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动物生物学复习(衡水学院)
组织:多细胞动物中的体细胞开始有了分化,即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并形成一定的结构,负担一定的功能,即成为组织。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细胞形状主要为柱状、扁平状,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感觉、分泌和吸收。很多上皮细胞的表面都有纤毛、鞭毛等其他结构。例如扁形动物的上皮、河蚌外套膜上皮和鳃上皮、蛙的咽部上皮、脊椎动物的器官上皮都生有纤毛。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组织、软骨、硬骨、卵裂的方式分为: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完全卵裂:分裂时,受精卵分裂成完全分离的单细胞。有等裂和不等裂两种方式。等裂:受精卵分裂时,分裂的子细胞形状大小相同的称等裂。如海胆、文昌鱼。不等裂:受精卵分裂时,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不等,称为不等裂。如海绵动物、蛙类。不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不彻底,即子细胞不完全分离,这一现象只发生在发育的初期阶段。有盘裂和表裂两种方式。盘裂的如乌贼,表裂的如昆虫。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切割都可得到相似的两部分。如海绵、水螅和海胆。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纵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半。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更适合于爬行及游泳生活。五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虫体的口面及反口面的中轴,可以把身体作五次不同的切割,所切出的两个部分基本上互相对称,或是说沿着身体的体轴,整个身体由五相似的部分构成。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是指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管之间形成的体腔。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可以简单地流动。如线虫动物蛔虫。真体腔:是指中胚层与肠壁之间形成的空腔,腔壁上包围有来源于中胚层的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体腔液。物种的命名国际通用的是林奈的双名法,即用拉丁文的属名加种名表示物种。林奈分类法共包括七个基本单元:界门纲目科属种逆转:海绵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小胚泡陷入里面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数细胞动物完全不同,动物学家将海绵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这种特殊现象称为胚胎发育的“逆转”。腔肠动物身体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称为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另一种是适应漂浮生活的水母型。刺细胞:由间细胞分化而来,是一种特化了的上皮肌肉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捕食、攻击及防卫性细胞。消化循环腔:或又称肠腔,是胚胎发育中的原肠。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是胚胎发育时的原口,既是摄食的口,又是消化后剩余渣滓排出的地方,兼有口和肛门两种机能。腔肠动物的消化系统是消化循环腔,具有网状神经系统。分为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皮肌囊:扁形动物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了体壁,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机能,这种体壁结构又被称为皮肌囊。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形成了实质,充满在体壁内的器官系统之间,无体腔,中胚层形成实质在进化上起重要作用。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但是与肠腔动物一样没有肛门,也属于不完全消化管。排泄系统为原肾型,原肾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在调节水分的同时才起到排泄作用;呼吸靠体表借渗透作用从水中获得氧,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分类: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涡虫是研究再生机制理想模式动物。梯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前端形成了脑,中枢神经系统里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神经索之间还有横神经相连,形成了梯状,但仍没有出现神经节,这种神经系统称为梯状神经系统。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成对出现。它是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焰细胞:管状细胞和帽状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分不出,故以前认为两者是一个细胞,称为焰细胞。马氏管:一种排泄器官,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游离在动物的血腔中收集血淋巴中的代谢废物,位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代谢废物主要由马氏管的前三分之一收集。口器:由头部的三对附肢和部分头部组成,包括三对附肢形成的大颚、小颚、下唇和上唇及舌。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翅未发育完全(翅芽)。原生动物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纤毛虫纲。原生动物门生物学特征与进化地位:具备生物各种营养类型:光合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出现了基本的酶系及在水中行动的运动器,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有些种类有特有的外壳。原生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有一些明显类似动物的草履虫、变形虫,有明显类似植物的衣藻、团藻,还有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眼虫、黏菌等。原生动物的结构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原生动物门是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一类原生动物有鞭毛或纤毛这类固定的运动胞器,鞭毛一般数目少而长,纤毛数目多且短,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是微管。另一类原生动物靠伪足运动,原生质中的溶胶质和凝胶质的转换和流动使虫体形成伪足而运动,这种运动的实质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滑动形成的。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主要为二裂生殖,如眼虫的纵二分裂、草履虫的横二分裂。夜光虫是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分为配资生殖和接合生殖。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原生动物疟原虫引起疟疾,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伸缩泡:多数原生动物都有的一种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主要机能是调节水分,兼有排泄功能。水沟系统: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对海绵动物的固着生活方式十分重要。海绵动物成体没有运动的能力,海绵动物的呼吸、摄食、排泄、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分节:是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节体。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节体是基本相同的,这种分节方式称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节肢动物身体虽然也是分节的,但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了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环节动物出现疣足,疣足是原始动物的附肢形式,是由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疣足上有刚毛。原始的疣足是运动器官,有的疣足退化,只保留了刚毛,刚毛是刚毛囊内的一个毛原细胞分化形成的,而毛原细胞是体表的上皮细胞内陷而成的。闭管式循环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血液循环系统,,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一般都是闭管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化,血液自始至终均在密闭的血管中流动,没有进入到组织的间隙中去。(这与软体动物的开管式循环系统不同,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环节动物的后肾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海产环节动物和多数软体动物特有的自由游泳的幼虫,经过变态发育为成虫。环节动物分为多毛纲(沙蚕)、寡毛纲(环毛蚓)、蛭纲(金钱蛭)。脊索动物共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个特征。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鳃裂:消化管前段即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的裂缝,为鳃裂,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两栖动物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心脏中心房出现分隔,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为变温动物,出现中耳和在空气中传导声波的耳柱骨,出现原脑皮,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两栖类发展了陆生动物所具有的骨骼结构,包括脊柱、四肢、肩带、腰带方面的改造,嗅、视、听器官的变化和脑的相适应的发达有利于在复杂打陆生环境中生活。但由于结构的不完善,至少在繁殖期要走向水中,身体不能抵抗寒冷、干旱等,限制了它们的生活环境,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颞窝: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都有1~2个空洞,由周围的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围成,称颞窝。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等骨的腭突所共同形成。羊膜卵:即羊膜结构的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内层称羊膜,卵外包有一层石灰硬壳或不透水的石灰质软壳,能防止卵内的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的侵入。卵壳能透气,可以使氧气进来和二氧化碳排除,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代谢的进行。卵内有很大的卵黄囊,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胚胎不变态而直接发育的可能性。爬行类脊柱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其中颈椎和荐椎数目增多,颈部增长,使头部的灵活性增强。爬行类第一、二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爬行类首次出现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围成。双重呼吸:鸟类特有的气囊是呼吸的辅助系统,吸气时一部分新鲜空气经初级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贮存,另一部分空气最终进入肺的微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废气经前气囊排出的同时,贮存在后气囊的新鲜空气再一次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早成鸟:刚孵出的幼鸟密被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羽干后可随亲鸟觅食,死亡率高。晚成鸟:雏鸟出生后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须由巢内亲鸟喂养。胎盘:哺乳类动物除产卵的单孔类外,受精卵在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其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盘。反刍类胃为多室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室组成。原索动物的支持结构是脊索,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在发生上来自胚胎的原肠背壁,后与原肠脱离形成,内部由富有液泡的脊索泡状细胞组成。主要排泄器官:伸缩泡、原肾型排泄器官、后肾型排泄器官、马氏管。第二章小结:动物有性生殖的发育过程从受精开始,卵细胞受精后即开始分裂、发育。卵裂的形式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两种。完全卵裂有辐射型卵裂和螺旋型卵裂两种主要形式,不完全卵裂有盘裂、表裂等形式。三胚层的多细胞动物中,根据体腔的有无和形成方式,分为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中胚层只形成了体壁的肌肉层,肠壁则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包围形成的,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真体腔有裂体腔法和肠腔法两种基本形成方式。无脊椎动物发育一般经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几个阶段,脊椎动物还有神经胚阶段。根据动物卵裂和体腔的形成方式等,三胚层的动物又可以分为圆口动物和后口动物。软体动物小结:软体动物分布很广,是目前已知最早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三个胚层,出现了不发达的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膜套四个部分,多数有石灰质的贝壳。排泄系统是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除头足纲属于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属于原口动物。海洋中生活的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有担轮幼虫期。腹足类不对称的体制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旋转和扭转造成的。原生动物小结:原生动物是真核生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一般是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构成的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伸缩泡、胞口、胞咽、鞭毛、眼点、胞肛等。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是变形运动。他们的运动机制不同,前者靠鞭毛或纤毛打动水流运动,后者靠鲍内原生质的流动形成伪足运动。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和排泄主要靠伸缩泡实现,没有专门的胞器进行呼吸,气体的交换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完成。原生动物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三种类型。有的兼有两种或者三种营养方式。原生动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二裂生殖、复分裂生殖、质裂和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两类。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有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肠腔动物小结:肠腔动物是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适应固着生活的水螅型,另一种是适应漂浮生活的水母型肠腔动物的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但是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能进行胞外消化和胞内消化;肠腔动物出现了简单的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有些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一些群体生活的有多态现象;海洋中的种
本文标题:动物生物学复习(衡水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736 .html