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历史考纲(政治史,经济史)
1历史科考考纲与核心知识逐条解读(经济史)第一单元第1课一、考纲: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人类社会农业最早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又称为“火耕”。这种耕作方式在土地耕种一两年后由于地力下降只好撂荒。2.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地工具---耒耜,农业耕作进入了“石器锄耕”或“耜耕”阶段;耜耕可以把土挖得深一些翻得松一些,可以加快土壤熟化过程获得较好收成。但因缺乏肥力、中耕和灌溉,地力有限仍需撂荒。3.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农业耕作方式进入了青铜中耕阶段人们此时也懂得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4.春秋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的耕作方式和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最迟在春秋末期人们已经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推广。此后(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考纲: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各国的改革与变法2、形成的过程:生产力进步——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财政困难——各国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阶级力量壮大——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所有制。(商鞅变法最为彻底)3、影响: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存在二千多年,是封建社会各项繁荣的基础,前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各项特权,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另一方面到了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三、考纲:小农经济的含义⑴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作用: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③小农经济也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④它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四、考纲: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精耕细作技术不断成熟,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4、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第2课;一、考纲:官营手工业1.夏商周时期我国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3、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产品主要是武器和官府的生活用品,产品质量最好;二、考纲:冶金业的主要成就1、青铜铸造: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小件青铜器;②商周时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司母戊方鼎是其中杰出代表;③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铸造采用鎏金和镶嵌工艺。2、铁器制造:①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②战国时期铁器使用推广;③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来鼓风冶铁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3、炼钢技术:①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三、考纲:制瓷业的主要成就: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⑵商朝时中国已有了原始的资器;⑶东汉时中国资器生产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有了青资和白资;⑷唐朝时中国瓷器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⑸宋代出现了一大批瓷窑景德镇是其中著名的一个;⑹元代时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能烧出青花瓷;⑺明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此时能烧出五彩瓷;⑻清朝时可以烧制珐琅彩;⑼从唐代起我国瓷器开始外传。四、考纲:纺织业的主要成就:2⑴距今五六千年中国已有了丝织品;⑵商代时出现了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物;⑶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织品产量种类日益增多;⑷汉代时中国丝织外销量激增;⑸明清时①苏州和杭州成为著名丝织中心;②那时还现了花楼机;③同时还能织出“金宝地”等丝织新品种。五、考纲;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第3课一、考纲:“市”的形成和发展1.市的形成:西汉时期城市中出现了专供贸易的“市”:⑴长安城里有东、西二市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⑵官府设有专门官员市长或市令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⑶以上两点说明西汉时“市”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2.唐朝时市的发展:⑴唐朝时“市”有所发展城市中的市、坊(居民住宅区);⑵长安城中也有东西市之分,在空间上市与坊之间仍有围墙相隔在时间定时开市和闭市;⑶市里行业种类繁多,西市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食盛行;⑷到了唐代后期城市中的市、坊限逐渐被打破;⑸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为重要市镇。3.两宋时期市的进一步发展:⑴宋代时店铺已可以随处开设且买卖时间也一改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以经营;两宋时在边境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二、考纲:主要的商业城市1、西汉的大城市有:①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它们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②每个城中都有专供贸易的“市”;2、唐朝时:①唐朝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在北方有长安和洛阳后来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也成为繁华和商业城市且有“扬一益二”之说;②同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③唐朝时城市中还出现了早期的银行雏形----柜坊、及类似商业汇票的飞钱;3、两宋时: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开封和临安;开封城内既有商业街区以专业交易场所;临安城内店铺林立早市、夜市相接且有瓦子等娱乐场所。4、元朝时期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此地;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泉州是元代对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当时旅行家称之为世界第一大港,政府在此设有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三、著名的商帮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和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他们的出现反映了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反过来,这些商帮把大量的财物运回家中,转化为封建地产,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考纲: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第4课考纲:“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②封建政府为了保证财源和税源及兵源;⑵含义:指统治者为农保护农业生产和小经济限制甚至打击工商的经济政策;⑶目的: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⑷最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的商鞅变法;⑸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3常缓慢。“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海禁"政策:⑴含义:①明太祖时期下令"申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②原因:防止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与倭寇危及明朝统治;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外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4、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第1课一、考纲:鸦片战争后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解体的原因:外国商品经济的侵略;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发展;2、解体的表现:“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3、影响:(1)传统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出现了近代工业;(2)成为别西方的经济附庸;(3)给中国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4)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此时中国经济成份的组成有:⑴自经自足自然经济;⑵资本主义经济:①外国资本主义\②官僚资本主义(洋务派的民用企业)\③民族资本主义.二、考纲: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2.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代表:曾、李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目的:解决军事工业方面的困难)代表:李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③筹划海防④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7.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8.积极作用: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④打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二、考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兴起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主要分布地点:东南沿海;3.主要代表:方举赞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4、民族资产阶级来源:官僚\地主\商人.5、背景:产生的背景:⑴根本原因: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⑵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企业的刺激;⑶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的诱导.第2课一、补充: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2、原因:(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政治上维新与革命;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想。二、考纲:民国初期(1912-1921)民族工业的发展1.特点:短暂的春天;2.时间:1915-1921(一战期间及战后不久);3.发展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既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是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4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4.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面粉业;5.著名实业家:张謇(江苏)、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6“短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7、影响:(1)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动了一系列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与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三、考纲: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特点: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原因:①南京国国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②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
本文标题:历史考纲(政治史,经济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