先后出台了《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7个环境与健康相关政策性文件。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总则中提出了“保障公众健康”;并增加第三十九条,国家建立、建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建立起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在不同领域制订或修订国家级环境质量标准1300多项,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我国现行的环境卫生标准为8大类,170多项标准。第二节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第三节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环境卫生工作: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
本文标题: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