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加强训练后学生身体信息的反馈
加强训练后学生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监督反馈杨一宁体育训练讲究科学性,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率,而且还能减少或避免运动过程损伤的发生。而作为非专业运动队的学校高考体育训练,没有专业的医疗仪器跟踪监测,没能通过准确的生理学指标评价,又是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训练后身体的机能状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身体状态和训练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的安排好下一个训练课的训练计划,使训练更合理有效,达到训练有度,及时调整。在运动训练中,通过运动员的自我监控监督,及时了解运动后的身体情况,不失为基层训练采用的一种最好方法。一、训练后学生的自我感觉1、训练后饮食情况反馈体育运动,对消化器官机能有良好的影响,,能促进消化和吸收能力的提高,使人的食欲增加,有利于增强体质。而体育训练特别是大强度力量训练后,学生往往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只是运动后的一种暂时性的现象。为什么说是暂时的现象?因为剧烈运动时大量的血液流入肌肉的血管中以保证剧烈运动时肌肉工作的需要。而腹腔收缩,供给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胃肠运动受影响,产生食欲不振现象。而当运动后间隔了一定时间后,心肺活动基本上平静下来,胃肠适当调整好以后才进餐,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一般情况下,运动结束后大约休息30分钟以上,就可以进食了。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再合理安排好进食时间,以保证营养的及时补充,增强体力。如学生不了解这一现象,训练后马上进食,而这时候又吃不下东西,久而久之,产生厌食,会造成体能下降,影响训练效果和身体的抵抗力,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都按这个时间去调整进餐了,还是会出现食欲不振,容易口渴等现象,这就说明了运动量大了,过度训练了。因此,在平时老师可以通过询问运动员训练后的饮食情况,了解学生食欲是否良好、还是和平常一样,或者是减退、厌食等,从而调整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好运动量。2、训练后睡眠情况反馈睡眠是运动后能快速调整恢复体力的最好方法。运动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经过休息后又能重新得到恢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通常会以是否产生疲劳来衡量运动训练量的一种标志,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可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只有达到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这种疲劳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通过一些手段的调整,能够尽快的恢复。如何尽快使运动后的疲劳消除,恢复体能。除了营养、放松之外,主要的还是通过睡眠来调整。如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而且能很快入睡,睡得熟,少做梦,早上起床后能感觉到精力充沛,说明运动量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而有些运动员在训练后,睡眠不好,晚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脚都不知如何放才舒服,或半睡半醒,似睡非睡,多梦或者嗜睡,严重的出现失眠,第二天起床后精神不振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检查运动量是否合适。通过询问运动员,了解训练后睡眠的情况,及时对训练计划及运动量作出调整,避免因疲劳训练,造成运动损伤。3、肌肉反应等反馈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量和强度的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量小强度大,量大强度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还要在训练前观察不生对上一次训练课的反应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因大强度,大运动时的训练产生伤害。训练后要及时了解本次训练课学生对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心理反应,了解学生训练后的感受,身体有什么不适,并给学生分析。如运动训练后肌肉会因大运动量引起酸痛,四肢无力等,这些现象经过休息后可以消失。运动水平越高,这些现象消失得越快。而初学者则引起的肌肉反应会更明显,消失的时间也会更久。这是由于肌肉承担了负荷所引起的正常反应,不必紧张。有些运动员不了解这一现象,以为是肌肉损伤。但如果在训练中或训练后除了有肌肉酸痛,四肢无和的感觉之外,还出现有头痛、头晕、恶心、气喘、腹痛等症状时,则表明运动强度过大或身体有问题。通过对运动员询问及时了解训练后的身体反应,清楚所制定的训练计划是否得当,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对训练计划及运动量作出调整。4、脉博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通常采用测定脉博来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及所承担运动强度、运动量的能力和训练水平、运动后身体恢复的情况等。在正常安静情况下,成年常人脉博博动的次数是每分钟75次。经常从事运动的人,因为心脏收缩能力增强,在平时安静时的脉博跳动次数要比不常运动的人少。训练水平越高,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越少,优秀运动员可达每分钟40——50次。如在训练后,第二天的早晨学生自己测量到的脉博与平常没变化或有下降的,说明身体机能良好,训练有潜力。如测到的脉博次数经常保持较快的,则有可能是训练量过大,过度训练了。通过询问学生自己早晨脉博的情况,了解到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能力,更合理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在训练中也可通过脉博的测定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衡量运动量。如果在每次跑后成绩不变或有所提高,而每分钟脉博跳动的次数变化不大,则说明身体机能良好,运动量适宜。如果成绩下降,每分钟脉博跳动的次数又快,则说明身体机能状况不好或运动量过大。如果成绩下降,而每分钟脉博跳动的次数减慢,则说明学生没尽力去跑,偷懒了。通过对脉博的变化情况,了解学生的训练水平,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合理的安排运动强度、运动密度和运动量,合理增加运动负荷,不断提高训练水平。二、教育学观察的外部表现在训练中或训练后,我们除了通过询问学生的自身感受来测定运动量的大小及身体训练水平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员的外部表现来测定。1、面色在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我们常看到运动员的面色会出现潮红,这是由于运动,加速了血液流动,是正常的运动反应所引起的。但如果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脸色苍白,眼神无光、表情淡薄、打哈欠等,如不是因为学生身体本身疾病因素引起的,说明运动强度、运动量超出了运动员的承受能力,运动员吃不消了,出现了过度疲劳。这时需要我们老师对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时作出调整,以免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2、排汗量运动中体温会升高,血液循环会加快,散热过程也增强。运动中的散热主要途径是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进行,从而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运动时排汗量的多少与运动量、运动训练水平、气温、衣着的多少等因素有关。训练有素的运动员要比没经训练的人在同等条件下训练时所排的汗量要少,训练水平越高,排汗量就越少。如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训练时大量的出汗,甚至面部或衣服上出现有白色盐迹,而且出现手脚发冷等现象,有可能运动量过大了,出现了过度疲劳。3、呼吸运动中正确的呼吸,能提高肺的换气量,增加训练的效果。由于运动,呼吸节奏会有变化,要比平时安静时快得多。如果是呼吸的频率是快而深的,是一种好的表现。但如呼吸显著加快,而且表浅,呼吸节律紊乱,同时伴有胸部胀满、呼吸困难的现象,则表明运动强度、运动量超出了运动员的承受力,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强调运动员注意加深呼吸,特别是有意识地加深呼气,进一步增大肺泡通气,减少体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换气效率,对减缓疲劳的出现有一定的作用。4、动作在正常的情况下,运动员准备活动之后,进行训练时,表现出动作协调有力。如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出现动作技巧、技术不协调、动作摇摆不稳、运动成绩明显下降等,都是因为运动员体力不支,运动能力下降,身体疲劳的表现,疲劳对动作力量、反应时、运动速和爆发力等都有不良的影响,疲劳会使动作失去协调性。出现这些不良现象,也是对身体的一种本能保护,提醒老师需要对运动量进行调整了。这时再坚持练下去,不但起不了作用,还会使技术动作产生变形。5、注意力经常运动的人反应灵敏,注意力容易集中,表现出精力充沛。这是因为大脑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得到改善,对动作的变化要作出精确判断和反应。如在训练过程中,观察到学生表现出反应迟钝,练习容易出错,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说明学生体力下降,出现疲劳了。需要考虑运动员的承受力了,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要不再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只能造成对运动员身体的透支。在运动训练中或运动后,通过对运动员的观察、询问,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对运动强度、运动量的把握及运动训练后所出现的的反应,作出科学的分析,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并对训练计划及运动量作出相对应的调整。避免训练的盲目性和没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训练计划,要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好运动训练,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掌握其疲劳程度,以免因运动量过大造成对运动员身体的损伤,这对消除疲劳,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标题:加强训练后学生身体信息的反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3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