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内蒙古旅游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发展(DOC 65页)(1)
—1—内蒙古旅游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发展摘要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中心城市为基础,以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导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内蒙古将逐渐成为中国21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但是从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内蒙古的旅游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区)规划建设上,特色不明显,文化品味不高;旅游景区的档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时间、空间的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组织设计和景点(区)的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和雷同性等诸多不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内蒙古旅游业在发展草原、民族风情和森林、冰雪、沙漠、边境,以及历史文化、地质地貌景观和科普旅游等旅游产品上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本课题研究在对内蒙古旅游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及市场分析,结合现有旅游项目,围绕内蒙古旅游发展的“四区四线”,以充分挖掘内蒙古旅游业潜在优势为目的,找出现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与项目支撑,确定近中期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选出能够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拳头产品,并对重点项目的建设条件、市场前景及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确定其可行性,最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和重点旅游区域来推动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达到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在紧紧围绕四条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旅游支线,重点加强线路上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结构,不断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冰雪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文物古迹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尽快构建城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环城市游憩带旅游产品,营造吸引近程核心市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提高节庆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并形成体系;通过—2—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转型提升全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改造、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尽快完善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大以旅游交通为重点围绕“四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点)的综合接待能力,改善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硬环境,增强旅游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努力将我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旅游业在自治区第三产业中发挥好龙头作用,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根据上面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围绕四条游精品线路和旅游支线,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草原风光、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观、边境口岸六大类型旅游产品,重点实施阿尔山温泉度假区、阿斯哈图石林旅游区、锡林浩特草原风情旅游区、成吉思汗陵园旅游区、额济纳胡杨林等一批旅游精品工程,力争到20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成为以草原和民族风情为主打品牌,以沙漠、森林、冰雪、边境和历史文化旅游为辅助品牌,集观光、会议、节事活动、休闲娱乐、避暑度假、温泉疗养、滑雪垂钓和特种旅游等多种产品于一体的中国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热点地区。到2005年旅游收入将达180亿元以上,接待国内游客2000万人次,海外游客80万人次;到2010年旅游收入达690亿元,年均增长30.5%,接待国内游客5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9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接待海外游客将达250万人左右,创汇12亿美元,年均增长35%。旅游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旅游业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与项目布局:围绕呼伦贝尔—兴安生态风情游旅游线路,大力开发草原、森林、冰雪、温泉、边境等北国风光旅游项目,开发海拉尔—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阿尔山、莫尔道嘎—室韦—黑山头、扎兰屯—牙克石—海拉尔—额尔古纳—根河—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等旅游支线。开拓高端旅游市场,弘扬“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一主导旅游理念。加快阿尔山、柴河、呼伦湖、满洲里、额尔古纳界河、牙克石凤凰山庄、莫尔格勒等一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将该区域建设成中国北方具有草原森林景观、边境界河风光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著名旅游区。围绕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旅游线路,大力开发草原、地质奇观、温泉度假和民族文化等旅游项目,开发多伦—正蓝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多伦—正蓝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通辽、锡林浩特—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等旅游支线。加快锡林浩特草—3—原文化、阿斯哈图石林、元上都、多伦县康熙会盟园、喀喇沁旗亲王府等旅游景区(点)建设,充分利用该线路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发展自驾车旅游,积极与京津地区的旅游企业合作,拓展北京、天津等地的客源市场,努力将其培育发展成距离首都最近的草原风情、地质奇观旅游目的地。围绕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游线路,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工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努力开拓北京—兴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准格尔—清水河—和林格尔—凉城、丰镇—凉城—呼和浩特—四子王旗—二连浩特—集宁—兴和、银川—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乌拉特前旗—临河—磴口—乌海市等旅游支线,重点实施成吉思汗陵、响沙湾、辉腾希勒草原、敕勒川草原风情、和林格尔南山、准格尔黄河风情等一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项目,开发神东煤海、伊利和蒙牛等工业观光旅游项目。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该区域建成内蒙古旅游主要客源集散地。围绕阿拉善大漠风情、居延访古与航天科技旅游线路,大力开发居延文化、大漠探险、航天城、汽车越野、空中滑翔等旅游项目,开发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东风航天城、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东风航天城、乌海—阿拉善左旗—月亮湖—通湖等旅游支线,重点加强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生态旅游区、东风航天城、额济纳胡杨林景区、巴丹吉林世界级沙漠生态探险等旅游区建设,积极发展包机旅游业务。与宁夏和甘肃等地合作,做强做大阿拉善旅游环线的开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围绕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二级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中心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在建项目建设力度,力争规划和建设一批新的公路、铁路、机场建设项目,努力使交通条件与建设旅游大区要求相适应。重点加强呼和浩特机场扩建、海拉尔机场改建、鄂尔多斯机场、巴彦淖尔市机场、阿尔山旅游支线机场、伊敏—伊尔施铁路、室韦—莫尔道嘎旅游公路、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旅游公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高标准建设供电、供水、通讯、卫生保洁等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形成便捷、安全和舒适的旅游环境。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围绕“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呼市、包头、赤峰、海拉尔等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吃住行配套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实用化的旅游宾馆和饭店,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蒙式餐饮。围绕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商场和超市。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市时代广场、包头香格里拉大酒店—4—和阿尔山市五星级海神大酒店等一批项目,积极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合作兴办旅行社、旅游宾馆。预计2005年,全区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达到180家;到2010年,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达到220家。内蒙古旅游业重点项目总投资共计178.25亿元,其中:20个重点旅游产品投资26.67亿元,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9.48亿元,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投资约12.1亿元。—1—目录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1(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背景1(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2(三)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二、内蒙古旅游开发的资源与市场基础6(一)内蒙古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6(二)内蒙古旅游开发的市场基础7(三)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分析13三、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16(一)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要求与原则16(二)发展目标18(三)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与布局19四、重点旅游项目预可行性分析22(一)重点项目的选择与确定22(二)呼伦贝尔——兴安生态风情游线路重点项目23(三)锡林浩特——克旗——喀喇沁旅游线路项目29(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旅游线路项目34(五)阿拉善大漠风情、居延访古与航天科技游线路项目39(六)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重点项目42五、投融资方案44(一)投资规模44(二)融资规划46六、效益评价48(一)旅游业效益评价49(二)重点旅游项目效益评价50七、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保护52(一)旅游环境的保护取向52(二)重点旅游区的资源保护53八、保障措施54(一)组织与管理保障54(二)资金保障55—2—(三)人力资源保障55(四)开拓市场,切实加大旅游促销力度56(五)加强与外围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56(六)组建引进旅游企业集团,形成旅游规模化优势57附图:1、内蒙古旅游自治区交通与线路分布图2、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重点项目布局图3、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客源市场示意图附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重点项目一览表—1—前言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了以旅游中心城市为基础,以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导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内蒙古将逐渐成为中国21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但是从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内蒙古的旅游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区)规划建设上,特色不明显,文化品味不高;旅游景区的档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时间、空间的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组织设计和景点(区)的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和雷同性等诸多不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内蒙古旅游业在发展草原、民族风情和森林、冰雪、沙漠、边境,以及历史文化、地质地貌景观和科普旅游等旅游产品上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本课题是在对内蒙古旅游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及市场分析,结合现有旅游项目,围绕内蒙古旅游发展的“四区四线”,以充分挖掘内蒙古旅游业潜在优势为目的,找出现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与项目支撑,确定近中期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选出能够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拳头产品,并对重点项目的建设条件、市场前景及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确定其可行性,最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和重点旅游区域来推动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达到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背景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24′至53°23′,东经97°12′至126°04′之间,从东到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2.3%。内蒙古东北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西与甘肃、宁夏毗邻,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北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4221公里。目前内蒙古有49个民族,主要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1、区位背景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中东部地区面向京津唐,靠近东三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西部“金三角”地区依托包兰铁路,被列入国家规划的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北部接壤俄罗斯和蒙古,有4200—2—公里的边境线,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边境口岸。因此,内蒙古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格局中,不仅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2、资源基础内蒙古优势资源明显,“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
本文标题:内蒙古旅游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发展(DOC 65页)(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