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关于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1关于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摘要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并展出广阔的前景。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扩大民族贫困山区就业人数,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完善其生活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虽不是解决当地群众贫困和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但至少是一条可实现的对民族贫困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论文分析了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旅游业对其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也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旅游扶贫、问题2AbstractAsanewindustry,tourismhasarapiddevelopmentandshowsabroadfutureprospects.Thedevelopmentoftourismcontributetotheexpansionofemploymentinnationalpoverty-strickenmountainousareas,toincreasetheincomeofthepoormasses,improvetheirlivestopromoteeconomic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Thedevelopmentoftourismisnotasolutiontopovertyandthelocalpeopletheonlywaytoeconomicdevelop,butcanbeachievedatleastapoverty-strickenmountainousareasofthenationalsocio-economicdevelopmen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way.Developingtourismisconducivetopromotetheeconomicedevelopmentofremoteareas.Theessayanalyzestheadvantagesoftourismresourcesondevelopingtourismandpositivefunctionstohelpthemgetrichinthoseremoteareas.Inthisessay,someproblemsthatmaybecropupandthecountermeasureswouldbeprovided.Keywords:nationslareas,tourismresources,tourismhelptogetrich,problems3目录绪论…………………………………………………4一民族贫困山区的旅游资源优势…………………4(一)自然旅游资源优势…………………………………4(二)人文、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优势……………………5二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5(一)旅游业在就业方面的优势…………………………5(二)旅游业在创收方面的优势…………………………6(三)改善民族贫困人口的社会心理状态……………6三旅游业对民族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6四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7(一)发展旅游业的对策…………………………………7(二)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7五结论………………………………………………………7致谢………………………………………………………8参考文献…………………………………………………84绪论旅游业是被人们誉为“文明工业”的朝阳产业,它具有产出率高、就业容量大、关联度强的特点。民族地区产业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但这些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旅游业不仅能为这些地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层次及实现脱贫致富。一、民族贫困山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分布全国各地。55个少数民族中45个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地在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64%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也在西部[1]。西部地区是传统产业资源极为贫乏的地区,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极为有限。但无论是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都具有其明显比较优势。尤其是在民族贫困山区,其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低,自然景观与人文习俗受人类经济活动与外来文化干扰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地方民族特色浓郁,旅游价值很大。(一)自然旅游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纵垮多个纬度带,各类地形兼备,江河湖泊众多,气候环境多样,珍惜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多资多彩。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显示,目前西部地区共有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名胜风景区4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4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个,国家森林公园72个和数百个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度假区,其中100多种旅游资源属于世界级的垄断资源,堪称“旅游资源宝库”,目前未开发的只占1/7,开发潜力大并且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和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2]。如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纵谷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条大江,在东西150公里内紧密地排列依偎。群山高耸,峡谷深切,构成地球上的独一无二的地理景观。整个区域达4.1万平方公里,雪山和冰川环抱期间,古老的子遗植物在这里延续生命,珍惜的植物在其间繁衍生息,这是地球精心营造的一个最雄奇瑰丽的自然宝藏。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世界遗产名录”。怒江峡谷全长316公里,以其2800米至3800米的相对高差,被誉为“东5方大峡谷”。期间高山湖泊星罗棋布,江河瀑布奇丽壮观处处有雄关要隘、奇峰异石、飞瀑流泉、急流险滩、雪山雄峰和茫茫的原始森林。(二)人文、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优势在人文资源方面,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西部的宗教胜地,神秘文化,雕绘艺术和传统工艺,展现了东方古国的文明风采,它们都具有古老、珍稀的特点和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全国民族民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多样且异质性强等特点。中国旅游资源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民族文化。如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是怒江地区特有的土著居民,传统民族文化极具特色。傈僳族的阔时节、同心酒、澡堂会、沙滩埋情人、“上刀山,下火海”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怒族的桃花节、仙女节、密期节;独龙族的纹面女;普米族的吾惜节、火塘文化。此外还有各民族各具特色又互融共生的歌舞说唱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3]。二、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要想在发展中国家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不仅应该将农村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思考,而且选择一个正确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也非常重要”[4],只有选择一个符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来发展才能使民族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旅游业在消除贫困问题同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旅游业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世界旅游理事会1993年提出:“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雇佣了世界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成为世界上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5]。到2010年,全世界旅游就业人数将达到2.54亿人,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已经成为位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一的旅游大国,旅游业能够吸纳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就业方面作用更加突出。2.1(1)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而旅游也因其就业容量大,岗位层次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以及对相关行业就业推动大等特点,被人们普遍看好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6密集型的产业相比,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旅游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国家旅游局2002年对不同省市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旅游产业中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为62.6%,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中,农村劳动力占近70%[6]。2.1(2)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据2003年贫困监测报告,贫困农户7-12岁儿童失学率为8.2%,13-15岁儿童失学率为20.3%,大大高于低收入农户和一般农户,而其中妇女受教育水平更低旅游业的很多岗位,就业门槛相对低,可以解决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妇女)的就业问题[7]。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妇女难以离家打工和不能从农业转移出来的矛盾,并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文化素质。旅游业属于服务业,它具有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同时旅游业对于就业的贡献又超过了一般的服务业,因为旅游业不仅创造直接就业机会,而且能创造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二)旅游业在创收方面的优势旅游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使从事旅游业的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的创收作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而在于其具有很强关联带动作用,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增加总的国民收入。[8]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者必须移动到旅游目的地才能进行旅游活动,这样就不仅使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消费发生在旅游目的地,而且旅游者在其常住地的日常性消费转移到旅游目的地,所以旅游者的消费是一种整体消费转移,包括食、宿、行、游、购、娱六个主要部分,因此,旅游者的到来可以带动更多的行业发展起到一个增长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在1998年就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旅游业对于有条件的民族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突破口。但决大部分山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活质量不高尚处于贫困状态。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进而增加民族贫困人口的收入。(三)改善民族贫困人口的社会心理状态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贫困人口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会增加,并且在接待旅游者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还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很多贫困人口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从事旅游业,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收入,他们就能提高受教育水平。伴随着贫困环境的改变,从而改变贫困心理状态。7三、旅游业对民族文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忽视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致使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受到严重威胁,由此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1.民族文化资源过度利用。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较大发展,人们以认识到,要使旅游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必须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含量[9]。因此,各地开始大规模盲目地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一些地区甚至对民族文化资源实行掠夺式的开发,结果造成许多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2.民族文化严重滥用。民族地区为了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在自然景区内建设众的民俗景观,大兴民俗表演,人为的文化旅游商品也同时被生产出来,与民族原生态文化相去甚远[10]。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雷同,毫无特色。3.民族文化资源大量流失。由于民族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稀缺性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吸引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和集团深入民族地区收集民族文物,如民族雕刻品、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盛物器皿等民间保存的物品。[11]此外,不少民间习俗等非物文化遗产,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在强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也逐渐消失。4.民族文化资源的自然损害。在民族地区许多的民族文化遗址、建筑物、墓室等珍贵物质遗产由于保护不力,自然磨损较为严重,不少民族器物残破不全,价值受损。四、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一)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做出发展旅游业的决策之前应首先评价民族贫困地区,是否具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开发价值,是否具备开发条件,能吸引多少游客,在旅游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12]。第二,政府主导。首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缺少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需要政府进行旅游发展的初期建设。其次,尽管旅游业的发展对贫困地区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强化旅游业的积极效应,消除旅游业的消极效应。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我国也将其确定为国策[13]。由于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十分脆
本文标题:关于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